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台海

丈夫参加淞沪会战失踪,九旬遗孀苦寻70载,在台湾找到烈士灵位

2024-09-03台海

1935年,福州城里飘荡着浪漫的气息。14岁的张淑英,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与英俊潇洒的国民军中校钟崇鑫相遇。谁能想到,这场邂逅将成为一段跨越70载的生死寻觅?

民国风云:战火纷飞中的爱情萌芽

1930年代的中国,风雨飘摇。日本的野心日益膨胀,战云密布。在这动荡的年代,许多年轻人怀着报国之志投身军旅。钟崇鑫就是其中之一,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成为一名意气风发的中校参谋。

与此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也在社会各个角落上演。女子教育逐渐普及,像张淑英这样的年轻姑娘开始接受新式教育,走出闺阁,憧憬着不一样的人生。

【事情起因】相亲奇遇:一个意外的问题点燃爱火

"你会写字吗?"这个看似普通的问题,却成了钟崇鑫与张淑英爱情故事的开端。

当时的张淑英刚从女子私塾毕业,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了这场相亲。在她的印象里,军官都是粗鲁莽撞的大老爷们。可是眼前的钟崇鑫却颠覆了她的认知 — 高大帅气,举止温文尔雅。

钟崇鑫的这个问题,不仅体现了他对文化的重视,更流露出对未来妻子的尊重。这让张淑英心里泛起了涟漪。她暗自庆幸:原来军官也可以是个暖男!

两人很快坠入爱河。钟崇鑫为张淑英准备了当时最时髦的西式婚纱,在亲朋好友的祝福中,他们喜结连理。张淑英的闺蜜们都羡慕不已,直呼她找到了如意郎君。

战火无情:甜蜜时光戛然而止

新婚的甜蜜还未褪去,战争的阴霾就笼罩而来。1937年,日军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淞沪会战爆发,钟崇鑫接到出征命令。

分别的那天,张淑英送丈夫上车。就在汽车即将启动的瞬间,钟崇鑫突然跳下车,从背后紧紧抱住了妻子。"阿妹,我会回来的。"这句承诺,成为张淑英日后漫长等待的精神支柱。

战况激烈,钟崇鑫的来信越来越少。最后一封信中,他告诉妻子战事艰苦,身边的战友接连牺牲。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生死的思考:"你还年轻,万一我牺牲了,你就随便吧。"

这封信成了两人之间的诀别书。此后,张淑英再也没有收到丈夫的消息。

苦寻七十载:爱情的力量战胜时间

钟崇鑫音讯全无,张淑英的等待却没有止境。

她拒绝了随父母迁往台湾的机会,执着地留在福州。"万一他回来找不到我怎么办?"这个念头支撑着她,让她在绝望中仍然保持希望。

岁月无情,张淑英的青春在等待中悄然流逝。1949年,为了生存,她不得不接受现实,与第二任丈夫组建了家庭。钟崇鑫的身影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成为无法抹去的记忆。

张淑英没有放弃寻找。她把这个心愿告诉了自己的子女,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93岁高龄的张淑英终于等来了寻找丈夫的机会。

2014年,张淑英颤颤巍巍地登上了飞往台湾的飞机。临行前,她留下了令人心酸的遗嘱:"我什么都不怕,我都93了,我只想看看他的牌位,死了也值得。"

在台北忠烈祠,张淑英终于找到了魂牵梦萦70多年的名字 — 钟崇鑫。原来,1937年钟崇鑫作为参谋主任,带领部队在南京保卫战中英勇抵抗日军,最终全部壮烈牺牲于雨花台阵地。

"崇鑫啊,我来看你了,我终于找到你了,从此我们再也不分别。"张淑英哽咽着说。她的祭奠花束上,郑重地写着"钟崇鑫烈士,妻张淑英"几个字。

这段跨越70年的寻夫故事,不仅是对爱情的致敬,更是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回望。它让我们看到,在国家危难之际,无数普通人默默承受着离别之痛,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