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台海

52国民党集中营档案——人间地狱上饶集中营

2024-07-03台海

1941年1月,发生在安徽省泾县茂林地区的皖南事变,造成2600多名新四军人员因伤、因病、因弹尽粮绝而被俘。同年3月,国民党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将被俘的新四军干部650多人,武装押送到上饶,囚禁在上饶南郊的周田村、石底村、李村、茅家岭、葛仙庙、七峰岩寺庙等地。

在茅家岭监狱中,还关押着被国民党特务宪兵从东南五省捕来的共产党员、抗日爱国志士80多人。从而建立起规模庞大的由特务宪兵统治的集中营。而在国民党三战区的公开番号中,这所集中营被称作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军官大队」,驻地在周田村。「军官大队」下设5个中队;每个中队下辖3个区队、8个班。囚禁的人员最多时达600多人,都是新四军排级以上干部。

还有一部分,公开番号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特别训练班」,也设在周田村。班本部下设1个中队,中队下3个区队,每个区队辖3个分队,共有110多人。一、二两个区队囚禁的是三战区政治部专员室(特别机关)从东南各省捕来的共产党员和抗日爱国人士;三区队30多人是被俘的新四军人员。石底村、李村、茅家岭、七峰岩等地是集中营内的狱中之狱。囚禁在这些地方的人员都是「重犯」,被戴上手铐脚镣等刑具。

1942年1月,「军官大队」和「特别训练班」纳入国民党中央设在重庆的「战时青年训导团」的统一建制。4月,当第二期「训练教育」结束时,「军官大队」与「特别训练班」即改称「战时青年训导团东南分团」。「分团」部设教务班、训导班、秘书室、总务班等,下辖2个大队。第一大队辖一、二、三中队,第二大队辖四、五、六中队;中队下辖3个分队:分队下辖3个班。

主管「军官大队」和「特别训练班」(后改称「东南分团」)的是国民党三战区政治部专员室少将主任张超,还有其他校、尉级特务任中队长、指导员(后称训育员)、分队长,另有负责警戒的一个宪兵加强连。

集中营四周设置了岗哨、铁刺网、围墙、壕沟,并在外围30里以内设置了外层警戒圈。在集中营内部,国民党特务们对被囚人员一方面施以欺骗、引诱等手段,一方面上重刑、拷打、体罚,威逼抗日志士改变信仰。特务们使用的刑罚、刑具五花八门,有刀砍、针刺、绳绞、火烙、活埋、毒打、踩杠子、放毒、灌辣椒水和站铁刺笼等,体罚有「猿子抱桩」、「两腿半分弯」、「三点成上线」等。特务使用这些极其残忍的刑罚、刑具对抗日爱国志士行摧残。

被囚于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干部,在同特务的斗争中结成了一个整体,恢复了党的活动,成立了狱中秘密党支部,成为领导狱中斗争的坚强核心。

1942年5月25日,茅家岭监狱中的26名革命志士发起夺枪暴 动,取得成功。6月17日,第六中队80多名革命志士在集中营迁往福建途中,在崇安县赤石镇崇阳河畔,利用渡河的时机发起暴 动,多数人冲上武夷山,取得成功,重新回到抗日斗争前线。

1942年6月26日,集中营迁抵新址福建省建阳县徐市镇。不久搬迁至该县回窖镇。同年9月再搬迁至崇安县老鼠排村。

集中营在老鼠排村驻扎下后,国民党特务又从东南各省搜捕来一批共产党员和抗日爱国人士关押。后来福建省三元县小梅列有一个关押抗日爱国志士的监狱,这时撤销,所囚33名革命志士也转押到老鼠排村来。此时集中营被囚人员总数达400余人。经过「整顿」,「东南分团」缩编为4个中队。大队建制仍保留。第一大队辖一、二中队;第二大队辖三、四中队。担任警戒的仍是一个宪兵加强连。国民党特务、宪兵继续对抗日爱国志士施以数骗诱降手段,进行折磨迫害。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不久国共谈判,签订【双十协定】。同年10月,「东南分团」宣布解散,国民党三战区特务机关被迫释放被囚的政治犯。集中营余下的被囚人员终于获得无罪释放。至此,历时四年零八个月的人间地狱上饶集中营彻底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