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台海

台防卫策略大调整,取消「第一击」,新增「应变区」,12海里开火

2024-06-07台海

需要注意的一个变化是,顾立雄上台后,台「防务」策略有了新变化。

台「防务」部门在应对解放军战机在台海空域的行动增设了「应变区」,而顾立雄在最新接受质询时称「没有第一击,只有行使自卫权」。

那么什么是「应变区」?

台新任「防务」负责人顾立雄为何要取消「第一击」?

据台「防务」部门6月5日发布的台海空域动态显示,当日计有26架次解放军战机进入台海,其中19架次越过所谓「海峡中线」。

而在其提供的台海空域动态图中首次标识了有7架战机进入了所谓「应变区」。

据上图(蓝色字体)显示,台」防务「部门特别标注在北部有1架战机进入「应变区」;在中部有6架战机进入「应变区」。

台方这种提法是首次,那么有何「临床意义」?

其实,完全可以从台「防务」部门对进入台海活动的解放军战机的分级来分析出这个所谓「应变区」的大概位置及判断标准。

以5日解放军的26架次进入台海活动的战机为例。

未突破所谓「海峡中线」的战机不算是进入了「应变区」;但「突破中线」也不等于进入「应变区」。

因为突破所谓「中线」的战机是19架次,但被标示为进入「应变区」的只有7架次。

这说明「应变区」的位置标准是介于「中线」与距离台岛某个具体位置的空间距离。

按照台「防务」部门的标注的当日战机航迹看,北部最近距离基隆41海里,其中被判定7架进入了「应变区」;南部距离鹅銮鼻最近40海里,但没有战机被判定进入「应变区」。

所以这就出现问题了,为何距离基隆41海里的北部空域有7架被划定进入「应变区」,而距离鹅銮鼻40海里,少了1海里的南部却没有战机被划入「应变区」?

这就证明了距离不是「应变区」的唯一划定标准,至少南部较北部要宽泛。

说明「应变区」的划分标准除了距离还包括具体的威胁程度,因为台岛北部有中心城市台北。

所以,这个「应变区」从距离上总结一下大致就是40海里—12海里;从威胁程度标准看是是否对主要中心城市构成威胁。

好,这里有了一个12海里的概念,那么这个「应变区」的下限位置为何是12海里呢?当战机突破了这个「应变区」的下限时会发生什么?

事实上,今天的顾立雄还真的讲了这个问题。

顾立雄在今日接受马文君的质询时表示: 没有「第一击,只有自卫权的行使」。

「第一击」是台前任「防务」负责人邱国正经常提及的策略,顾立雄直接讲没有「第一击」了本质就是调整了台「防务」策略。

这个所谓的「应变区」就是在此「没有第一击,只有自卫权」的最新策略上产生的。

顾立雄还明确表示 :「自卫权」行使就是当解放军攻击在航机舰设施、攻击本外离岛、未经许可任何飞航实体设施进入12海里「海空」。

对此,将视威胁的程度进行合比例的「反击」。

所以,现在台「防务」部门的「开第一枪」,也即所谓「自卫权行使」的标准已经出来了,那就是解放军战机或军舰进入其12海里。

至于「应变区」事实上就是一个「准备反击的预留空间」。

位置在40海里至12海里,具体的「应变」动作包括出动机舰伴飞、伴航;喊话「驱离」;在突破24海里后可能的「应变」反应是主动开启防空导弹雷达,进入搜索及定位战机目标模式。

而当解放军战机突破12海里后,将启动所谓「自卫权行使」,开火攻击。

这就是目前台「防务」部门新任负责人顾立雄的最新防卫策略。

核心是放弃了24海里,以12海里为「开火线」。

但问题是,就算解放军战机、军舰接下来真的进入12海里了,顾立雄又敢下令开火吗?

事实是,解放军两艘054A驱逐舰已经开始进入宜兰外海24海里了。

而台出动了一艘「基德」级驱逐舰与一艘「海巡」巡防艇进行跟踪喊话。

但解放军的回答已经清楚地表达了立场:

24海里毗邻区不存在,注意你的用语,这里是中国管辖海域,我们权在台海航行。

破坏两岸和平现状的是「台独」分裂主义,我们的行动是在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依据【反分裂国家法】,解放军有权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

所以,接下来不管是24海里还是12海里都无法阻挡解放军前进的目标,而显然当「台独」武装力量真的敢在12海里行使所谓「自卫权」并开火,那台海两岸将瞬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既然顾立雄定下了12海里的地点,那我们就约一下好了。

12海里咱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