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体育

「不好意思,请问她的名字怎么读?」

2024-08-26体育

当地时间8月3日,巴黎罗兰·加洛斯体育场,郑钦文夺冠前的最后几个球,我打电话给新华社编辑部,冷静地播报几次比分后,编辑老师说:「这是目前接到过最淡定的前方电话。」

真相却是:我激动到说不出一句多余的话。

(一)

奥运开赛前,我和同事乐文婉第一次来到罗兰·加洛斯报道抽签仪式。签表揭晓时,我们意识到,这届奥运会将对世界网坛产生非凡影响。

无论是大家翘首以盼的第六十次「德纳决」、纳达尔/阿尔卡拉斯的男双组合,还是穆雷、科贝尔、柯林斯等顶尖选手的告别之战,或许都会成为报道的重点。

抽签仪式现场。

参加本届奥运会网球项目的七名中国选手中,有五名是首次参赛。我们一方面期待着他们的表现,一方面又担心他们因缺乏经验而过早面临淘汰。

那时的我们完全不知道,即将开始的奥运网球比赛,将会创造新的历史。

(二)

本届奥运会,郑钦文在混采区共出现了4次,在半决赛打败世界排名第一的斯维亚特克之后,我和同事急匆匆赶到混采区。现场的媒体经理突然拉住我们问:「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她的名字到底怎么读?是Quinwen吗?」

一些语种中没有「Qin」的发音,郑钦文的名字被误读成「Quin」是一件常事。她「Queen Wen」的外号,最早也是由此而来。

郑钦文在决赛中。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这个提问。随着本届奥运会网球比赛的进行,国外媒体越来越频繁地向我们询问中国选手的相关问题。‍‍‍

在决赛中,路透社和美联社的记者听到了满场的「加油」声,忍不住向我们问这个词的拼写和含义。

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日,记者席十分拥挤。

巴黎奥运会网球项目刚开赛,中国运动员因为排名较低被安排在外场比赛。场边观众寥寥,且几乎都是中国面孔。

混双四分之一决赛日的比赛现场。

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日的观众席。

随着中国女单和混双选手的层层突围,观众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面孔。

张之臻和王欣瑜半决赛后经过混采区,在我们身边「潜伏」了许多天的一位西班牙志愿者突然冒出了一句中文:「打得好」。路过球员通道时,我们也见到一些在门外等候中国选手的外国球迷。

决赛,观众席出现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国旗——世界各地的球迷们都来到了现场。

与王欣瑜合影的球迷。

与郑钦文合影的球迷。

我们意识到,中国运动员们的表现,正影响着外国球迷、媒体对中国选手乃至中国的态度。

(三)

与此同时,选手们也在赛场内外展示着中国年轻人的面貌。

比如,郑钦文面对外媒提问时,经常谈起祖国。「我今天打得更聪明,用了不同的策略。因为我的身体状态不是最佳状态,我在两天内打了7个小时的比赛。因为祖国在支持着我,如果需要再战斗3个小时,我也能做到。」

张之臻在出发巴黎前,特意将自己的两缕头发分别挑染成了红色和黄色。混双夺银后,他骄傲地介绍道:「这是我第一次尝试挑染,红色和黄色是中国国旗的颜色,我想用新的形象参加奥运,也想鼓励自己为国争光。虽然这缕头发已经褪成粉红色了,但我的心是红色的。」

王欣瑜/张之臻获得巴黎奥运会网球混双银牌。新华社记者 高静 摄

在混双银牌的新闻发布会上,张之臻用英文讲了一个故事:「我发现,有中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完全不理解网球规则,但仍然努力尝试看我们的比赛。这让我很惊讶,因为如果我不懂一项运动的规则,我可能连十分钟都不会看。所以,这块银牌的意义可能是激励我们下一批、更多的人去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希望我们能有更多的成绩带给大家更多的影响,让更多人了解网球。」

王欣瑜同样用英文说道:「网球在中国可能起步得比较晚。我们这代球员,上面有娜姐作为榜样引领。我和钦文、曦雨年龄接近,大家在巡回赛单打和双打中都有不错的表现,也吸引不少中国孩子接触网球。看到中国网球越来越好,队伍越来越壮大,我很开心。」

无论是媒体同行们在现场的交流,还是各国观众在场边的欢呼,亦或是国外社交网站的网友评论……我们都能发现:这届中国网球选手,带给我们的惊喜远不止名次与奖牌。

郑钦文夺冠那天,作者成为了最后一批离开媒体间的记者,几乎罗兰加洛斯所有场馆都关了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