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体育

「乒乓教父」蔡振华:1991年接手国家队,提出治队24字方针

2024-09-15体育

蔡振华是江苏无锡人,他曾是男子乒乓球运动员。1972 年,他进入无锡业余体校学习,1978 年入选国家队。他是 1981 年第 36 届、1983 年第 37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冠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还获得了第 36 届男子双打(与李振恃合作)冠军、男子单打亚军,第 37 届男子单打亚军,以及与曹燕华合作获得的第 38 届混合双打冠军。1991 年,他出任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主教练。

【受命于危难之时】

或许,人们不太看重在顺境中取得的成功,而更欣赏那些敢于在逆境中拼搏并成就大事业的人。

或许,这本身就是人们认知中的一种刻板印象……

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乒乓球运动史册上都将永远留下这平常又有意义的一天:1991 年 6 月 15 日,蔡振华,当时还未满 30 岁,接过了中国乒乓球男队主教练的职务。当时,舆论普遍认为,中国乒乓球男队正处于「低谷」。

既然这担子已经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那我们绝不能让前辈们辛苦打下的江山毁在我们手里。我充分料到了困难,但更多的是用困难激励自己,让自己更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它,刺激自己拼命努力。我就不相信,我们失败的下一站还是失败。

我两年前就回来了,当时大家都往外走,我却回来了。现在我也不后悔。既然我从小就干乒乓球,那就得在这条路上走到底。我们这届教练班子和队员可能要在中国乒乓球运动的长路上经历最黑最泥泞的一段,但我们会拼命走出这段路,冲向光明。也许历史会把我们留在这光明前的黑暗里,但我还是会很欣慰很自豪。只要我们能走出去,后人就能迎接光明。我愿意当这块铺在路上的石头!

蔡振华刚上任时,在全国教练员会议上是这么说的。他的发言,充满了真心,满是激情,很严肃,很悲壮。虽然大家对这位年龄比队员大不了多少的「少帅」还有些疑虑,但从他坚定有力的话语中,大家已经感受到了他的勇气和要拼到底的决心。

不过,真正做起来可不容易。蔡振华要面对的是一支在世界锦标赛上刚遭受重创、30 多年来第一次无缘冠军争夺战的队伍。队里没有厉害的运动员,队员们明显信心不足,士气低落,训练和比赛都经受不起风浪,遇到点困难和挫折就怀疑自己的能力,还没上场就先害怕几分,平时多做些运动量队员们也会叫苦不迭。

现在,世界乒坛的格局有了很大改变。主要特点是,欧洲和亚洲的强队挑战和抗衡中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瑞典队在第 40、41 届世乒赛上连续获得男子团体、男子单打冠军,确立了他们在世界乒坛的领先地位;欧洲的比利时、德国、法国、南斯拉夫等队迅速崛起;亚洲的朝鲜、韩国队也很厉害。蔡振华接手的是一支强敌环绕且元气大伤的队伍。

蔡振华决定要用十足的热情,点燃队员们心中的希望。

【打响关键的「第一战役」】

蔡振华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战表显示:他上任不到 6 个月就要出战第 2 届世界杯团体赛;一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那是重头戏;不到两年的时间准备第 42 届世乒赛,更是重大的考验。蔡振华将这三项赛事形象地比喻为「三大战役」。

时间紧急,任务艰巨。蔡振华面对复杂的情况,提出了管理队伍的 24 字方针:直面现实,重拾信心,坚定信念,严加管理,勇于创新,重展雄风。

蔡振华天生就很猛,1981 年第 36 届世乒赛,他带领队友从匈牙利队手里夺回斯韦思林杯。中匈男团决战时,他首次参赛,不怕对手,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打败了对中国队威胁最大的克兰帕尔。这场胜利鼓舞了队友,还冲垮了匈牙利队的信心。

蔡振华在球场上生龙活虎,人们亲切地称他为「猛张飞」。

十年,眨眼就过去了!中国男子乒乓球遇到困难时,蔡振华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过,这次他不是运动员,而是主教练。他用自己的担当、智慧和辉煌经历,感染了队员,让大家重新燃起了希望。

有一次,队里让大家看世界优秀选手的技术录像。二十来个小伙子围坐一团,时不时为瓦尔德内尔、佩尔森等世界球星的高超球技而欢呼叫好。在「哇」、「哇」声中,蔡振华敏锐地察觉到队员们羡慕的神情中夹杂着不少无奈的感叹。这时,他让人先关掉录像机,屋里瞬间安静下来。蔡振华表情激动地看了看队员,接着,他大声说道:「瓦尔德内尔确实厉害。但这种球,他一辈子也打不了几个!你们再看看马文革的比赛录像,也有这样高级的球。」

他根据自己的运动经历,回忆了在第 36 届世乒赛上中国男队的精彩逆转。他表示,当时的中国男队实力与其他队也差不多,很多场次都是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的。

「为啥以前中国队能一直厉害呢?主要是我们比别人多一口气!所以,外国人见了穿红衣服的中国人就发憷。你们现在最大的对手不是欧洲运动员,而是你们自己!有信心,才能打败他们,才能实现重新拿回世界冠军的目标。」

这席话让队员们心里有了新想法,就是立志翻身、坚定信心。队员们好像明白过来:挫不磨威,输不丧志,败不失勇,这才是世界冠军该有的样子!

刚组队不久,蔡振华就实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原国家青年队改成国家二队,建立了国家一队和国家二队的编制,还定期让两队选手进行比赛,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增加队内的竞争意识。此外,他还严格执行队内的各项制度,对打分进行累计,奖惩分明,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这些措施一下子就激发了队员们的积极性。小伙子们开始觉得,跟着「少帅」有盼头!

1991 年 11 月 20 日,第 2 届世界杯乒乓球团体赛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

有道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半年前在第 41 届世乒赛上把我们队挤出前 8 强的捷克队,这次又和我们分在一组了。我们队连克奥地利队、澳大利亚队后,复仇的机会来了!捷克队的弱点是对付削球手的能力不行。蔡振华确定世界杯赛的上场队员名单,花了差不多 4 个月的时间反复考虑。他和男队教练组讨论后,果断决定启用因伤退役多年的削球手王浩。

结果表明,任用王浩是明智的,不管是对阵捷克队,还是在决赛中战胜世界冠军瑞典队。

王浩赢得最后一分后,高兴地倒在地上,马文革、王涛、谢超杰、张雷和吕林激动地冲进场地,扶起王浩,6 人紧紧相拥,任由汗水和泪水肆意流淌……

中国乒乓男队终于在世界乒坛舞台上重塑了形象!

【战略性的突破口】

有人说,中国乒乓球男队在巴塞罗那这块福地,有着神奇的魔力。蔡振华 5 个月前上任,就在这里指挥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而第 25 届奥运会的乒乓球比赛也将在这里举行,奥运冠军的光环会照耀在中国队员身上吗?

世界杯一战,蔡振华声名大噪,队员们都觉得这位「少帅」不仅年轻有为,还敢做敢当,更有智谋、胆识和魄力。

可蔡振华丝毫不敢松懈。他觉得,世界杯赛只是中国乒乓男队翻身仗的前哨战。目前,队员们虽重拾信心,有了夺冠的念想,但队伍面临的诸多难题仍未根本解决。距离奥运会只剩 8 个月,想在技术上有大突破不现实,只能抓重点突破。

过去,男子单打可是中国乒乓的拿手好戏。可现在情况变了,优势跑到欧洲那边去了。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只有四个正式项目,分别是男、女单打,男、女双打。那突破口该找哪儿呢?

蔡振华和教练班子反复研究后,决定在奥运会上以男乒双打为突破口,争做「乱世英雄」。这一决策让很多外国人感到不可思议。毕竟男子双打一直是欧洲人的强项,在近 10 届世乒赛(第 31 届至第 41 届)上,欧洲选手就已经 8 次捧杯。

但蔡振华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欧洲选手的双打是靠个人技术取胜的。其实,如果一对双打选手配合默契,就能弥补单打技术的不足。反之,如果配合不好,也会对优秀选手的个人技术发挥产生负面影响。

找到了切入点,他就和其他几位队友真刀真枪地干了起来。在中国乒乓男队备战奥运会的冬训中,在已有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基础上,又设立了一项奖励制度,专门奖励那些在训练比赛中最能拼搏的队员。

蔡振华知道,作风好不好对奥运会的成败很重要。他有这样的经历:运动员平时练得再好,技战术水平也可能在关键比赛中受影响;平时训练、比赛都不咬牙,到世界大赛上能拼出来吗?

为了让队员有压力,制造世界大赛的氛围,奥运会前一个月,乒乓男队去扬州进行赛前训练。训练馆里成天把录音机开到最大,掌声、喝彩声、敲锣打鼓声,特别吵,就是想让队员心烦、着急。等他们适应了这种气氛,又有人出了个「馊主意」:玩个「加棒」游戏,动真格的,队员们肯定会紧张得跟打世界比赛一样!赢了有奖,输家自己掏钱。结果吕林成了最大的赢家。不管别人怎么起哄,他都能定神发球。要是教练们没想法子,包括这种「加棒」游戏,来锻炼队员的意志和比赛作风,也许在第 25 届奥运会男双决赛上,就不会有吕林、王涛在 15 比 20 落后的情况下逆转夺冠,最终拿到奥运男双金牌的精彩一幕了!

中国男乒在奥运赛场大获成功,蔡振华终于松了一口气。

「嘿,他的白头发没白长!」1992 年 8 月 4 日,蔡振华妻子黄胜在电视上看到王涛、吕林勇夺奥运男双冠军,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要圆未圆的梦】

1993 年 5 月 7 日 12 点,在一架去瑞典斯德哥尔摩的波音 767 客机上,有群年轻人很显眼。他们是要去瑞典哥德堡参加第 42 届世乒赛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

蔡振华和往常一样,头发梳得很整齐,亮堂堂的。他的眉宇间有股咄咄逼人的英气,也有对决战的期待,那种等待了很久,终于可以一展抱负的期待。

其实,赛前国家体委领导没给男队多大压力。对外口径是:团体成绩要比上届好;单项,靠女队优势,保住混合双打冠军;男双,保持优势。

这个留有余地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让队员们有个宽松的环境。不过,了解乒乓男队的都知道,蔡振华带队去,就是盯着斯韦思林杯的。为此,蔡振华又把老将王浩从西班牙召回队里,大胆用了 1992 年在中国成都大奖赛上一夜成名的直拍正贴快攻小将刘国梁;在选参赛选手时,也打算打破光由教练定人选的模式,空出一个名额,让还没入选的队员有机会公平竞争,挑好的进队。

蔡振华特别想把队员的兴奋点最大程度激发出来,像他当年在赛场上一样,用强大的气势压制对手。他尤其重视气势。

中国男队在哥德堡登场啦。小组赛里,咱们队连胜奥地利、波兰、比利时、韩国这些队伍。

中国男队打败日本、德国后,终于重回决赛圈。现在,攻打瑞典队的关键时刻到了,中国队、蔡振华,都得面对了。

瑞典队教练通斯特罗姆说:「咋安排队员,这是教练最头疼的事,我得好好想想。」

蔡振华也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蔡振华想让中国队的 4 个人去打瑞典队的 3 个人,这样可以出其不意,让对手难以布阵。但刘国梁那时状态不好,只能让马文革、王涛、王浩 3 人扛大梁。这个阵该怎么排呢?蔡振华和教练们一起列出了十几种方案。

凌晨两点,蔡振华敲定了最猛的排兵布阵。通斯特罗姆在决赛前一刹那看到中国队的出战名单,瞬间脸色大变。他什么都料到了,唯独没料到蔡振华会使出如此凶狠的策略。

瑞典报纸说:「蔡振华挺聪明,他根据中国人的智慧,料到瑞典队会咋出人,结果给瑞典队一个措手不及。」

中国队有机会赢,却没把握住,男队也没能拿回斯韦思林杯,但在现场看决赛的人,都被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感动了。

令人高兴的是,蔡振华率队在单项比赛中表现出色,除了与女队合作蝉联混双世界冠军外,还在双打项目上囊括了前三名。这样的成绩,仅在中国队全盛时期的第 27、28 届出现过。

哥德堡,蔡振华当年在此打球称王;现在,蔡振华又在这里指挥队伍再次夺冠。他正值青春,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有金色的梦,银色的梦,蓝色的梦,玫瑰色的梦……但最让人魂牵梦萦的,是为祖国重新夺回那已经失去太久的斯韦思林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