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长三角不养闲人,浙江淳安不养闲田

2024-02-01辟谣

前两天,淳安下了一场雪。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农艺师叶绿绿着急地到大墅镇孙家畈村的农田里,看看刚刚种下不久的「春荟」。菜心积了一层薄雪,融化的时候担心受冻,会损害青菜的品质。所幸问题并不严重,他拍下几张照片,打算和村里沟通后续该怎么处理。

过去一年,作为企业派来的农艺师,叶绿绿每天的工作就是奔波在淳安县各个村镇的农田里,指导村民在冬天如何种菜。长三角区域的早稻在春季播种夏季收割,晚稻在秋天成熟。而一进入11月,水稻田就一下子闲置了下来。冬闲田如何高效利用?

最近,淳安对这道题有了新解法。「我们的‘冬闲田联农共富’项目,与农业龙头企业携手,形成产销共同体,变‘冬闲田’为‘增收田’‘共富田’。」淳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余青平说。

播种

冬闲田利用的好处显而易见,蔬菜销售能让村集体有收益,雇佣当地村民去田里干活,对他们也是一笔增收。但困扰也有两点,一个是担心不会种,一个是害怕没销路。

的确如此,在冬天种蔬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大棚的露天田地,一旦下上一场大雪,就会有极大的种植风险,轻则损害品质,重则绝收。因此,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就是一门学问。经过评估,苏州青、牛心甘蓝、一点红萝卜等对种植要求没那么高,利润也很可观,适合在淳安种植。

落雪后孙家畈村田地里的春荟,刘畅 摄。

不仅如此,去年,淳安县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企业一同举办了3期「生鲜蔬果提质增效」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专场培训,并成立专项种植指导组、采销工作专班,全流程跟进服务。企业种植技术指导组也进驻淳安,尤其在育苗、定植、用肥用药、采收等关键环节提供指导。

「这一次,我们要求企业必须品控前移,这样才能够避免验收后不合格蔬菜产品被退回,造成产品损耗与运费增加。」淳安县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蔬菜(食用菌)和种子站站长、推广研究员何爱珍告诉记者。她还建议企业在淳安建设总仓,这样可以改善目前采收配送效率低、产品损耗、冷链成本高等问题。

以往对种植技术的不熟悉,在一次次沟通、培训中逐渐改变。比如孙家畈村一开始种春荟,株行距种得特别宽,一个垄上只能种四株。「这样菜种出来太大,而且产量低,所以我告诉他们缩小株行距,种八株。」叶绿绿指指田垄。而知道了该怎么种,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就被带动起来。郭村村第一批蔬菜收割以后,如今田地里再次种满了苏州青。「基本的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我想试着再种一批,村里自己想办法也去找找销路。」姜家镇郭村村的村委会副主任汪伟锋说。

收获

产销共同体通过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联结共富机制,有效破解技术、销售、收益等「冬闲田」利用的难点堵点,取得了村集体、农户、企业三方增收共赢的良好成效。

孙家畈村党支部书记余苏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水稻的价格是1.5元/斤,亩产一千斤,亩产值1500元左右,而冬季蔬菜的亩产值至少也有3500元,是水稻的两倍还要多。今年,孙家畈村还在试验种植两批次的蔬菜,哪怕扣除各种成本,对于村集体来讲也是一笔极为可观的增收。

从前,村里留守的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冬季农闲,老人们没什么事情可做,最大的爱好就是晒晒太阳、烤烤火。冬闲田利用起来以后,种菜的难度和体力强度刚好可以和他们适配。工资日结,每天100—120元,勤快些的夫妻俩一起做工一个月能赚到七八千元。

郭村村的村民在采摘苏州青,受访者供图。

今年,淳安「冬闲田」种菜与明康汇的订单合作面积扩大到2000亩以上,全县订单合作模式目标7000亩。「过去,订单合作地块较为分散,我们吸取了经验,将重点打造大下姜、汾口镇、浪川乡、姜家镇郭村片作为集中种植基地。」何爱珍表示。

「我们期待生态圈形成后,吸引来更多的规模主体,比如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企业加入生产端。他们可以租下村集体流转来的土地,将村集体和农户纳入管理,直接和经销商对接,形成规模化种植,实现规模效益,真正盘活这些‘沉睡’的冬日田地。」何爱珍说。

栏目主编:孔令君

来源:作者: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