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21变1!昌盛园社区拆除围墙打通「心墙」

2024-01-06辟谣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雪柠 潘之望

小广场上打打柔力球,议事厅里唱歌、朗诵,公益书店里约见好友……在昌平区城南街道的昌盛园社区,61岁的居民权力燕享受着「家门口」的幸福生活。拆掉内部的封闭围墙,引进统一的物业管理,社区公共空间宽敞了,绿化面积增加了,「一老一小」也有地儿活动了。「现在我们成了一个大家庭!」权大姐说。

事情要从20多年前说起。昌盛园社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街道内最大的连片开放式老旧小区。40栋居民楼分属21家产权单位,被「圈」出36个独立小院。这其中,只有两栋高层有实际的物业管理。多年来,社区内一层外接、顶楼加盖违建现象普遍,脏乱差问题也长期得不到解决。

从2020年7月开始,昌盛园社区分步启动改造,一期工程于2021年6月竣工,二期在2022年夏天完成。改造后,私搭乱建和内部围墙被拆除,2万余平方米的公共空间连成一体,敞亮通达;新增绿化美化面积1.4万平方米,规范调整停车位1000余个,还增设了环形步道、儿童乐园等,适小适老空间达到1800平方米,老旧小区实现美丽「蝶变」。

「我们总结了这种做法,叫‘一并二拆三统筹’。」城南街道工委书记李建忠说,一并是将21个物业管理区域合并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二拆是拆除违建、拆除围墙,打开公共空间;三统筹是统筹社区空间、统筹使用资金进行集中建设、统筹实现一家物业接管。

「你猜猜这个屋原来是干吗的?肯定想不到。」跟随李建忠的脚步,记者走进了一间温馨舒适的小屋,「以前这是锅炉房,后来改成集中供暖了,我们就把它变成了咱社区居民的议事厅。」

议事厅不大,但很受欢迎,讨论社区大事小情、手工刺绣体验、朗诵活动……一周计划表上排得满满当当。「社区有个活动叫‘重返20岁’,其实就是照顾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同志,把年轻时候的爱好捡起来,就跟兴趣班似的。」权力燕说,她最喜欢的是朗诵和唱歌,邻里邻居聚在一起,特高兴。

沿着安全舒适的环形步道向前,一座智能垃圾桶站令人眼前一亮。在封闭的站点内,多个垃圾桶一字排开,人一走近,相应垃圾桶上方投放窗口的挡板就会自动打开。「我们在小区里减少了10个老投放点,代之以两个智能桶站。」昌盛园社区党委书记吴陆冰说,跟以前相比,有的楼居民需要多走几步,为此社区曾有过担心,「没想到大家都特别支持,说是干净多了,环卫清运垃圾的效率也大幅提高。」

三年来,在党建引领、主动治理的理念下,昌盛园社区走出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昌盛模式」,小区「硬软件」显著提升。

改造还从社区走向街区。昌盛园社区旁的介山路,曾经是一条背街小巷,整体空间老旧、交通秩序混乱,商业活力不足。街道创造性将「昌盛模式」推广至介山路改造中,通过成立「商居同盟」,组织商户、居民、产权方、设计公司、行政管理部门等多个主体在同一平台对话,群策群力,实现街区焕新。

去年「双十一」,介山路以昌盛小街的新面貌开街了,变成充满活力、整洁有序的品质街巷,公益运营的介山书店为居民们提供阅读、休闲的好去处。

近年来,在「昌盛模式」1.0版本基础上,城南街道还在不断探索、迭代新版本,「昌盛模式」也成功推广到了街道的拓然家苑、砂石厂等社区。「拓然家苑就是2.0版本的代表,防盗窗全部拆掉,同步布设外围的监控,楼本体改造后品质大幅提升。」李建忠笑着说,有居民从外地回京后走回家,直呼「一打眼差点儿认不出来」。

不止如此。被住建部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第四批),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昌盛模式」正走出北京,为国内其他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提供范例。「我们正计划落地3.0模式,要通过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把改造落到居民家里。」李建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