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连摘两届奥数金牌,上中这位「数学少年」火了,背后说明了什么……

2024-08-16辟谣

巴黎奥运会赛场上,中国队捷报频传,屡屡斩获金牌。

而在不久前落幕的2024年第6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上,上海中学王淳稷同学继2023年获得第6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金牌后,再次荣获金牌。

消息传出后,王淳稷同学火了,他的照片和故事在各大平台疯传!

这样的「数学少年」如何复制?如何发现更多的「王淳稷」?如何培养数学拔尖创新人才?

8月8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召开「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大中小一体化培养研讨会」,深入探索拔尖人才贯通式培养新模式。

研讨会上,专家、校长云集,大家纷纷表示,从识别选拔,到扶持培养,对于5%甚至仅有2%的「尖子生」,要给他们创造更多的展示机会,搭建更多的学习平台,给予更多的成长空间。

奥数竞赛是发现「数学苗子」的平台。

从1990年开始,上海中学率先成立数学班,开展数学强潜能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34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学方面学生1200余名。他们中数学学习能力强、有天赋的学生200多名,特别有天分的学生50余名,获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17枚,是国内获此项目金牌最多的学校。

上海中学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指委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冯志刚认为,「现在谈到拔尖创新人才,大家更多关注人才的早期识别,尤其是选拔。实际上更关键的是培养过程中的人才识别。如何引导具有数学强潜力的学生不断突破迷茫期、走出高原期,不断产生飞跃期至关重要。」

「对特长孩子的识别,关口可以再前移一点,渠道可以再搭建一些。」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紫竹校区校长施洪亮建议,目前的各项重大竞赛集中在高中生学段,局限了初中尖子生的早期识别。除了奥数竞赛外,还期待更多大学牵头搭建平台,给更多学生提供展示机会,促进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

上海中学的「王淳稷」们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从冯志刚的经验看,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点在于业务高度,会做题、会讲题、会把握;在于眼光高度,慧眼识才,正确评估数学强潜能学生;在于人格高度,做事公平、淡定,耐得住寂寞。

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和高中数学课标编写组成员、人教社新版数学义务教育教材主编,福建师范大学校长王长平认为,针对5%左右甚至仅有2%的「尖子生」的培养规划应基于教材、高于教材,因材施教、拓展提升,重在掌握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而非仅仅停留在数学知识。

「对于数学拔尖人才来说,12年的数学知识学习9年就够了,初中阶段就可以完成高中的数学内容。」在王长平看来,这些学有余力的「数学少年」高一高二期间可以参加大学举办的各类夏令营、冬令营、少年班、英才班的选拔考试,到了高三再集中全力备战高考。

他建议,这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完成大学第一学期的数学拓展内容,在各科全面发展的同时,争取1门突出的学科方向,积极参加国家「数理化生信」竞赛和各高校的强基计划选拔。

「吃不饱」的高中尖子生,如何提前学大学内容,师资不够怎么办?

中学-大学数学衔接课程【大学数学预备知识选讲】正式免费上线。试运行期间,就已有3745名学子自发选修此课,浏览量超过80.8万次。

「这一系列课程讲授,既有分析,也有提示,还有解答。」华东师大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吕长虹表示,今春设立的华东师大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正探索如何科学构建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发现、评估遴选和一体化贯通培养机制。

此次发布的「大学数学预备知识选讲」在智慧树网、学堂在线网和自建的公共数学虚拟教研室网同步上线。

据了解,【大学数学预备知识选讲】介绍了【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学习中所需的部分初等数学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三角函数与常用三角公式、反函数与反三角函数、极坐标与平面曲线的参数方程、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参数方程及一般方程等内容,帮助学生夯实初等数学基础,提前感知大学数学的思维模式,从而整体提升后续在大学数学课程中的学习体验。

除了加强大学和中小学的课程衔接,高校在高等教育阶段也探索着拔尖人才贯通化培养。以北京大学为例,北大不仅针对本科生推出了「3+X」项目,实现本研学分互认,让拔尖人才更快一步得到培养,还在着力推动博士生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落地实施。

据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中学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刘若川教授介绍,目前北大共有2022—2025级四批共48名「博士生拔尖计划」学生,这些学生在大四阶段就已开启了博士一年级的研究和课题。

照片由学校提供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