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居民电价没有涨,电力改革也未停

2024-05-15辟谣

近日,网络上有关居民电价上涨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甚至催生了A股市场电力股的普涨行情。不过,据包括钛媒体APP在内多家媒体了解,目前流传较广的如「湖北居民电价上涨」「上海居民电价将上调」等均为不实消息。

无通知,不涨价

居民电价调整事关每个家庭的账单,历来都备受关注,近期网传涨价信息涉及多地,不过,东方网、第一财经等多家媒体都发布了报道,称从湖北、上海、江苏、四川等地供电公司了解到,相关地区电价并未调整。钛媒体APP也从国网北京公司客服处了解到,北京目前居民用电价格执行2020年【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调整本市销售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网上均有公示,近年并无调整,市民也能通过各种官方渠道查询到现行电价,而且,价格调整即要有政策依据,也须上报国网并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通知。

图片来自国网北京公司官网

此外,另两大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内蒙古电力集团(即蒙西电网)今年也无上调居民电价情况(云南今年1月1日起发布过新的销售电价表,但其中主要增加的是居民电动汽车充电桩的电价新规定,而非居民侧的变化),以情况较为复杂的南网广东为例,该省除汕尾自2023年6月1日执行新电价价目表、深圳自2022年2月1日执行新电价价目表外,其他19市自2021年12月1日起执行的电价价目表至今未变(而且,价目表中居民用电的很多细则都是按照2012年试行阶梯电价时制定的标准执行的)。

钛媒体APP还注意到, 其实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居民电价上涨的传闻,尤以年初、年中为最 。以2023年为例,广东、上海等地也均出现过电价上涨传言。去年年初,网传上海居民电价上涨,引发舆情,「上海网络辟谣」官微为此还发布了上海市发改委的回应,澄清网传消息不实,并表示上海市居民用户继续执行2012年颁布实施的居民目录电价;国网上海公司也表示,并未收到政府部门关于居民电价调整的通知,根据国家规定,居民电价等民生费用调整,都需要提前公示。去年夏初,网上又传出多地居民电价上调的消息,涉及广东、江苏等多个省市,其中提及的6月1日节点、所谓「分段计价」等话术,与今年传言如出一辙,彼时广东电网公司官方辟谣,表示实际情况是6月1日起会针对工商业用户进行第三监管周期省级电网输配电价进行调整,而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用电继续执行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政策,不存在上调。

近两年网传涨电价谣言对比

对于我国电价结构,一位电力从业者向钛媒体APP介绍称,业内讲的「电价」和大家日常生活中谈论的「电价」有时并不是一回事。作为配电、售电的企业, 电网公司(地方的供电局)要从发电企业处购电,这就会形成「上网电价」 ;而 电网向电力用户售电时 ,又会加上线损、系统运行费用、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等,并 核算出用电电价,但根据不同对象,用电电价也有所不同 ,其中 居民用电价格较低,且很少变动 ;农业生产用电价格高于居民用电,但基本也是根据上级政策执行锚定的价格;电价标准、市场化程度、变动频率都较高的则是工商业用电价格。而无论是发电企业还是电网企业,不管是上网电价还是居民、农业生产等用电电价,都不是一方或双方能够直接「定价」的,需要依据发改委价格司、能源局的政策,相关单位也会对调整进行核定、监管。

钛媒体APP也查询了北京市最新的用电电价表,其中分为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和工商业用户用电三大类,其中居民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虽然有阶梯计价、合表用户、农业城区郊区等区分,但各类别均按政策执行相应的固定价格。而工商业用电不仅依据对象不同有电力市场购电、电网公司代理购电、常规代理和1.5倍代理之分,还有「单一制」「两部制」的区别;此外,北京的工商业用电也执行了分时电价,每日高峰时段、平时段、低谷时段的电价都不相同;而且,该类别电价表几乎每月都会调整。

图片来自国网北京公司官网

在用电电价方面,不同地区也有一定差异,比如广东城乡居民除按用电量分三档实行阶梯递增电价外,还会划分为夏季标准和非夏季标准,夏季的阶梯跨度更大,有利于节省居民用电成本。在工商业用电方面区别更大,这与各地电力市场改革发展情况直接相关,比如,内蒙古发改委2021年10月15日起就已取消了蒙东、蒙西电网的工商业目录销售电价,工商业用户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按照市场价格购电(当时规定还未进入市场的暂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当时的通知也特意强调,保留居民、农业目录销售电价,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但也有一些地区在工商业直接参与电力市场方面进度较慢。

此外,在分时电价方面,不同地区执行进度也不同,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 】(发改价格〔2021〕1093号)于2021年7月26日发布,但不同地区落地时间不一 ,比如河南在当年11月1日就公告执行,北京则自2023年9月1日起执行,近期「涨电价」谣言涉及的湖北、安徽、云南则在今年陆续落地,其中云南自1月1日起执行,安徽是4月1日起,湖北则是5月1日起,值得注意的是, 多数地区的通知还明确表示「居民和农业用电不执行分时电价」 。虽然,按照政策原意,需要推动建立居民峰谷电价机制,但目前来看,除上海等少数地区区分了居民用电峰时段、谷时段价格外,多数地区都难以在短期内推行相关居民分时用电政策,也不会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就「悄悄」涨电价。

搞改革,不能停

2015年以来,我国开启了新一轮电改,推动深化电力体制、电力市场化改革,市场化交易电量所占比重也确实在逐年提升。不过,2021年、2022年,全球化石燃料价格大涨,我国电力用煤成本骤增,同时,「双碳」指引下也需加速推进综合成本更高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企业经营情况因此高度承压,以五大发电央企(华能、华电、大唐、国电投、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为首的电力上市公司陷入业绩下滑甚至大幅亏损的境地,个别地区还出现过「电荒」、拉闸限电等问题。当时,除了煤价走高、来水偏枯等客观因素及资源区、用电区产能布局不均匀外,也有观点认为这是提醒目前的电力体制机制仍有症结,难以让电力企业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保障自身盈利, 其中,「电价能不能涨」就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实际上,在2021年讨论愈发热烈之际,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能源】杂志还曾在官方微信发布一篇题为【「是时候讨论涨电价了!」】的评论文章,称「电价理顺了,发电企业意愿就会上升,电力市场才会回归至正常的发展轨道上」,该文作者为杂志副总编辑王高峰,不过,有趣的是,文中多处强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评论时请口下留情,文明人不说脏话」,按时下的流行语来说,可谓「叠满了甲」,也显示出相关话题的争议性。而且,即使到今天,不同的人听到「电改」一词,恐怕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比如,电力用户很多会认为「电改就是降电价」或者「电改就应该是降电价」,而电力从业者恐怕更倾向「电改能让电价摆脱束缚,该涨时就涨上去」,而政策端则会强调「促进电量电价通过市场化方式有效形成」「引导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充分发挥电价信号作用」等。

其实,正是在上述大背景下,最近 电改相关政策出台也愈发频繁,近一年来中央层面出台的重要政策就有 【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 【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等 ,钛媒体APP此前文章也曾提及过,今年全国两会闭幕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13号令、14号令、15号令,都与电力体制改革有关( 电力市场化改革新进展,可再生能源电量不再「统购统销」 );就在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还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做出顶层设计。

2023年受益于煤炭价格回落、新能源利润凸显等实现盈利大增、扭亏为盈的电力上市公司,也多在年报中提及了电改政策红利带来的机遇,如龙头华能国际(600011.SH)就在年报中提及「政策引导动力煤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完善煤、电价格传导机制」「国家政策将现行煤电单一制电价调整为两部制电价,燃煤发电企业固定成本可通过容量电价进行疏导」等,但对于企业来说,市场化改革也意味着更加直接的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华能年报中也同时提及「电力现货市场持续推进,电力市场竞争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加」「新能源项目受电量交易比例增加、分时政策调整等影响,预计电价将有所下降」。

不过,从上网电价来看,各公司在2022年因燃煤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普遍实现超20%的上涨后,2023年电价则几乎与2022年持平,当时有观点认为这是好事,说明在改革推进后上网电价仍能保持平稳,但也有声音称电力各环节在盈利修复后也会出现改革积极性趋缓的迹象。

再回看用电电价这一领域,其中工商业用电市场化程度较高,但持续涨价也会引发争议,其中涉及到的监管、需求侧管理、价格形成机制、区域间壁垒等问题也还有待完善。

而在居民用电方面,调整更是颇为复杂,上文提及的分时电价政策中曾提及「有条件的地方,要按程序推广居民分时电价政策,逐步拉大峰谷电价价差」,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针对此强调「要按程序推广居民峰谷电价机制,逐步拉大峰谷电价价差,引导居民用户在高峰时段少用电、低谷时段多用电,发挥削峰填谷的作用」。此前2021年国家发改委还曾在回复网民时解释过,我国长期实行较低的居民电价,远低于供电成本,但工商业用户也因此承担了相应的「交叉补贴」,并因此形成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居民电价偏低、工商业电价偏高的情况,按照进一步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要求,今后要完善居民电价制度,缓解电价交叉补贴问题,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使电力价格更好地反映供电成本。但就像文章开篇所言,居民电价调整事关重大,也并非易事,【能源】杂志官微5月14日发布评论文章,除重申价格是电改核心的一贯观点外,也表示「对居民电价的调整无疑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如当前经济压力下居民收入增速相对不高的问题、低收入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困难群众用电补贴相关政策等,同时预测在「政府定价的大框架下,居民电价几乎不可能出现大幅度上涨」。不过,该文章也在结尾表示,希望再次出现价格下跌周期时,政府定价能够及时、灵活地让居民电价也相应联动。

此外,根据4月末国家能源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研判, 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将快速增长,内蒙古以及华东、华中、西南、南方区域部分省份都会面临一定的保供压力 。局部地区面临电力供应紧张之际,也是再次考验我国电力保供能力、市场化改革效果之时。

5月13日、14日,A股电力板块迎来了一波上涨行情,西昌电力(600505.SH)、江苏新能(603693.SH)等先后涨停,明星电力(600101.SH)更是录得三连板,不少声音认为这与「电费上涨传言」有关。虽然,所谓「居民电价上调」已被证实为子虚乌有,但如果电改的继续深入,真能让电力企业在更开放的市场中「凭实力说话」,也让新能源上网更加高效顺畅并助力「双碳」,那倒也不枉费这一番「美丽的误会」。 (本文首发 钛媒体APP,作者| 胡珈萌 ,编辑| 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