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司马光这个名字,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司马光砸缸」是上了小学语文课本的故事,成为一代代小读者的榜样;他编著的【资治通鉴】是史学巨著,让他与司马迁并称「史界两司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保守派」。这些都是司马光,但这些不全是司马光。虽然时代赋予了他诸多标签,但隔着千年历史,在当代人认知中的司马光形象与面目显得遥远又模糊,甚至古往今来对他的解读多少带有不少偏见。
司马光究竟是谁?他还有哪些面向是不被了解的?人们有哪些地方容易误解司马光?2024年春,北大历史学系教授、宋史专家赵冬梅最新写作的【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由中信出版集团联合见识城邦出版。在这本书中,赵冬梅抽丝剥茧,通过对史料的层层剖析和梳理,拨开了笼罩在司马光身上的迷雾,在众说纷纭里努力为读者还原出一个最接近真实的司马光。
【宽容与执拗】封面
在赵冬梅的分析阐述中,砸缸的聪明勇敢的儿童,「伟大的史家」都不足以囊括司马光全部,王安石的「死对头」和「保守派」这样的概括也带着不少信息遮蔽,让我们看不到比较完整、真实的司马光。在【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中,我们可以看到,司马光是宋人眼中恤民爱民的司马丞相,是古代孝子的典范、温和敦厚的友人,是坚刚勇毅的台谏官、保守稳健的改革者,是私德高尚的政治家、名垂史坛的文正公,还是充满局限的大儒、宽容政治的「掘墓人」。
在【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开端,赵冬梅先从司马光的成长环境、家世出身讲起,然后对他初入仕途至崭露头角,再至成为股肱之臣,乃至走上宰相高位,一环一环细致讲述。司马光生于1019年,卒于1086年。一生跨越了真宗、仁宗、英宗、神宗至哲宗这五个朝代,与其休戚相关的北宋政坛上的人物包括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轼苏辙兄弟等。书中也呈现了司马光与他们的互动、恩怨与纠葛。
时代如何培养司马光
司马光又如何影响时代
透过梳理司马光的个人成长史,赵冬梅深入分析大宋建国80年的兴盛与忧患,出路与困局。北宋微妙的官场生态、纷杂的政坛纠葛、错综的派系之争、突显的社会问题,乃至时代与个人所面临的困局与去向,也一并端了出来,可以说,全书既是司马光的个人成长史,也称得上是司马光参与塑造的时代传记。从中我们既能看到时代如何滋养、培育、塑造了司马光,同时又看到司马光是如何作用并最终影响了自己所处的时代。
作者以司马光为主角关联到他周围的重要人物如庞籍、王安石、范仲淹、欧阳修、包拯、苏轼苏辙兄弟,主要事件如庞籍罢相、苏辙对策风波、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较量,以及司马光的使命——编著【资治通鉴】等,由此辐射至司马光所处时代的官僚制度、官场生态、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生百态等问题。其中既有对司马光与恩师庞籍、挚友庞之道深厚的师友之谊的描写,又有对其在激烈变革的大时代下与各方势力间思想交锋、政治角逐的讲述,乃至对司马光怡然自得的著述生涯和其思想、德行、为人处世的立场进行的生动刻画,完成了一幅关于时代面貌的叙事长卷。
从二十岁中进士开始,司马光在宋朝官场上奋斗了四十八年。这当中,有十五年,他远离首都,退闲洛阳专事【资治通鉴】的编修。但赵冬梅提醒读者,万不可因此误认为司马光的官僚生涯中断了十五年。编著【资治通鉴】的学者司马光与从政的司马光,有着密切的联系。「治学」与「从政」就像是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无法分割,或者说「治学」本身也是「从政」的一种方式。对司马光来说,「得君」可以「行道」——如果皇帝接受自己的主张,那么他愿意留在朝廷用理想改造现实;如果皇帝的选择与自己的主张背道而驰,那么他只能选择通过学术来传递思想、教育皇帝、影响官僚。换言之,历史写作是司马光表达思想、参与政治的方式。
「我欠司马光一个传」
在前言中,赵冬梅写到,从2011年开始,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为司马光作传成了她生命中最主要的追求。开始是「我要为司马光作传」,然后是「我必须为司马光作传」,再然后,「我欠司马光一个传」。她曾经还想过置一方闲章,上刻「涑水门下走狗」,来表达自己对司马光的景仰。但是这「景仰」需附加一个条件:「不包括做了宰相的司马光」。「司马光在自己生命最后的一年零四个月里,得到了宰相的高位,却背弃了自己一生的信仰,变得像他的对手一样颟顸、专横,不再宽容,不再谋求异见的共存相搅。就像王安石当年不顾一切地推倒旧法一样,司马光一股脑儿推翻了王安石所有的已变之法。苏轼大声抗议:‘当年韩琦做宰相(决策有误)……您是谏官,极力反对。韩琦不高兴,您一点都不在意。这件事我曾听您详细说过。难道说您如今做了宰相,就不许我说话了吗?’(【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许人说话’的风气一去不返,官僚集团的政见之争、政策之争演变成剧烈的派别之争,党同伐异,小集团的利益取代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到最后,甚至连皇帝也丧失了‘中立’,再没有谁能站在国家民族的高度考虑问题,宋朝的政治走上了不归路。」
赵冬梅(摄影:雷远东)
赵冬梅在序言中也坦言,其实她真正想写的,不只是司马光的传,还有司马光成长、经历、参与创造的那个时代的传记。在赵冬梅分析看来,1050年代后期的宋朝有一种温和敦厚、宽容向上的政治气候,并认为仁宗朝或是帝制时代儒家政治所取得的最好成绩,而且,司马光和他曾经的朋友、后来的对手王安石都是仁宗朝宽容政治的产儿。可惜的是,这种宽容却经由这两个人的手最终走向了终结。这两个人是宋朝建国近百年来宽容的政治气氛培育和造就的,随着王安石和司马光在一年之内相继陨落,这种宽容也逐渐消散,直到完全不见。
为何宽容政治培养出不宽容的政治家,还联手埋葬了宽容?宽容政治的终结者究竟是改革派还是保守派?宋代的宫廷、官僚制度和政治文化究竟有没有可能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 封建社会的时代精英们,探索解决之道、化解矛盾纷争,寻求本朝长治久安出路中,表现出怎样复杂的人性与利益缠斗?在变革时局下,他们作为个体,在修身与入仕、改革与守旧、治国与兴邦等方面,是如何作出判断与选择的?这也是赵冬梅写作此书一直致力寻找答案的几个核心问题。
赵冬梅说,自己作为一个本分的历史学者,同意「司马光是王安石变法的反对派」,但是对隐藏在这个叙述之下的价值判断——「司马光是顽固守旧、反对改革的」,则持严重怀疑态度。「在本书之中,我会尽我所知,从历史事实出发,为司马光辩护。」
司马光的确反对王安石变法,这在赵冬梅看来,一点儿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是不是就等于他是一个顽固守旧、抱残守缺、情愿看着国家走向衰败也不愿做任何改变的人呢?或者说,站在王安石的对立面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反过来说,王安石变法就一定全面正确、没有任何问题吗?「这些问题是可以问也应该问的。除此之外,我们甚至还可以讨论一下「保守派」的含义,‘保守的’就一定是‘反对变革’的吗?在激烈的变革与顽固的守旧之间,究竟有没有一条更稳妥的道路?」
以司马光为主角讲述巨星们互动的历史
司马光和他所置身的北宋已经远去。隔着千年的时光,当代人要最大程度完整认识像司马光这样的历史人物,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障碍。但赵冬梅提醒,借助当时人的记载,我们还是有可能认识一个相对真实的司马光的。「只不过,要想得到真实的认识,就必须做到两点。第一,抛开现代人的成见。如果你还是把‘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顽固派’这个成见堵在大门口,那就不用听我讲了,因为听也听不进去。我不能也不敢要求大家把这个成见彻底忘掉,只希望大家把它放在旁边,当我讲到那部分的时候,请你把它跟我讲的做一个心平气和的对比,看看哪种更合情合理、接近真实。第二,警惕史料的记载偏向。」
她为自己本书的写作设立了三项任务:第一,讲述一个人的成长史,揭示司马光的生命历程、政治生涯与思想变化。生命、政治和思想三大主题相互交织,理想、学术与现实相互激荡,共同构成了司马光六十八年的人生经历。他从二十岁开始官僚生涯,服侍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最终做到宰相,激昂过,低沉过,得意过,失意过,而忠君爱民之心始终如一。一个人做一时君子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君子。保持表面上的温文尔雅已是不易,更何况要做到至诚至忠、表里如一?司马文正公,这「文正」二字是如何炼成的,她希望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第二,讲述一段激烈变革时代的思想交锋史、政治斗争史。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大家所熟悉的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之间的缠斗。「变」并不是王安石的发明,在王安石变法开始之前很久,现状必须有所改变,就已经成为大宋有识之士的共识。如朱熹所言:「只当是时,非独荆公要如此,诸贤都有变更意。」司马光也有相当多的变革主张。只不过司马光想要的「变」是在维持现状基础之上的稳妥的、渐进的「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改变」。而王安石的主张则要激进得多。哪一个更好,这里暂且不做评判。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都称得上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们都是理想至上的人,如果不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念,如果现行政策违背自己的政治理念,那么,这两个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高官厚禄,情愿退隐,情愿闲置。这样的两个人,即使成为政敌,也不妨碍他们给对方以公正的评价。第三,讲述巨星们互动的历史,揭示司马光与同时代其他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司马光时代的政治舞台上可以说是星光闪耀,有着「超豪华」的「演出阵容」。在司马光的故事里,有范仲淹、欧阳修、包拯,有王安石,有苏轼、苏辙兄弟,有宋神宗。是的,原来他们曾经在一起,曾经有互动。「我将怀着一颗仰慕的心,跟大家一起回顾那个群星闪耀的时代。当然,在我的讲述中,司马光是毫无疑问的第一男主角。」
40幅高清古画让读者贴近当时的时代「面貌」
赵冬梅研究宋史逾30年,尤其在官僚制度、官僚生态、社会生活等领域有着深入研究。著有【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大宋之变:1063—1086】【文武之间:北宋武选官研究】【武道彷徨:中国古代的武举与武学】【千秋是非话寇准】;译著有【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等。赵冬梅还擅长将知识进行适当转化,对大众进行传播,比如她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北宋历史及相关人物,深受欢迎。在这本新书【宽容与执拗——迂夫司马光和北宋政治】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整本书具有轻松的叙事基调、娓娓道来的讲述风格,功底扎实而又贴近公众,没有一般学术专著常见的枯燥艰深面貌。在前言【 我为什么要写司马光】中,赵冬梅说自己「是个细节控,至少在现阶段,我相信历史学相较社会科学的优势就在于细节的真实、丰富与生动,所以,我的司马光传是充满细节的,希望不至于让读者腻烦」。
文字帮助读者了解历史,图片却能带领读者靠近历史。在这本书中,插入了司马光的肖像、【资治通鉴】残存手稿,以及与之相关人物的图像与墨迹等近40幅高清古画,让读者贴近当时的时代「面貌」,通过画面传达历史现场感,帮读者构建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图文互证的讲述方式,能够让读者直观、具象地认识和感知历史。
(图片由中信出版集团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