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罕见走错路?俄专家承认铠甲S1华而不实,解放军也被带偏了

2024-08-18辟谣

【军武次位面】作者:金色轰炸机

8月15日,俄罗斯「军队-2024」国际军事技术论坛正式开幕。活动期间,俄对外公开展示了一款新武器装备,它就是「铠甲」系列的最新作品——「铠甲」SMDE。

▲「铠甲」SMDE,图片来源:网络

众所周知,俄罗斯「铠甲」系列还有一个名字,即「弹炮合一系统」,目前已经发展出了「铠甲」S1、S1M、M/EM、S2/S2E、SM 、SA等版本。不过这次「铠甲」SMDE确实与众不同,因为它放弃家族前辈们都有的2A38M型双管30毫米高速炮,完全变成了雷达+防空导弹的组合体。所以与其说它是「铠甲」系列的一员,不如直接说它就是一款全新设计的近程防空武器系统。看到这一新变化,美国【防务博客】不无讽刺地刊文称,显然「俄罗斯这么多年来走错了路,已经承认在武器装备设计上存在重大缺陷」。从某些角度上来说,事实可能的确如此——因为俄罗斯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称,战场实践证明,30毫米机炮在战场上根本无法应付小型无人机,所以还不如直接换掉。

现在新版的「铠甲」SMDE,装载了48枚小型的TKB-1055防空导弹。这款导弹的飞行高度为15公里,射程约为1.2到20公里。随着火控系统性能和导弹技术的提升,「铠甲」SMDE已经可以对付大量小型无人机目标。相比之下,之前的「铠甲」系列仅能够携带12枚防空导弹,型号包括57E6E、57E6YE、9M335等,虽然新导弹的射程和它们比没有多大区别,但是毕竟数量多了。其实在2017年时,俄军前线士兵就曾向后方反映过「铠甲」系列导弹速度消耗过快的问题,只是在当时没有引起注意。似乎直到现在,这个问题才终于得到了纠正。

▲「铠甲」S1,图片来源:网络

客观而言,「铠甲」SMDE彻底放弃机炮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铠甲」系列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的研发,可以追溯到1990年左右。当时苏联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北约军队大量装备精确制导武器,而在前线苏军将有许多固定、半固定式目标需要被保护,比如前线临时指挥所、弹道导弹发射基地等。但由于当时苏联军队中还没有一款对应的防御武器,所以在假想需要抵御北约攻击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攻击的基础上,研制出了「铠甲」系列。

其实在「铠甲」之前,苏军已经装备了「通古斯卡」,它是一款履带式的弹炮合一系统,全重34吨,越野性相当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贵,所以「铠甲」的定位就是要非常廉价。当时开发的任务交给了图拉设计局,该局用了4年的时间就造出了样车,并在1995年的莫斯科航空航天展上公开展示。它的重量相比于「通古斯卡」降低了不少,全重仅有20吨,装备12枚9M335近程防空导弹。导弹采用雷达/红外加无线电指令制导,一次可以打击90度扇面内的两个目标。射程1~12公里,高度5~6公里。早期「铠甲」样车上,装备的是一座2A72型30毫米机炮,它是2A42的简化型。

▲「铠甲」样车,图片来源:网络

早期的「铠甲」根本就没有入俄罗斯高层的法眼。在他们看来,「铠甲」的导弹精度不佳、射程不够、而且2A72机炮因为减重几乎变成了一个「装饰品」,不管是射程还是威力都大打折扣,所以「铠甲」已经被放弃,没有被批准服役。直到2000年阿联酋突然看上了它,决定采购50套,其中24套轮式底盘、26套履带式底盘,项目总金额高达7.34亿美元,代号「铠甲」S1O。这么大一笔资金的投入才终于盘活了「铠甲」项目。不过阿联酋军队对铠甲的具体配置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近程防空导弹升级为了57E6E、火炮换成了双联装,而且要双管的2A38M型30毫米高速机关炮。2A38M从BMP-2步战车的同款机炮改进而来,相比于2A72,性能提高了不止一点。

总而言之,「铠甲」系列和许多俄罗斯武器一样(最典型的就是苏-30),靠着外销成功「起死回生」。虽然设计于上世纪90年代,但是直到2010年,俄罗斯空军第606近卫防空导弹团才作为第一批试点部队,装备了10套「铠甲」S1。这一折腾,可就是整整20年。

▲「铠甲」履带版,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俄罗斯又在「铠甲」S1的基础上研发了「铠甲」SM,改进的项目包括换装了机动性更强的越野卡车底盘。新的底盘降低了最小转弯半径,抗打击能力也有所提高。电子系统上,增加了一套前视红外光电系统,还升级了火控系统。导弹也换成了射程和精度更好的57E6E「钉子」微型导弹。「铠甲」SM相比于之前的型号,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30毫米机炮,整体性能并无提升。到了现在,俄罗斯人干脆取消了它,认为它「华而不实」。

有人评论说,近些年来,解放军也装备了一款与「铠甲」非常类似的武器装备,那就是625E防空系统,同样是结合了防空高射炮以及近程防空导弹的武器系统。闹了半天,俄罗斯已经在俄乌战场上试验过了,「铠甲」的30毫米炮根本没啥用,反而成了整个系统中的最短短板。结果解放军摸着俄罗斯人过河,这下岂不是被带到坑里去了?

▲625E,图片来源:网络

这样的说法有很大问题。第一,解放军开发什么武器,是经过了仔细研究和考虑的,并不是说外军有什么样的武器,我们就必须要盲目的跟风。第二,625E的机炮,非要说性能的话,其实和俄军「铠甲」上的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产品。625E的机炮使用的6管转膛炮,口径25毫米,射速快,自动化程度高。「铠甲」的双联装30毫米炮,主要是为了补充打击防空导弹杀伤后留下的漏网之鱼,所以它的射速并不高,射程也仅在1.5公里左右,自动化程度非常有限。

625E的25毫米炮,早已应用了现代化的火控技术,它可以自动的识别并跟踪目标。在央视展示出的一段视频中,一次放飞两个无人机,625E的机炮可以在人工确认的基础上,精准识别出所需要打击的无人机,而放过另一个,做到该打的不漏,不该打的不打。在打击过程中,它可以全自动跟踪,无需手动操作。人工只需要在初期确认目标即可,剩下的就可以全部交给计算机。

为啥说俄军的「铠甲」机炮不行呢?「铠甲」设计之初,根本没考虑过应对无人机的问题,而无人机的特点是雷达反射截面小、红外特征不明显、飞行速度慢、数量多、轨迹还灵活多变,「铠甲」的机炮根本反应不过来,因为「铠甲」的机炮,还有个很特别的「试射」运行模式。

▲部署在叙利亚的俄军「铠甲」SM,图片来源:网络

所谓「试射」运行模式的过程,大致就是在不同阶段用机炮点射的方式,反复修正算法和弹道,从而确定火炮该怎么瞄准。具体来说,当「铠甲」的雷达在4到5公里的距离上发现目标时就会启动,然后进行约不到一秒的点射,试图修正射击算法。当目标继续突破4公里以内后,火炮会再次进行2到4次这样的试射,直到最终确定打法。俄军之所以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根本原因就在于火炮本身并不先进,火控计算机的水平也不够支撑这样的作战需求。

但问题是,在俄乌战场上,俄军士兵已经不止一次发现,「铠甲」根本就发现不了目标如此之小的无人机。而且就算发现了,火炮和导弹在火控计算机算力不够的情况下,也根本应付不过来。对方如果一次性出动十几架甚至几十架无人机,「铠甲」就只剩下挨打了。但如今完全放弃了机炮,就能说是一个完美的选择吗,显然也不一定。总而言之,「铠甲」SMDE的真实效能到底如何,还得在战场上过两招才能知道。至于625E是不是被带偏了,显然不是:我们需要625E这样的装备,它的技术水平和「铠甲」也不在一个层次上,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