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夜校上课「火出圈」 年轻人喜爱的别样「夜生活」究竟有何魅力?

2024-03-31辟谣

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平时上班、周末上课。最近,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在业余时间走进文化馆,北京、浙江、湖南等地的文化馆为了满足年轻人的新需求,夜间开放、错时服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颇有年代感的文化馆,正在以更时尚的方式走进现代青年的生活。

01

年轻人热衷「泡」在文化馆

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馆,一堂「工笔花卉」课程正在进行。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在印有花卉图案的宣纸上练习着色技法。像这样的夜校课程,文化馆在半年内已经推出了近百课时,吸引超过2000人次参加,涵盖了中国舞、形体瑜伽、书法、非遗盘扣制作以及形象美学沙龙等近十门课程。

夜幕降临,一个个年轻的身影陆续地走进了浙江省文化馆。越剧、唢呐、古筝、中提琴、芭蕾舞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安排在公众平台选择报名。工作之余,大家通过夜校学习知识,结交朋友,丰富业余生活。

浙江省文化馆越剧唱腔班学员 裘中慧:自己很想来体验一下越剧,家里人也喜欢,主要是想学会了唱给家里人听。

浙江省文化馆芭蕾舞班学员 吴秋英:老师也很好,讲解得都很到位。学到了东西,也让我的仪态变好了。

抢到课程很幸运,学到知识很自豪,学习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表达出想走上舞台的渴望。在湖南株洲,新一批街头艺术站亮相街头巷尾,为文艺爱好者们搭起了绽放自我的舞台,也让市民拨弦歌舞、驻足欣赏,构筑成一道有温度的街头特色艺术景观。

市民 张依婷:勇于去创新、勇于去尝试,我觉得艺术站是文化的窗口,给更多年轻人表现的机会。

漫步在湖南株洲的各色艺术站点,虽然舞台空间各异,但都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颇有特色;器乐演奏、炫酷街舞、戏曲表演、非遗技艺等文艺演出,各有看点。

湖南省株洲市文化馆馆长 龙晶晴:株洲街头艺术站也给学员们培训了技艺,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自己能够当主角赢掌声。现在我们是16个站点,我们计划之后可能会达到30个或者几年以后达到上百个站点。

02

夜校2.0版本

传统文化何以成为夜校「明星课程」

不久前,浙江省文化馆的唢呐夜间课堂「火」了,招生信息一发布,就吸引了近500人前来报名学习,像唢呐、越剧这样的传统文化课程,可谓是「一课难求」。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夜校的传统文化课程?

傍晚时分,在浙江省文化馆的教室里,唢呐与钢琴的巧妙结合给台下的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听觉上的盛宴。放眼望去,台下坐的都是年轻面孔,有的学员还特意为自己的唢呐做了别致的艺术创造。

浙江省文化馆唢呐班学员 叶聪:我给它刷了一个比较鲜亮的颜色,然后我还进行了夜光处理,正好寓意我们是夜校,夜校里面的「夜光唢呐」。唢呐能够很直接地表达我们内心的情绪,真的是一个很解压的课程。

不少学员告诉记者,他们在视频平台上看到了唢呐表演,从而留下了深刻印象。听说夜校推出了唢呐课,便纷纷前来报名,16个招生名额,吸引了近500人报名,录取占比仅为3%。古琴、越剧等20门文化课报名人数也创下新高,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唢呐班的授课老师薛天龙是一位青年演奏者,也是一位国潮音乐制作人,每节课他都会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开场,让学员们耳目一新,他说,他想用当下年轻人的语言认识唢呐。薛天龙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传统民乐、爱上传统文化。

唢呐班授课教师 薛天龙:现在大家对于唢呐的想法,已经不是最初的大家觉得很土。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去参与,去演奏、接纳、包容它。把民乐带到人民中去,群众中去,民乐是在往前发展的,同时也是在传承的。

国潮盛行下,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持续升温,去年夜校火爆以后,文化馆对年轻人开展了问卷调查、走访调研,顺势对课程进行了升级,邀请国潮大咖、非遗传承人等前来授课,推出了「夜校2.0」版。

浙江省文化馆馆长 阮静:从2023年秋季的69门课到今年2024年春季的75门课,内容不断拓展。我们文化馆就是有两大职能,一个是全民艺术普及,还有一个职能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03

文化馆课师资统一把关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

围绕「当下流行什么文化元素」,如何避免「夜校热」「一阵风」等问题,各地文化馆下足功夫,组成调研小组、发放调查问卷、对课程质量、师资力量统一把关等等,保证授课内容的优质性,也让服务精准对接年轻人的期待。

随着课程的拓展,教师需求加大,对师资要求也越来越高,浙江省文化馆对课堂专业知识、课堂活跃度等六个维度对课堂质量进行评估考核,课后对学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将存在问题与授课教师交流讨论。在师资选择上,文化馆保留原有的优秀教师的同时,面向全社会招募,从文化旅游系统、艺术院校等吸纳人才。从今年3月开始,文化馆还推出「艺术自习室」,在每个双休日晚,为艺术爱好者免费开放预约琴房和书法教室,满足群众需求。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文化馆馆长 朱丽君:经过去年一年的免费开放课程,让很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我们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些体验。会开展我们文化驿站的系列活动,也希望有更多热爱传统文化的各位朋友,参与到我们的全民艺术普及的课程当中来。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北京市石景山区文化馆探索「总分校」模式,将教学点从文化馆扩展至各街道分馆、服务点,实行充足空间可应用、优质内容统一配送的新模式,实现夜校「多处开花」。

采访中记者发现,听百姓心声,了解群众需求成为文化馆吸引人、留住人的「法宝」。从去年开始,湖南省株洲市文化馆深入小区、学校、社团、培训机构进行调研,确定了街头艺术站这一公共文化新品牌,供有才艺的市民进行各艺术门类表演,让艺术融入城市,打造温暖人、激励人的文化名片。

湖南省文化馆馆长 叶伟平:下一步,文化馆还要在这方面投入资金、投入力量,更主要的是思考如何创新内容,这也是我们要担当的使命。

(总台央视记者 俞悦 张胜强 韩雨婷 林侃 赵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