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一夜闭店十几家!昔日「超市一哥」大润发,被消费者狠狠上了一课

2024-04-24辟谣

19年未关一店!

单店业绩一度超越沃尔玛、家乐福2倍以上!

曾被誉为「最赚钱超市」的大润发,迎来了28年来最大规模的集中性关店潮。

作为内地最坚挺的传统卖场,短短4个月的时间,大润发关闭的门店数量已达到了11家。

纵观整个零售业市场,各大巨头们最近的动作越来越频繁,闭店已然成了常态。

尽管他们在努力营造一片向好的环境,但大家都清楚,零售业的冬天,恐怕已经过不去了。

网图

毋庸置疑,

大润发曾是中国二三线城市中的零售王者。

其1996年成立于台湾,1997年在上海落户,并于第二年开了大润发在内地的第一家门店。

之后的几年,大润发就像一颗蒲公英一样,迅速占据内地市场,成为了中国老百姓最熟悉的连锁超市之一。

落户内地的第三年,大润发便凭借240亿的营收,一举登上了商超前三的宝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而大润发每年的收入增长连续两年飙升至30%以上!

如此迅猛的增长速度让大润发的老东家——高鑫零售,赚得盆满钵满。

网图

一个成立不过十几年的零售公司,在中国市场甚至一度让「世界第一」的零售超市沃尔玛,长期屈居「中国第二」的位置。

凭借厚实的家底、丰富的经验,大润发独孤求败数年未逢敌手,更是创下了19年未关一店的傲人佳绩。

网图

可如今的零售业市场,早已今时不同往日了。

2013年,大润发母公司年均增速首次降至10%以下,随后一路狂跌。

截止2022年,其全年总营收为881.34亿元,同比下滑5.7%,净利润亏损8.26亿元,较2021年同比下滑136.01%。

为挽回颓势,大润发想尽了一切办法,终于在2023财年实现了微弱的正增长。

不过,去年11月,高鑫零售发布了2024财年的中期财报。

财报显示,其6个月营收为357.68亿元,同比下滑11.9%,净利润亏损3.78,相较去年扩大了334.5%。

网图

至今为止,高鑫零售还未将2024年的全年财报公布,不过可以预见的是,如此大的亏损,用后半财年的时间补回来,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值得一提的是,高鑫零售刚刚成立时,其管理层在零售业方面几乎是一窍不通。

而大润发能有今日之规模,除了感谢时代的馈赠,还要感谢那些为他们留下丰富经验的超市们。

可如今的大润发,当真是有些迷茫了。

网图

一个庞然大物的落败,或许只在一夜之间,但其落败的时间线,可能会拉的很长。

从整体上来看,大润发近些年遇到的困境,其实和它最初的选址和经营方向分不开关系。

到目前为止,大润发在内地共有508家门店。

除了西藏和新疆,它在29个省份及直辖市都拥有门店。

网图

他们将这些门店按照区域分为了五块,分别是华南、华北、华中、华东以及东北区。

大润发最初落地上海,内地总部也是在上海,因而其对华东地区格外偏爱。

尤其是江苏,凭借121家门店的数量,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

网图

与其他超市不同的是,大润发并未将门店集中性的开在省会,或者是比较富裕的一线城市。

此外,大润发也没有使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模式,从小店做起。

大润发的门店选址多在二三线城市,这些城市门店的数量占据了整体的85%左右。

千禧年初,中国经济腾飞,许多外资纷纷进驻人口多、消费高的一线城市,但发展最快的城市也就那么几个,因而零售业的市场很快就饱和了。

彼时,大润发就开始大展身手了。

虽然大润发无法靠质量获胜,但凭借数量翻身还是非常轻松的。

网图

当然,大润发也不是随随便便开店,动辄千万的支出,可不是一笔小钱。

在选址方面,他们事先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评估,最终结果表示成本能以数倍的利润回流,才会进行投资开店的动作。

几十年来,大润发凭借这套经营策略,在各大城市稳稳扎根,吃透了红利。

可二三线市场数量再多,也是会饱和的。

更何况,十几年过去,大润发的许多选址已经出现了「过时」的现象。

曾经的市中心转移了,火车站、医院、学校陆陆续续搬迁重建,再加上高铁站、景区、网红购物区的兴起,大润发在十几年前所选的地址,大多已经失去了当初的优越性。

网图

此外,曾经的主力消费群体年纪渐长,如今的年轻人又酷爱线上消费,因而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合在这个市场大肆「扫荡」了。

日渐严峻的形式,让大润发资产雄厚的老东家高鑫零售,最近也有些自顾不暇。

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大润发频繁关店,其背后真正的股东阿里对零售业的信心也日趋下降。

内外忧患接踵而至,市场对于高鑫零售的信心,该如何挽回?

零售业遭遇寒冬,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

2019年以来,线下零售业受到巨大打击。

家乐福关店100多家,永辉超市闭店已超400家,华润万家巅峰时期门店数量为4000+,但2014年到2018年4年间关了1000多家,2021年更是一口气关了800多家门店。

虽然不能将一个品牌的遭遇辐射看整个市场,但如此庞大的关店规模,零售业处境之艰难,可见一斑。

而零售业现状并不乐观的遭遇,也与逐渐智能化的社会分不开。

早在10年前,电商已经兴起,对实体行业确实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不过,鉴于其整体框架还不够完整,对传统零售业的打击也不算明显。

10年后,AI兴起、大数据运用成熟、科技树被点亮、工业成本降低、物流体系被完善,电商系统不仅已经构建完成,隐约还有卷起来的趋势。

网图

从最原始的远距离网购,到如今方便快捷的同城购物,消费者购物的手段和渠道越来越多,再加上线上五花八门的优惠措施,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更为便捷的购物方式。

只是,线上购物有多火爆,线下门店就有多凄凉。

而一家大型超市开店的成本,一天下来可不小啊。

像人工、原料、进货、水电这种都算不上大成本,商超最头疼的就是房租了。

类似于大润发、家乐福、沃尔沃这样的大型连锁商超,占地肯定不能小,定位绝对不能偏,地段不是在CBD就是在市中心,就是在人流量多的住宅区。

满足以上所有条件之后的超市房租,一年七位数已经算少的,在一线城市,上千万的房租也是屡见不鲜的。

更何况,由于如今消费市场的疲软。

超市还能搞搞大促销,而商场的拥有者为了赚钱,只能在房租上下功夫,将费用一再上调。

有网友调侃这些在全世界都排的上号的连锁商超,财大气粗、背景深厚,千万房租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一笔巨款,但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可事实当然如此吗?

拿大润发举例,十几年前,他们可以凭借在二三线城市广泛撒网提高收入,而现如今,500多家门店的房租,足以拖得它们走不动路。

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利润却一年比一年低,超市闭店大潮来临,也在意料之中了。

断尾求生毕竟只能缓一时之急,开源节流到底还是不如财源广进。

传统零售业的困境已经摆在眼前,如今转型似乎成为了各个企业唯一的出路。

作为龙头企业之一,大润发的一言一行,被无数人看在眼里。

网上的相关猜测日渐增多,甚至一度传出「高鑫零售被中粮集团收购」的谣言,且甚嚣尘上。

为稳定消费者及股民的焦虑,大润发内部人员多次辟谣,并表示关店只是正常的策略调整方向,目前企业确实会有大的转型升级,但一切都在向好。

据相关媒体报道,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大润发并未坐以待毙,甚至某些关闭的门店也并非大家想象中的那样,就此关门大吉。

网图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润发的措施主要有两个:

一、转型,将大润发目前的一些传统卖场转化为M会员商店。

二、升级,也就是高鑫零售所谓的「2.0版本重构」,将10年以上的门店进行重装改造。

除了「改旧换新」计划,大润发还计划在2024年开辟新的线下门店,且经营模式上与以往会有较大变化,尤其是要全力推进电商与商超的全面融合。

网图

对大润发来说,这是一条全新且危险的赛道。

高鑫零售前CEO林小海甚至喊出了「三年内不打算盈利」的口号。

市场变化迅速,消费者的喜爱何尝不是转瞬即逝。

不管在哪个年代,商家想赚钱,就必须拿捏住消费者的心思,迎合消费者的喜好。

对于消费者来说,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品牌,倒闭、关门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可超市大批量的关门歇业不是小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有变动的民生卖场突然声称自己要转型升级,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大润发如今遭遇的难题并非它一家之困,传统零售业的黄金时期早已一去不返,逆袭之路困难重重。

即便是被无数企业奉为佳策的「会员店」策略,如今施行的也并不顺利,盒马是最鲜活的例子。

现代零售业已经发展到了当今时代的极致水平,前方已不再有他人的经验供其学习,即便是世界第一也在摸黑前行。

重启创新之路对大润发来说无疑是艰难的,那它究竟会走向何处呢?

-END-

参考资料:

中国经营报:【大润发闭店的底层逻辑,传统零售如何破局?】

首席商业评论:【大润发转型会员店,还有多少中产接盘?】

北京商报:【「断尾」转型,超市卖场下一站】

第一财经日报:【零售业的回暖没能拯救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