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赣榆,作为连云港市最大的区,至少秦时置县,这在史学界已成定论。可何以得名,因名称本义佚失已久,终至漫漶不可索解,以至于成为全国十几个来历不详的县名之一。自1673年知县俞廷瑞撰修【赣榆县志】,迄今已340余年,有关「赣榆」一名由来的考释,可谓不绝于书。现对「赣榆」得名提出个人拙见:「赣榆」来源赐名「揄」,以期学界方家不吝赐教,而尽释众人心头之惑。
赣榆本名「赣揄」
赣榆由来,可谓百家争鸣。我们应借鉴旧县志的研究成果,紧扣「赣榆」两字本身的含义,按照传统的「依名训义」之法,吸收赐县说与赐榆说的「合理内核」,并尽可能地以辩证唯物史观,证诸有关资料,以求更为真实。
据1997年版【赣榆县志】记载,赣榆本名「赣揄」,「揄」字从「手」,而非从「木」。主要依据有三:一是据1979年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代刑徒墓中,所发现的「赣揄距」「赣揄得」两片阴刻小篆瓦文得以证实;二是据【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征存】一书中,收录的三枚「赣揄」官印可证,其中前汉官印两枚「:赣揄令印」和「赣揄丞印」,新莽(王莽新朝)官印一枚:「赣揄马丞印」,三枚官印皆为「赣揄」;三是据1973年在天津出土的【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即汉隶精品【鲜于璜碑】,碑阳「迁赣揄令」字句清晰可见。由此可见,「赣揄」乃为县名本字,把「揄」改作「榆」,或为西汉以后古人笔误之后的以讹传讹。因为将赣揄之「揄」写成木字旁的,最早见【汉书·地理志】,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榆」字。
「赣」字本义「赐」
「赣」字,寓意既有钱财、又有学问之人。关于它的形、音、义,从有关资料中可略见端倪。【尔雅·释诂】:「贡」「赐也。」「贡」即「赣」字。再如【淮南子·要略】:「一朝用三千钟赣。」汉代高诱注「:赣,赐也。一朝赐群臣之费三万斛也。」由此可见,「赣」字古音即略如现在,读之为gàn,本义乃「赐予」之意。后来「赣」之音被读成gòng,是因为赣、贡通用所致。如赣姓族人大多尊奉孔门十哲之一的端木赐为始祖。而端木赐的「字」子贡,本应为子赣。民国著名学者黄晖先生【论衡校释】:「‘贡’当作‘赣’。说文云:「‘赣,赐也。’‘贡’为假字。【论语】石经云,凡‘子贡’皆作‘子赣’。五经文字曰‘:贡,贡献。赣,赐也。经典亦通用之。’」可见,端木赐的字当为「子赣」无疑。只不过,因「子赣」之「赣」笔画较为复杂,古人以毛笔在竹简上写字,书写传抄更为不便,故往往写作「贡」字。如传世两汉文献之【史记】【汉书】【说苑】等,都是「子贡」「子赣」两种写法并行不悖,给后人易造成误解,但随社会的发展和日趋规范化与统一化的文字演变,「贡」虽为借字却成了最佳选择。
「贡」与「赣」二字在上古虽说可以通用,但意思却不尽相同。「贡」在古代多指把物品进献给天子,清人郝懿行【尔雅义疏】指出「:贡者,赣之假音也。」可见,并非「贡」本身就有「赐予」之义,而是它作为「赣」的通假字,才有了这个意义。而且,事实上「贡」表「赐予」之义目前传世的上古文献中也并未见到确切用例,权威辞书【汉语大字典】该义项下也只是收录了【尔雅】的条目,并没有实际使用的书证。由此得出结论,赣揄之「赣」,赐也,表示承受恩宠。笔者以为,旧志所载的由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张翰勋提出的赐榆火说、著名文化学者王建成提出的赐县说、淮海工学院亚太文化研究所所长李洪甫提出的贡羽说,均对「赣」字进行了科学解读,即「赐予」,只不过贡羽说之「贡」,应读gàn音。至于贡榆说,虽亦有贡羽说之「贡」,但却与之相去甚远,实属误读。就像清嘉庆年间赣榆籍贡生朱尧望,在编纂【赣榆县志】辑录此说时云「:或曰:赣,贡也。榆,木之美者也。咏于诗,征于礼,以榆木常入贡故名。」可他却一再表明「予未敢以为信。」其实,将本字「赣」gàn,误读成「贡」gòng,将「赐予」错解成「贡献」,一个自上而下,一个自下而上,其义迥然不同。
「揄」字本义「撑船」
纵观历代诸说,「赣揄」本义探究出现的分岐,大都由「揄」字本义阐释引起。从木之榆和从手之揄,虽说音同,但究其原始涵意却失之千里。当然,也有人认为在我国古代,「揄」通「榆」。
「揄」字,左边为手,右边上是人,人下三横,下为月字,右边为刀。连云港市考古专家刘洪石认为,月字是测量太阳运行的量天尺,三横表示刻度。表达的完整意思是:人手里拿着刀具,在契刻着观天的记录。果真如此吗?
「揄」初字为「俞」,据【说文·舟部】云:「俞,空中木为舟也。从,从舟,从巜,水也。」。华中师大的何金松教授,在【汉字文化解读】一书中所说「:从俞得声的一些动词有由此到彼或穿越、度过义。如:逾,越进也;输,委输也;揄,引也;窬,穿木户也;愈,病疗也。凡逾越、运输。必此地到彼地;揄即引度,带领······这些字所共之大义均来自俞为舟渡水的具体特定义。」根据古文字学分析、考辩,「俞」本义是挖空树木做的小船,即独木舟,而「揄」,就是船夫划桨、使篙的意思,据此【说文】才引申为「揄,引也。」可见,「揄」字本义与「契刻观天」「天文中心」无关。而从木之「榆」,指的是用榆木所造之船,与表示「撑船」意之从手「揄」,显然不同。
既然「赣揄」是赐「揄」,那么,此说与前贤的「赐榆火说」「贡羽说」,尤其是「赐县说」又有何异?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对「揄」字的理解上。笔者认为(上苍或大王)所恩赐的不是有形的「榆火」「羽旌」之类,而是一个「名称」。可这名称又并非什么「引神仙相见之地」的「赐县说」。「赐县说」是根据引申义「揄,引也」,结合秦始皇遣徐福泛海求长生不老之药,赣揄又是徐福故里,便赐名「引神仙相见」,为特设之县。此说有两点值得商榷:一是赣揄之「揄」仍不是本义,再就是如此理解,「赣揄」一词最早只能出现于公元前219年,即秦始皇二次出巡得徐福出海求取仙药上书之后,而秦之郡县制是公元前221年全国普遍推行的,时间不符。事实上,秦帝国之前的楚、晋等国很早就已试行,赣揄先后归属齐国、吴国、越国、楚国的领地,自当早有其「名」。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赣揄」本意赐「揄」,即:「多撑船之地」,渔业发达。秦始皇假道游水两次临幸赣榆,留有「秦山岛」「下驾沟」「王坊」「圬工」等地名,并遣当地方士徐福东渡求药,乃至今天的赣榆成为全国渔业生产百强县,理解起来似乎也顺理成章。至于汉代崔琰在【述初赋】中写到:「吾夕济于郁州,朝发兮楼台,回盼兮句榆。」赋中的「句榆」,意思就是「句芒后人所建的恩赐之‘揄’」,即指治所盐仓城的赣榆县,今人称赣榆为「榆城」似也未尝不可。但赣榆之「赣」读音gai而不是gan,音转之故,由方言演变而成。时至今日,在赣榆区的班庄境内,仍有人称当地的「子贡山」为「子赣(gan)山」。
文章作者:祝新华
文章来源:【江苏地方志】2017年第1期
选稿:宋炳燃
编辑:刘 言
校对:罗舒平
审订:耿 曈
责编:计梦菲
往期精彩推送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