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最难进入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出现?神舟十八号后,已7乘组19人进驻

2024-04-28辟谣

「史上最难」进入空间站的航天员出现了?的确,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已经进入中国空间站,我国进驻空间站的航天员再次发射格局改变。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任务之下,不少人也看到了,其实我国「史上最难」进入的航天员也在出现了,或许真的就没有机会进入了。

至少从概率上来讲,这个可能性变得越来越低,那下面就详细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强调一下,个人说明。

神舟十八号开启太空任务——多个首次

没错,对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任务来说,三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已经开启了我国空间站的新一轮任务,并且整个任务过程将持续6个月的时间,计划于10月下旬返回地球。

而在执行太空任务的过程之中,也将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并且我国主打「太空实验」研究,也将实现不少首次性的成就。

只是话说回来,这些都是比较常态化的内容了,此前我国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也创造了不少首次,比如: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在太空之中,首次实现了中国空间站太阳翼修复。

所以,神舟十八号能创造不少首次,也是值得大家期待的。

那神舟十八号到底有什么任务呢?我就大概说明一下。

第一、乘组将按计划管理、照料空间站与应用载荷,进行空间站维护维修与状态巡检,保障空间站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第二、神十八航天员乘组将利用舱内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载荷,在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开展90余项实(试)验。

第三、航天员乘组将通过出舱活动,对舱外管路、电缆及关键设备安装碎片防护加固装置,视情开展舱外巡检,进一步保障空间站安全。

所以,任务还是不少,可能大家最希望看到的是——作为中国太空实验平台,肯定是看到实验成果最好。

而这一次我国神舟十八号的首次实验成果创造,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首次——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以斑马鱼和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

第二个首次——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为后续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

所以,这些实验一旦进行起来,将是我国空间站再次实现飞跃性发展的阶段,也期待神舟十八号航天员能够早点完成这些实验任务。

当然,除了这些,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也将在休闲时刻,执行一些拍摄等任务,反正就是非常多,大家期待一下就行,这就是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基础性说明。

然而,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任务之后,其实关于中国空间站任务执行的航天员,「史上最难」进入空间站的航天员出现?已经是越来越明了,因为中国空间站航天任务出征的趋势在改变。

「史上最难」进入空间站的航天员出现了?

的确,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之后,我国已经有7个乘组,19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其中,汤洪波和叶光富均为2次进驻空间站。

而从我国神舟飞船执行任务的趋势来看,的确是「越来越年轻化」了。在我国今年航天大会上,其实也说明了这一一段话,不少人不知道有没有印象,那就是:

首批航天员不畏艰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首次载人飞行、首次出舱活动、首次手控对接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任务,带领第二批航天员为完成空间站建造作出了突出贡献,值得尊敬。

第三批航天员不负重托、接续奋斗,全程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已成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主力,值得信赖;第四批航天员入队后,将和现役航天员一起,实施空间站后续任务,并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值得期待。

这里面重点就是——第二、第三批航天员已经成为了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主力,这意味着我国老批次航天员执行任务的概率是「越来越低」。

恰好,我国从神舟十六号任务之后,就一直留了3名老航天员没有入驻中国空间站。

前两批航天员16人将有多达13人圆梦空间站,仅剩3名航天员还没有进入空间站驻留,分别是杨利伟、刘旺与张晓光。

而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名单之中,三位落选,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之中,再次落选,根据我国对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确定,也在训练。

那意味着这三位航天员可能再次「落选」了,因为他们在宣布选定航天员之后,依然出现了线下活动,这就基本可以肯定他们不会执行任务了。

所以,这可能就是我国「史上最难」进入空间站的航天员,从年龄来说,这个可能性也变小了,航天员杨利伟1965年6月出生,58岁了,张晓光1966年5月出生,57岁了,刘旺,1969年3月出生,也是55岁了。

所以,这三位航天员虽然为中国空间站做出巨大贡献,但再次飞行可能性变小,特别是杨利伟,有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执行载人飞船任务,而更多的是在地面统筹等。

这三位航天员之中,可能稍微还有点机会的就是刘旺概率大一点,毕竟景海鹏57岁还在飞行,节点上就这么一个。

也期待三位能够圆梦中国空间站

没错,虽然三位航天员都已经年龄比较大了,但是从心底来说,他们也为中国空间站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能够看看中国空间长什么样子,那也是圆了自己的梦想。

所以,也期待未来中国空间站技术更好,飞船更好,火箭更好等情况之下,期待能够圆梦一下。

但这个可能性在变低,因为中国空间站是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这是个人的观点,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