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四川省广安市有座600年古镇,若当年争气点这里还是一座县城

2024-09-30辟谣

武胜县的古镇可不少呢,这些古镇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都在嘉陵江边。为啥这些古镇能兴盛百年甚至上千年呢?就是因为古代的时候水路交通方便。之前写过龙女古镇和沿口古镇的文章,龙女古镇像是被丢下不管的古镇,沿口古镇靠着县城,所以大家都知道。今天要写的这个古镇啊,有差不多600年的历史了,而且曾经500多年都是县治的所在地呢,可最后还是被时间给淘汰了,变成了一个中心古镇。

中心镇在武胜县的南边,它的南边和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挨着,离县城11公里远,整个镇的面积是62.3平方公里呢。到2020年的时候,户籍人口有4万多。这4万多的人口数量是90年代乡镇合并以后才有的。要是没撤乡并镇的话,中心镇的户籍人口也就2万多。而且这4万多只是户籍人口,要说常住人口的话,少了一半还不止呢。从这就能知道,有着600年历史的这个古镇,为啥在解放前武胜县的县城会被遗弃了。

1953年之前,中心镇一直是武胜县的县城。武胜县以前叫定远县,为啥改名呢?民国政府成立后,全国实行省、县两级管理制,规定县级单位不能重名。当时啊,安徽、云南、陕西、四川都有叫定远县的。安徽的定远县起名早,就保留了原名,而四川的定远县就得改名。为啥改成武胜县呢?因为以前蒙古铁骑攻打钓鱼城,老长时间都打不下来,大汗蒙哥还被乱弹打伤死了。蒙古铁骑只好退兵,在现在的旧县乡扎营休整。为了表示要战胜宋军的决心,他们把这个军营叫武胜军,所以四川的定远县就改名叫武胜县了。

武胜军和汉初县是同级别的,都属于县级单位。蒙古铁骑横扫天下之后,汉初县在至元20年(1283年)就被撤销了。为啥汉初县被撤呢?官方说法是战乱后人口减少得厉害。可这只是元朝官方的说法,这里面有点打压的意思。要是汉初县守城的官兵没跟蒙古铁骑拼死战斗,人口怎么会锐减呢?要是汉初县的守城官兵没让蒙古铁骑有死伤,元朝能把汉初县给废了吗?汉初县的县城就在烈面镇的汉初县。汉初县是汉朝初期设置的,历史很久远。以后有时间去汉初村逛逛,说不定还能发现点历史古迹呢。

汉初县被撤掉之后就只剩下武胜军了。元朝建立后,地方上实行军治分开的政策,在军营旁边新设立了县级州治,取名为定远州。不过朱元璋把蒙古人赶到漠北以后,武胜军是蒙古铁骑时期的产物,肯定是不能再留着了,「武胜」这两个字也不能留。但武胜军军营附近的县级单位定远州保留了下来。明朝洪武元年,定远州降为定远县,这和明朝开国功臣王弼有关系。王弼带着明军到处打仗,一直把元朝剩下的势力追到贝加尔湖那一片,他因为这个功劳被封为定远侯。他被封为定远侯的原因是他是安徽定远人。多亏他是安徽定远人,要是他是四川汉初人,就他当时的战功,封的时候应该就是汉初侯了。民国时期,四川定远县改成武胜县,这在很大程度上和王弼有关,要是王弼是四川定远人,估计四川就不会有武胜县了。

最开始的时候,定远县的县治在现在武胜县旧县乡回龙村那块儿。到了明朝嘉靖30年(1551年)的时候,定远县的县治就搬到庙儿坝去了。武胜县的旧县乡,名字的由来就是因为这儿是定远县以前的县治所在地。现在旧县乡已经合并到沿口镇了,这么一来,旧县乡就和县城成一体了。定远县县治为啥搬到庙儿坝呢?是因为水患。就当时防洪手段那么落后的情况来说,搬到庙儿坝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这个地方叫庙儿坝,光听名字就能知道,就因为这片坪坝上有庙宇,还不是一座,是好几座呢,像文庙、武庙、城隍庙之类的,所以叫庙儿坝那是很自然的。

明朝的时候,定远县归四川布政司重庆府合州管。到了清朝康熙那时候,定远县被撤掉了,它的地方都并进合州了。雍正6年(1728年)的时候,定远县又重新设置了,归川东道重庆府管。1914年民国统计地名,全国有好几个定远县呢。为了不重名,四川的定远县就改成武胜县了,武胜县归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管。解放后,武胜县归四川省南充专员行署管。1953年,武胜县政府从庙儿坝搬到沿口乡,这么一来,中心镇就不再是县城了。多亏是搬到沿口乡,要是旧县乡的话,那就该叫回归而不是搬迁了。现在旧县乡已经并到沿口镇了,以后的历史是不是能写成武胜县政府从庙儿坝还城旧县治呢?

庙儿坝是武胜县的县城所在之处。县城嘛,自然比周边的乡场要热闹些。在民国之前,村民到县城去赶场都说成是赶庙儿坝。当官的觉得县城叫庙儿坝不太合适,怎么说也是县城呀,哪能叫这么俗气的地名呢。于是官方就给庙儿坝取名叫城厢,县城不能按乡来设置,所以就设了城厢镇。1927年(民国16年)的时候,城厢镇改名叫护城乡。这没啥疑问的,在军阀混战、麻匪到处乱窜的那个时候,设置护城乡就是为了给县城保驾护航的。为此,护城乡还增加了乡团,乡团属于地方武装力量,对内负责安保,对外用来抗敌。

民国28年(1939年)的时候,护城乡改名叫中心镇了。为啥改这名呢?就因为城隍庙在这个场镇的中心位置,打这起,老百姓赶场的时候就统一叫做赶中心场了。解放以后,中心场作为武胜县的县城,一直都是镇级的建制。不过呢,县是县,镇是镇,这俩是上下级关系的不同单位。1951年,中心镇划出了一部分农村地区,设置了中心乡。这可能是解放初期特有的情况,中心镇和中心乡同时存在,可它们是相互独立的行政单位。1952年,中心乡改名叫民建乡,这么一来,在名字上就和中心镇没啥关系了。县城搬走之后,民建乡就没啥存在的必要了,就并入了中心镇。在集体经济时期,中心镇变成了公社,但是中心镇毕竟是武胜县的副中心,所以还是保留了中心区。到了90年代,撤区设镇,1992年,秀观乡和农旺乡都并入到中心镇了。

从明朝嘉靖20年定远县搬到庙儿坝起,到现在差不多有600年了。庙儿坝呢,成了方圆百里的商贸中心,还是南充往上、合州往下到重庆这一路的交通枢纽。靠着嘉陵江这条特别便利的黄金水道,庙儿坝可繁荣了。那些来来往往的船啊,商人、官差、路人啊,就是庙儿坝几百年来一直兴旺的原因。同治年间的清朝,庙儿坝就有九街十八巷、九宫十八庙这样的布局了,城镇规模不比当时的广安城小。庙儿坝的历史文化底蕴很深厚,人文景观不少,定远县老八景大多就在庙儿坝附近。武庙、文庙、城隍庙、天上文昌万寿宫、静心亭、古城墙这些古建筑,能让游客玩得不想走,没来过的都会觉得遗憾。

中心古镇离武胜县才11公里,规划中的中心大桥也正在建设。交通这么方便的古镇,怎么就成了被时光忘掉的地方呢?真让人想不明白。这古镇有600年历史,县城也有500年历史底蕴,就这么被大家忘掉,太不应该了。是不是改名叫中心镇以后就不行了呢?要不再改回老名字庙儿坝古镇?这名字多接地气啊,可能会让人印象更深,在感觉上更带劲儿。中心古镇要是改名的话,大家觉得改成什么名字好呢?欢迎大家来提提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