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酱油中被查出致癌物?酱油还能吃吗?不敢吃酱油的记得来看看

2024-09-10辟谣

你怎么把这好好的调味品都扔掉啦 !」刘叔叔看着垃圾桶里的酱油瓶,不解地问道。

刘阿姨一脸严肃地回答:「我刚读到一篇文章,里面说 酱油是癌症高发的罪魁祸首 ,里面还引用了许多研究数据,为了咱们的健康着想,我觉得还是把它扔掉比较好。」

刘叔叔皱了皱眉,有些不信:「这是真的吗? 你别听信那些网络谣言,没了酱油,做菜怎么调味啊!

「没有酱油总能找到替代品。」刘阿姨坚定地说,「 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你别在这儿胡思乱想了,快去忙你的事吧 。」

看着刘阿姨那坚定的态度,刘叔叔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转身走出了厨房。

酱油,这个平日里为餐桌增添风味的调味品,突然间变得如此棘手。

那么, 它真的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吗?

01 35岁是一个坎,此后癌症开始高发?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癌症数据, 我国新增癌症病例482.47万例,新增癌症死亡病例257.42万例。

在这些数据中, 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和胃癌依然位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癌症的发病年龄 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上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在80至84岁时达到巅峰

这些数据不仅显示了肿瘤作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还反映了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的重要性。

饮食 作为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也与癌症的发生息息相关。

酱油 作为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其安全性自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02 酱油真的是癌症高发的「元凶」吗?

事实上,网上流传的「酱油致癌」论调主要是基于一些 非官方的文章和不完全的研究

有报道称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在某次抽检中发现多个酱油品牌中含有 4-甲基咪唑 ,这是一种 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2B类致癌物的物质。

所谓的2B类,指的是对动物致癌证据充分,但是 对人类致癌证据不足。

这意味着, 在现有科学证据下,4-甲基咪唑对人类的致癌风险还没有确切的证明。

4-甲基咪唑主要 来源于酱油生产过程中添加的焦糖色素 ,这是一个广泛使用的 合法食品添加剂

根据国家标准, 只要焦糖色素的含量不超过200mg/kg,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是可控的 ,只要是通过 正规渠道购买的合格产品 ,酱油的使用是安全的。

尽管4-甲基咪唑的风险在正常摄入量下较低,但是 酱油的安全性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1、黄曲霉毒素

这种毒素是一类已知的强致癌物,主要 通过食品中的霉菌污染产生。

在酱油的生产过程中,如果 原材料存储不当或发生霉变 ,就可能导致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不过, 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对酱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规定不得超过5mg/L

这说明 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黄曲霉毒素含量也是在安全范围内的。

2、嗜盐菌

酱油在制作过程中因为其 高盐 环境,可能成为嗜盐菌的生长地。

虽然这类细菌在高盐环境中能够存活,但是 正规的酱油生产会通过高温灭菌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3、亚硝胺

还有人担心 酱油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与唾液中的物质反应生成亚硝胺 ,这是一种有潜在致癌风险的化合物。

然而, 亚硝酸盐在转化为亚硝胺的过程中需要特定条件,这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

实际上, 通过常规的饮食摄入量,酱油中潜在的亚硝胺生成风险非常低。

03 这3种调味品,真的不建议碰!

在我们日常的饮食中, 除了需要正确理解酱油的安全性外,我们也要警惕其他一些调味品:

1、土榨花生油

这种油因其 制作工艺简单,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挑选、精炼和杀菌处理。

使用未经挑选的原材料可能会导致黄曲霉素的污染 ,这种强致癌物质的存在大大增加了食用者的健康风险。

此外,土榨花生油的 保存期较短,非常容易变质

2、鱼露

鱼露是一种需要 通过发酵过程制作的调味品 ,称为东南亚菜肴中的常客。

鱼露在发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 乙酸乙酯 ,这种物质长期摄入 不仅可能会刺激鼻咽喉部,还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3、有哈喇味的酱料

包括番茄酱、沙拉酱以及花生酱等,这些含有 较高油脂 的调味品在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脂肪氧化, 产生的哈喇味通常意味着产品已经开始变质或发霉。

霉变的调味品中可能会产生 黄曲霉素 ,对健康极为不利。

面对食品安全传言时,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考,寻求科学依据,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真正存在风险的调味品,做到明智选择。

健康饮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一环,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