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辟谣

杨浦有座「记忆花园」,只为守护美好记忆……

2024-04-21辟谣

「这个洋山芋长得大吗?」」番茄也已经长出来了呀。」 ……

近日,春光正好。长海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门前,「记忆花园」里的花草蔬菜生机勃勃。67岁的秦国珍正和伙伴们一起,这厢瞧瞧番茄长势,那厢给土豆松松土,忙得不亦乐乎。

秦国珍是一支社区园艺小队的成员。团队队员们都是退休居民,还有一个共同点:属于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而这方小小的花园,是他们接触土壤、感受生活的媒介,为大家带来了心灵的温暖疗愈。

种花、种菜的手艺,

让她成了孩子中的「红人」

午后的「记忆花园」里,阳光洒落一地,十几只种植箱被摆放得整整齐齐。土豆、番茄从土里伸出了细长的枝蔓;薄荷、迷迭香飘出淡淡的芬芳……园子里还有荠菜、韭菜等绿叶菜,正茁壮生长。

「今天,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荠菜收籽。」家住兰花新村小区的秦国珍戴着手套,麻利地将荠菜一把把割下来,套进袋子里,再用力向地面甩去。「就是要这样甩。荠菜上有一颗颗爱心形的籽,我们把它甩进袋子里,收集好,等下半年再接着种,又能长出一波荠菜。」

秦国珍家住兰花新村小区,离「记忆花园」不过两、三分钟的脚程,几乎每天都来。她种花种菜不在话下,是队里的「万事通」,其他队员叫她「秦老师」。去年,「记忆花园」里开展了一场亲子活动,邀请社区亲子家庭与园艺小队的老人们一起养护植物,让秦国珍和队员们成了孩子中的「红人」,也让大家很是惊喜。

「那次活动,小朋友反响特别好,一直问我这个植物叫什么名字、那个植物是什么。以前总觉得退休了‘人也没用了’,没想到现在的我好有成就感!」秦国珍笑着说,「这些土豆、番茄,就是为了孩子们种的,因为它们模样好辨认,收获也方便。等以后再办活动,小孩子肯定喜欢。」

走出家门进花园,

用植物点亮一段记忆

「记忆花园」里共有近10种植物,每一种都是队员们的「心肝」。他们定时相约来查看植物的生长情况,顺手浇浇水、除除草,说说笑笑间,享受悠闲生活。小小花园,给居民们带来了大大收获。

今年75岁李云娣是队员之一,她说,自己以前没种过花草蔬菜,手艺都是在「记忆花园」里跟着大伙学的。「加入园艺小队以后,对很多植物从不熟悉到熟悉,学到了很多。另一方面,自己动手种东西的成就感也是其他事情比不了的。前不久,我们还用自己种的韭菜包饺子。」

园艺的「魔力」,让队员们走出家门,走进花园,与大自然来了一场又一场「约会」。因存在认知障碍高风险,有时,也有队员会忘记志愿活动的时间。于是,他们在冰箱上贴小纸条、在手心里写笔记、让邻居叫上自己……用各种方法,提醒自己准时在花园「报到」。不少老人直言,「感觉自己更有干劲,生活也更有盼头了。」

老年人是认知症高发人群。近年来,长海路街道全力建设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一方面着手大范围筛查,排摸出700多位高风险老人并进行二筛;一方面探索早期干预手段,如园艺疗法、芳香疗法等。就这样,2023年7月,「记忆花园」诞生了。作为园艺疗法的载体,这里鼓励大家回归自然,从播种与收获中找回人生的活力与掌控力,用一份植物,点亮一段记忆。

「园艺疗法作为认知障碍非药物干预方式的一种,面向有需要在身体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老年人,提供植物种植和园艺活动,让他们回归自然,从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等方面进行调整、改善,是一种有效的服务方法。」长海路街道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项目负责人王滢介绍。

经过近一年的正式运营,现在,园艺小队已拥有近10名固定成员。种什么植物、办什么活动,都由老人们自行「头脑风暴」。王滢说,「我们会定期组织小队会议,邀请大家对志愿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等进行商讨,队员们也经常有金点子。他们对社区生活的参与度更高了,对自己个人生活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在园艺小队的欢笑与汗水中,「记忆花园」,还将创造更多美好的故事……

文字/图片:汤顺佳

编辑:吴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