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地道风物的图编,Geethan
在先前的多篇美食推送中
如西北的凉皮,北回归线的水果
全国的糯米,吃货张季鹰,以及云南的虫子里
你应该见过我的名字
如果没印象,可以翻翻历史消息再看看
顺便增加一些阅读量…
我们有一个文编叫伊森,我叫基森…
两个男人的名字摞在一起
像一个美丽的意外
在对着电脑屏幕看了整整一个月的美食图之后
总监对我说:好了,你可以去做一期图片故事了。
杭州,一座大家都知道很美,并都在努力去表现她的美的城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拍摄杭州的摄影师,比北回归线上盛产的水果都要多。
而李小镭镜头里的杭州,却令人在这样炎热的夏日里,感受到一种清凉的诗意。缓慢的,五年的春夏秋冬,时光在方幅的胶片里悄然更替。
这个血液里流淌着新疆基因,生长于江苏的女生,用影像诠释着她心里的江南。
▼
春
▲ 二月,孤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千百年前,隐居孤山,梅妻鹤子的林逋,也许就是看着这样一番景致,吟诵出了这句咏梅绝唱。
▲ 二月,灵峰探梅。 去灵峰探梅的路上,路过一处不起眼的园子,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几树梅花开得正盛,最大一棵红梅亭亭如盖,树冠足有七八米宽,不堪急雨簌簌,一地缤纷落英,甚是浪漫。
▲ 三月,西泠印社。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都说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杭州春光才不容错过,处处都让人沉醉。
▲ 三月,灵隐下天竺。 很多人问杭州好在哪里,我想,除了四时不同之景,最难得的是,在这湖光山色的熏陶里,人心境的沉淀。不在杭州住个一年半载,单是走马观花地来游玩几次,实在难以体会得到。
▲ 四月,下天竺法镜寺-中天竺法净寺。 纵有再多烦扰,到了灵隐,也都化为乌有,内心回归短暂的安宁。
▲ 五月,九溪。 和风煦日的五月,九溪春色盎然,满眼绿意,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
▲ 五月,三天竺。 平时觉得杜鹃花太过艳丽,开在这条通往佛学院的竹林小道两边,竟也染了一份静气。
夏
▲ 五月,灵隐托钵行脚第十年。 1000名僧人著衣持钵,头戴斗笠,脚踏芒鞋,从上天竺法喜寺出发,沿天竺路一路托钵行脚至杭州灵隐寺,沿途接受十方善信的供养,并将所得善款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整个仪式让我想起赵朴初当年吟咏灵隐的一句诗文:「人间兴净土,天下有同心」。
▲ 六月,法喜寺。 僧人们聚集在佛堂诵经,午后的阳光照在殿外,笼罩了一层祥和的光芒。
▲ 七月,西泠桥。 又是一年台风过境,整个西湖上空的天绚丽得浓墨重彩,站在西泠桥上看着一颗颗棉花糖悬在空中,美呆。
▲ 八月,毛家埠。 夕阳渐隐的河面一派诗意。
▲ 八月,灵隐寺。 灵隐的草木自有一种让人安静的力量。
▲ 八月,断桥。 都说夏日是赏荷季,我却总是错过西湖荷花盛放的时日。
▲ 八月,曲院风荷。 坐在曲院风荷的长椅上,看着西湖的夜幕降临,雷峰塔灯光亮起,伴着夏日的晚风习习,吹动莲叶沙沙,一时间想不起比这更惬意的夜晚了。
秋
▲ 十一月,宝石山。 宝石山上远眺白堤,夕阳的余晖映在桥上,绿荫几片,残荷几方,游船几只,如诗如画。相看永不厌,唯有西子湖。
▲ 十二月,曲院风荷。 江南的秋色纵使浓郁,依然保留了一份恬静之美。
▲ 十二月,花港观鱼。 西湖变成透明的深蓝,在花港观鱼,隔岸眺望秋色浸染的南山路,真像一幅沉静的水彩画。虽然没有西北的壮阔天地,但杭州无数隐匿的小景致,在四季的变幻中散发着江南耐人寻味的美。
▲ 十二月,灵隐寺。 每次去灵隐寺,总能看到路旁的那句话「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常年浸润在杭州的景致里,的确更容易感受到这种心境。
▲ 十二月,灵隐路。 杭州秋天最美的路,梧桐灿烂的北山路常被奉为第一,但在我心中,枫叶火红的灵隐路毫不逊色。
▲ 十二月,太子湾公园。 秋末的杭州大部分枫叶已经枯萎,太子湾一处不起眼的河边,仍旧盛放着一树火红。杭州无数隐匿在角落里的小景致,总能带给人惊喜。
▲ 十二月,下天竺法镜寺。 工作日的早晨,法镜寺格外清净。香火,阳光和风造就了别样的光影。
冬
▲ 一月,茶叶博物馆。 突降大雪的杭城,银装素裹,宛若仙境。
▲ 一月,龙井。 整个龙井的茶园、山峦、溪涧、凉亭全部变成纯白一片,那些平日里平平无奇的景象,有了江南的雪,都变成令人惊叹的画卷。「人地相宜」这四个字,不仅是龙井的写照,更是杭州的特质。这方生在城市中的山水,已经融入杭州人的骨子里,浸润出杭州人淡泊旷达的心境。
▲ 一月,西湖。 断桥-苏堤-白堤-北山街-西泠印社-西泠桥,绕着雪中的西湖走了小半圈。四下望去,湖岸一色,纯净无边,像是在眼前无限铺开的黛色画卷。白墙青瓦的江南建筑,不知是否就来自于雪中的灵感。都说「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只需来雪中的西湖边看一眼,便知其中真义。
▲ 一月,灵隐三天竺。 在下天竺的幽香中踏雪寻梅,走到一户茶室门前,腊梅开得正盛,拿起镜头的时候,看见茶室的楹联写着:「良辰入奇怀,虚室绝尘想。」此时此刻,簌簌雪落中,游走在人迹罕至的三天竺,没有比这更应景的佳句了。
▲ 一月,灵隐寺。 一场大雪,让灵隐回归了难得的幽静,没有商家熙攘,没有游人如织,僧人信步游走在这冰雪佛国中,草木沉默,庙宇安详。
图编对话李小镭
问:一句话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答:肤黑貌美大长腿,天马行空大水瓶。
问:在所有的这些作品里,你最满意的是哪一幅?是的,只选一幅~
答:大雪的灵隐寺,一个穿青色僧袍的出家人独行在小路上。两旁都是白雪皑皑。每次看这幅作品的时候都能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其实想说,最满意的是下一幅哈哈哈哈)
问:你是一个北方人,也曾在上海生活,而你却选择在杭州定居。杭州的哪一点最打动你?
答:杭州几乎满足了我这个北方人对江南的所有想象, 来到杭州后,才真正体会到何谓"诗意地栖居"。 这种诗意不仅来自于杭州的山水,更来自于山水浸润下人心境的诗意。尤其是在上海生活过后再来杭州定居,明显感觉这几年渐渐褪去了浮躁,人也没那么容易焦虑了。
问:杭州的美景世人皆知,有太多的游客和摄影师慕名而至。杭州,从来少不了赞誉和喧嚣。五年的拍摄下来,你如何定义杭州的美?
答:杭州没有让人特别惊艳的奇观异景,但是一袭拂面春风,一道湖上光影,都让人觉得诗意无比。行走在西湖边,觉得满目皆景,处处都令人沉醉。在杭州待得久了,慢慢觉得 杭州的美不仅在于景色本身,更是渗透在一草一木中人地相宜的城市气息。 人在这样的一方水土中浸润久了,与春花秋月时时照面,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一副恬淡的性格,还有对美的独特感知。所以杭州能够让无数画家、文豪挥洒笔墨,还能诞生出中国美院这样的顶级艺术学府。
问:五年里,面对一样的西湖和灵隐,一样更迭的四季,你是如何坚持拍摄的?是否在前期做过明确的拍摄计划?
答:其实我最初并没想过要坚持拍摄西湖和灵隐,只是闲暇之时,爱去这里散散心,所以一直没有做过明确的拍摄计划,只是单纯地把我感受到的杭州用胶片记录下来。大概从第四年开始,才觉得如果坚持拍摄下去,将是很有意义的记录。
这五年来,我每个月至少去一次西湖或灵隐,却从未觉得腻烦,如同面对自己的爱人,即使朝夕相处,熟悉至极,却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带给你不同的感悟。
问:在你的照片里,始终存在着一种清冷的,淡淡的疏离感。景物没有夸张的角度,人物没有剧烈的情感。和照片里出现的人物,你有没有尝试过主动的交谈和介入?
答:没有。我觉得他们在当下和环境是融为一体的,我只是一个旁观者在记录。而且一般人非专业模特,面对镜头会不自然,而我希望记录他们最自然的状态。我不会主动去交流,都是抓拍。我的胶片里呈现的,就是你、我、他都能看到的真实的杭州。
问:和大家分享一次你最难忘的拍摄经历吧。可以是一件事,或是一个瞬间。
答:最难忘的是去年下大雪的杭州。惊艳到让我觉得所有辞藻和镜头都呈现不出万分之一的美。万物纯净,天地寂寥,还有残荷、修竹、茶园、松林,都是独属于江南雪景的韵味。两天的时间,我去了龙井、灵隐、西湖,平时熟悉的每一处景色,因为大雪的覆盖幻化出另一种美。高中时候,因为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燃起的向往,这么多年终于实现了。坐在晃晃悠悠的小船里,去湖心亭看雪的时候,观望着西湖白色的悄然天地,忍不住感叹: 任世界辽阔,我也只想在西湖的春夏秋冬里,日复一日地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