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安宁档案故事 | 螳螂川春秋,从「水患」到「水利」

2024-03-15图片

打开尘封记忆、回望往昔岁月。

一份份档案,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刻骨铭心的回忆,无不诉说着螳螂川百年从「水患」到「水利」的「蝶变」故事。‍

...

「每年雨季,螳螂川就会发洪水,河水漫过河堤进入家里,我们就搬到政府安排的临时安置点住下,洪水退了,又搬回去。这张照片,应该就是当时干部组织我们撤离时拍的。」年逾八旬的钱金荣老人,自幼在螳螂川边长大,对曾经饱受水患困扰的岁月记忆犹新。

「有一次,洪水灌进家里,水涨了大概有一米多深,我都吓哭了,幸好武警赶到,打开我家的门把我背了出来。」一张抢险照片,勾起了市民毕来存的记忆。

「为治理螳螂川,政府连年组织人力对螳螂川(城区段)河道淤泥进行清理,但水患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原安宁市螳螂川河道治理工程指挥部专职副指挥长戴克昌说。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安宁撤县设市。这为安宁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螳螂川水患治理也来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

螳螂川是滇池的唯一出水口,在安宁境内全长42.9千米,肩负着滇池海口闸、西园隧道和八街河的过流行洪任务,安宁历届党委政府一直在为螳螂川治理殚精竭虑。

「螳螂川承载着整个安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能不能把螳螂川治理好,考验着我们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工作能力,考验着我们的工作水平。在安宁撤县设市后,首要任务就是下决心整治螳螂川,回答好老百姓的期盼。」原中共安宁市委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谭永仁说。

「按照安宁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们向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报送了螳螂川河道治理的专项请示并获得批复。随后,安宁市成立了螳螂川河道治理工程指挥部。」原安宁市螳螂川河道治理工程指挥部工程管理处处长沈耀伟说。

经过反复论证和严谨的审批过程,螳螂川整治这一世纪工程终于从构想变为现实。

1998年4月23日,安宁市人民政府第43号红头文件签发关于螳螂川整治工程的开工命令。

4月28日上午10点,整治螳螂川开工仪式正式举行。

这是一次安宁人民蓄积了几百年的集体呐喊,吹响了彻底整治螳螂川河道的总攻号角。‍

螳螂川河道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清理淤泥、拓宽河道、硬化河堤、绿化河岸等等,每一项任务都是「硬骨头」,工程的推进和落实,得到省、昆明市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工作。

「螳螂川整治困难重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老百姓的期盼,再苦再难也要克服。」据谭永仁介绍,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安宁实行「三个一点」,即:安宁市自筹一点,昆明市支持一点,向省上要一点。同时,为做好改造河道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干部坚持深入「一线」走访、协调,积极做好群众工作,争取群众支持。此外,坚持系统思维,在做好河道建设的基础上,一并开展农田灌溉、排灌、生产生活用水配套设施建设,实现治水惠民利民。

治河为了人民,治河依靠人民。安宁市委、市政府坚持用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方法,向全市发出全民参与整治螳螂川义务劳动的号召,并在全市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汇聚各方力量,以破釜沉舟的气势投入整治螳螂川攻坚行动。

「这张捐款登记表,记录了机关干部捐款的情况……」据沈耀伟介绍,当时全市人民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都自发捐款,机关干部也参加了义务劳动,劳动场面轰轰烈烈。

在省、昆明市的关心支持下,安宁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苦干实干,自1998年4月到2003年4月,实施三期工程,圆满完成了城区段3400米和险段9246米的系统化整治提升任务,螳螂川泄洪能力从原河道不足8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提升到320立方米每秒,改写了水患频发的历史。

20多年来,老官厢街、卖米街、盐场坝等村均安全度汛,曾经饱受水患困扰的日子未再发生。

「想不到曾经的臭河道变得如此美,这是小时候做梦也没想到的。」家住东湖社区的吴丽红,每天傍晚都会到螳螂川边的健康步道散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止境,螳螂川治理路漫漫、无穷期。

安宁市河长办主任李敏介绍,2003年以后,安宁市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和「公园城市」建设等工作,持续对螳螂川实施系统化、常态化治理,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母亲河,初步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螳螂川治理正朝着精细化的方向迈进。

一部治河史,就是一部发展史。从「水患」到「水利」,档案是最忠实的陪伴。档案馆有关维护和建设螳螂川的资料还在不断增加,那将是另一种「奋斗记忆」。

短评

让「治水精神」引航追梦征程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一部治河史,既是一部发展史,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奋斗精神的鲜活教材。我们要充分挖掘螳螂川治理档案的丰富内涵,在回读「历史记忆」中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工作规律,把治水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时间刻下岁月的印记。据史料记载,从明代开始,安宁人都在为治理螳螂川水患不懈奋斗。所幸的是,通过近20多年持续不断集中整治,螳螂川水患频发的历史戛然而止,世世代代安宁儿女的美好夙愿终于圆梦。螳螂川治理之所以取得卓著成效,关键在于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坚定不移的追求;关键在于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实干奉献,以滴滴汗水换来「幸福河」。螳螂川整治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信念不倒、勇毅前行,没有爬不过的高山,也没有越不过沟壑;只要坚守初心、勤政为民,就一定能办好民生事、还愿于民;只要勇于吃苦、甘于奉献,就能啃下「硬骨头」、创造不朽业绩。

「知史鉴今,观照未来。」以实践经验指导新实践,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传承、发扬治水精神,对于指导我们开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安宁正沿着建设云南县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航向砥砺前行。全市党员干部只有同心同向、一往无前、克难奋进,才能让「三步走」目标变成现实。然而,从队伍情况看,我市少数干部与「争先」要求还有差距,有的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考试」只求「及格」、不求「满分」;有的身子沉不下去……问题就是导向,目标就是航向。落实「先行区」建设任务,不是一部分人的事,而是全市人民的共同责任,尤其是党员干部要以身影发令,跑在前、作示范,带领群众齐步走。我们务必见微知著,正视问题,在回读「治水记忆」中汲取「营养」、修正行为,让治水精神在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各领域、各岗位传承发扬,助力「先行区」建设跑出加速度、创造新业绩,以骄人的成果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来源:安宁市融媒体中心

责编:苏昊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