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茶叶消费史:中国人的不断探寻

2023-12-29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茶密码】(节选)

▏作者:罗军

如今,茶叶被人类消费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形式。无论是清饮还是调饮,其实都源自中国,是中国人不同阶段的尝试和创新。

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断探寻新的消费形式,一些形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和民族,被保留演化,新与旧的演替就构成了整个人类的茶叶消费史。

中国茶的消费史,可以划分为三大文明形态:煎茶艺,即唐朝古典主义演绎;点茶艺,即宋朝浪漫主义演绎;泡茶艺,即明清写实主义演绎。

煎茶艺

煎茶艺在【茶经】里面有详细的记载。唐朝生产的是饼茶,煮之前要先把茶碾成粉状,过罗筛,等到水二沸后,进行煎煮。可能煮出来的茶汤苦涩味较重,多以香料和盐来调剂。

除了陆羽的【茶经】,法门寺出土的文物也是很好的例证。在西安的法门寺地官里面,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套完整的茶具,是唐朝的僖宗皇帝当皇子时供奉给寺庙的。这套茶具是银制的,非常精美。

▲法门寺地宫出土鎏金鸿雁纹银茶碾

创作于晚唐的【宫乐图】反映的也是当时喝茶的情景。这幅画很生动,可以看出当时喝茶的方式眼喝汤是一样的,用勺子舀出来,再在茶碗中添加调味料。

▲【唐人宫乐图】唐(公元618-907)

后来,唐朝的煎茶艺往两个方向传播流变.一个是流向了欧洲,像英国、荷兰这些国家,他们是把茶煮出来再加糖、加奶,变成了调饮茶;另一个流向是少数民族,他们是往煮好的茶汤中添加盐和奶,做成了西藏酥油茶、新疆奶茶、蒙古奶茶。

以汉族为主体的王朝继续往前探索,到了宋朝就出现了点茶艺。

唐宋时期喝的是绿茶,它不是简单的蒸汽杀青后压成的饼,尤其是当时的贡茶,工艺繁复到了极致的程度。

唐宋时期的贡茶是相当奢侈的,茶厂是皇帝直接指派官员,采茶工人有上万人,做茶师傅有几千人,场面极为壮观。

这么多的人力物力投入,最后能做出来的茶也就几万饼。这几万饼茶进贡到宫里面,皇帝再去分,这个大臣表现好就赏赐几饼,那个嫔妃得宠,再赏赐几饼,太子、皇子、王妃,都会被分到几饼。最后皇帝留下来的,也就几百饼茶。

▲唐代煮茶之酌茶

点茶艺

宋朝的玩法还要极致一些,它在这个茶饼上装饰了很多龙凤的花纹,叫「龙团凤饼」。再后来,这些茶饼做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精致,所用的原料也更加珍贵。导致的结果是,这些茶越来越鲜,越来越贵,甚至比黄金还要贵。像欧阳修就感叹,黄金易得茶不易得,好茶有钱都买不到。

这种做茶的方式也决定了喝茶的方式。点茶是把茶粉打成沫来喝,其实是吃茶。因为茶的氨基酸含量很高,非常鲜,吃下去是一点都不苦的。

宋朝点茶艺的审美高度达到了极致,但这并不代表宋朝所有的人都这么喝茶,而是说这是当时主流的消费方式。

▲宋代点茶之炙茶

宋朝之前,茶具、餐具、酒具等一直是土陶制。从宋朝开始出现了建盏,它最大的进步是上了一层釉。建盏是黑色的,与点茶打出来的白沫相得益彰,更益于茶的审美。宋人的审美是有一定高度的,这个时代的作品具有一种永恒性,令后世无法超越。无论是建盏还是汝窑,都是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诞生的,既是一种审美的必然,也是一种技艺的偶然。

宋朝的点茶艺传到了日本,发生了改变,点茶的方式不太一样了。茶进入不同的文化里面,会有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宋代建窑黑釉兔毫盏

泡茶艺

明清时期的泡茶艺、制茶法和饮茶法一再简化,导致了茶类的高度异化。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他觉得茶不能是宋朝的玩法,这个玩法太奢侈了。而且,他认为宋朝那种对美的追求是有害的,导致宋朝亡了国。于是,他把以前很多繁复的东西都简化掉了,饮茶的方式就用民间的,一把散茶拿水一泡就可以喝了。

散茶的方式出来之后,杀青的方式也紧随其后发生了改变,蒸青绿茶被炒青绿茶所取代。 结果就促进了中国茶的高度异化,乌龙茶出来了,红茶出来了,依据发酵程度的不同,分化出很多类别。

▲福鼎白茶-2018牡丹王

中国茶的多样性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到了清朝,已经让人眼花缭乱了,中国茶现在的格局跟清朝差不多。

明清的泡茶艺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们现在所有茶的审美还是泡茶艺的方式。 泡茶艺有两点非常关键,它要求很纯粹,一是不能添加任何东西,二是要求喝茶很安静。 西方人喝茶对这两点是没有要求的,东方人喝茶却要求很安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同类的茶之间的区隔很细微,只有专注、安静,才能分得清。

泡茶艺出现之后,茶具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紫砂壶、盖碗。盖碗是上加盖,下加托,寓意是上面有天,下面有地,人在天地间。茶是有生命的,在泡茶艺中,盖碗是很重要的一个标记。

关注我们,天天喝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