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诸葛亮一生3大遗憾:跟错了刘备,信错了马谡,娶错了黄月英

2024-04-18图片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被后世誉为"卧龙",智慧超群,但他的一生真的完美无缺吗?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他也有几个令人惋惜的选择。跟随刘备,是他的宿命还是错误?重用马谡,是他的失策还是无奈?娶了黄月英,是他的妥协还是情愫?这些选择,是否成为了诸葛亮一生中的遗憾?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探寻这位传奇人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刘备:盟主还是累赘?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个人虽出身寒微,却胸怀大志,他就是刘备。刘备自称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虽然没有显赫的家世,但他却有一颗仁厚的心。他常常感慨,"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不取;苟非吾之所有,虽千万而不予。"正是这种宽厚仁德的品格,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之士的加入,其中就有关羽、张飞等猛将。

然而,要成就一番事业,单凭勇武是不够的,还需要智谋。刘备深知这一点,于是开始四处访贤,希望能找到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备听说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是当世奇才,便决定前去拜访。

第一次登门,诸葛亮正在睡午觉,刘备不便打扰,留下一封书信便离开了。第二次前去,诸葛亮又恰巧外出,刘备再次扑了个空。眼看两次拜访都无功而返,旁人难免有些不耐烦,劝刘备不要再去了。但刘备却说:"天下之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成也。今欲兴复汉室,不得诸葛亮,无所与谋,此事虽难,不得不一往。"

于是,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草庐。这一次,两人终于见面了。刘备向诸葛亮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抱负和计划,希望得到他的帮助。诸葛亮听后大为赞赏,当即表示愿意辅佐刘备,共同成就一番事业。就这样,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来了诸葛亮。

此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势力迅速壮大。他先后击败了张鲁、刘璋等割据一方的诸侯,夺取了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仁厚宽容的作风,加上诸葛亮的谋略,使得蜀汉初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然而,刘备身上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点。他性情优柔寡断,做事容易冲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关羽被东吴所杀后,刘备悲痛万分,不顾诸葛亮的劝阻,执意要讨伐东吴为关羽报仇。结果在夷陵之战中惨败,自己也病逝于白帝城,临终前只得将后事托付给诸葛亮。

有人曾假设,如果当初诸葛亮投靠的是曹操而非刘备,那么历史的走向会不会不一样?曹操雄才大略,又善于用人,若得诸葛亮辅佐,或许曹魏早就一统天下了。相比之下,刘备的能力和魄力似乎都要逊色一些。

但我们不能否认,刘备的仁德和诚信,才是吸引诸葛亮的关键。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刘备能以宽厚待人、言而有信的品格赢得人心,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才能。诸葛亮选择跟随刘备,是看中了他的为人,而非他的势力。

总的来说,刘备虽然有一些缺点,但他仁厚宽容的品格,还是值得肯定的。至于诸葛亮是否"跟错了人",那就见仁见智了。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刘备和诸葛亮的结合,成就了一段佳话,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二、马谡:智囊还是祸根?

诸葛亮在辅佐刘备的过程中,先后提拔了很多年轻有为的将领,其中就有马谡。马谡出身世家,父亲马良是刘表的谋士,家学渊源。马谡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兵法,是当时公认的奇才。

初见马谡时,诸葛亮就对他高看一眼。马谡侃侃而谈,分析天下形势,言语犀利,见解独到,令诸葛亮叹服不已。从此,诸葛亮对马谡青眼有加,时常与他讨论军事谋略,听取他的意见。

马谡也不负众望,在诸葛亮的多次军事行动中,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比如在平定南中的战役中,马谡提出"先擒孟获,后降各洞"的计策,被诸葛亮采纳,最终大获全胜。诸葛亮对马谡越发赏识,认为他是可以托付重任的人才。

然而,在刘备临终前,他却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刘备虽然文采不高,但阅人无数,看人很准。他觉得马谡虽然才华出众,但为人狂妄自负,恐怕将来会带来麻烦。

诸葛亮听后却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刘备是因为马谡直言进谏,触犯了君主的威严,才会对他有所微词。诸葛亮对马谡的才干十分欣赏,坚信他是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栋梁之才。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在此之前,他特意召见马谡,询问他的意见。马谡对此次北伐信心十足,慷慨陈词,表示愿意领兵出征,一举拿下长安。诸葛亮大喜,当即任命马谡为前锋,率领大军先行出发。

然而,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马谡在这次北伐中,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他自恃才高,不听从诸葛亮的指挥,擅自选择了一处山头安营扎寨。这里地势险要,但缺乏水源,如果敌军截断水路,大军就会陷入困境。

魏将张郃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他率军迂回到马谡军后方,切断了汉军的水源。马谡仓皇应战,但骑兵在山地作战本就不占优势,再加上中暑缺水,士气涣散,很快就溃不成军。街亭失守,马谡被生擒,全军覆没。

这次惨败,给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痛定思痛,认识到自己过于迷信马谡的才华,而忽视了他性格中的弊端。刘备临终前的告诫,此刻方显得格外正确。

事后,诸葛亮下令斩杀了马谡,以儆效尤。但他心中的创伤和悔恨,却无法抹去。街亭之败,成为诸葛亮北伐生涯中的一大败笔,也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马谡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才华冠绝当时,但也正是因为太过自负,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误。如果他能谨遵诸葛亮的指挥,不擅自妄动,或许历史会有不同的写照。

诸葛亮对马谡的重用和信任,反映出他善于发掘人才、任人唯贤的一面。但同时,这也暴露出他在用人方面还有所欠缺,有时过于迷信才华而忽视品行的弊端。这对后世帝王将相,无疑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三、黄月英:红颜知己还是政治联姻?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黄月英无疑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她不仅是诸葛亮的妻子,更是他的贤内助和知己。然而,关于黄月英的容貌,历史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记载。

据【三国志】记载,黄月英是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对女儿的才华非常欣赏,常常夸耀道:"我有一丑女,黄头黑面,然而才堪相配。"后来,诸葛亮听说此事,便登门求亲。黄承彦欣然应允,把女儿嫁给了诸葛亮。

然而,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黄月英却并非相貌丑陋,而是一个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女子。传说黄承彦之所以称女儿为"丑女",是为了避免其他人来提亲,他希望女儿能嫁给一个真正欣赏她才华的人。

无论黄月英的真实相貌如何,她对诸葛亮的帮助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处理家务,相夫教子,为诸葛亮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同时,她也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常常为他出谋划策。

据说,诸葛亮发明的许多兵器,如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都有黄月英的功劳。她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常常与诸葛亮讨论军事战略。诸葛亮每次出征,黄月英都会为他准备锦囊妙计,帮他排兵布阵。

有一次,诸葛亮率军与司马懿对峙,双方僵持不下。黄月英分析形势后,建议诸葛亮采取"空城计",诸葛亮照做,果然大获全胜。司马懿败退后,惊叹道:"我算是遇到对手了,不过这个对手不是诸葛亮,而是他的夫人!"

除了军事才能,黄月英还精通医术、占卜、天文等学问。每当诸葛亮生病时,都是黄月英亲自诊治。她还会根据天象变化,为诸葛亮预测吉凶,提供决策参考。

然而,也有人质疑,诸葛亮娶黄月英,并非完全出于爱情,而是一种政治联姻。毕竟,黄承彦是当时的名士,在荆州有很高的声望。诸葛亮娶了他的女儿,无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声望。

但无论动机如何,诸葛亮和黄月英的婚姻都是成功的。他们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形影不离。即便是在诸葛亮去世后,黄月英也没有改嫁,而是独自抚养儿女,直到去世。

在后世的戏曲和小说中,黄月英的形象被不断丰富和美化。她不仅是一个贤惠能干的妻子,更是一个智慧过人、胆识过人的女中豪杰。"诸葛亮的丑妻"这个称号,也逐渐变成了一种赞美,形容那些外表平凡,但内在美好的女子。

总之,黄月英在诸葛亮的生命中,扮演了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她既是诸葛亮的红颜知己,也是他的政治盟友。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帮助诸葛亮完成了辅佐刘备、治理蜀国的伟业。她的一生,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四、诸葛亮的人生抉择与历史评价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所做的每一个重大决定,都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选择跟随刘备,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他重用马谡,导致了街亭之败;他娶了黄月英,得到了一个贤惠能干的妻子和助手。这些看似个人的抉择,实际上都与时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诸葛亮之所以选择跟随刘备,是因为他看到了刘备的仁德和诚信。在那个群雄并起、尔虞我诈的年代,刘备能以宽厚待人、言而有信的品格赢得人心,这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才能。诸葛亮相信,有了这样的领袖,就能够实现匡扶汉室、救民于水火的理想。

当然,刘备也并非完人。他性情优柔寡断,做事容易冲动,这些缺点给蜀汉政权带来了不少麻烦。如果诸葛亮跟随的是曹操,以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善于用人的特点,或许曹魏早就一统天下了。但诸葛亮显然更看重人品than才能,他认为只有德才兼备的君主,才能真正受到民心的拥戴。

诸葛亮重用马谡,则反映出他善于发掘人才、任人唯贤的一面。马谡的才华冠绝当时,诸葛亮对他青眼有加,也是情理之中。然而,马谡狂妄自负的性格,却埋下了祸根。他在街亭之战中擅自妄动,导致全军覆没,给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件事告诉我们,用人不仅要看才华,更要看品行。一个人如果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即便才华再高,也难以成就大事。诸葛亮虽然事后斩杀了马谡,但他内心的创伤和悔恨,却无法抹去。这也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至于诸葛亮娶黄月英,虽然有政治联姻的考量,但他们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的关系,却是有目共睹的。黄月英不仅是诸葛亮的贤内助,更是他的知己和助手。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帮助诸葛亮完成了辅佐刘备、治理蜀国的伟业。这也反映出诸葛亮在选择伴侣时,看重的是内在美而非外表。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抉择、不断奋斗的过程。他虽然也有失误和遗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他的谋略、智慧和忠诚,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后世的评价中,诸葛亮被誉为"智圣"、"忠臣"、"完人",受到了广泛的尊崇和仰慕。他的形象,不仅在正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也被不断丰富和美化。

结尾

诸葛亮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启示。他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要善于发掘和任用人才,要注重品行修养,要珍惜眼前人。他的故事,也昭示着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的命运,往往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诸葛亮虽然也有自己的遗憾和失误,但他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尽忠竭智。这种崇高的情怀和担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