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两次监国,三次接近皇位,大明襄王屡次成为皇位备胎为何能善终?

2024-08-31图片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在大明王朝的历史中,襄王的经历可谓跌宕起伏。两次监国、三次接近皇位,他似乎是命中注定的「皇位备胎」。

在皇权争夺的漩涡中,多少王公贵族因为离皇位太近而命丧黄泉,而襄王却屡次成为皇位继承的候选人,却总能全身而退,甚至善终。

他是如何在这场危险的权力游戏中游刃有余的?是什么原因让他在险象环生的宫廷斗争中始终保持清醒,避免了悲剧的结局?襄王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帝王之路:襄王朱瞻墡的崛起

永乐二十二年,也就是1424年,朱棣驾崩于榆木川。朱高炽继位,不久便立下太子朱瞻基。

同年,朱高炽册封自己的小儿子朱瞻墡 (shàn) 为襄王。这位年轻的王爷或许未曾想到,自己将在未来的岁月里多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朱瞻墡生性谨慎,为人低调。他深谙宫廷政治的险恶,始终保持着一份警惕。这份谨慎和警觉,为他日后在朝堂上的生存埋下了伏笔。

作为皇子,他既有荣耀,也深知责任重大。朱瞻墡常常提醒自己,要时刻谨言慎行,不可给人以觊觎皇位的印象。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眷顾这位年轻的王爷 仅仅一年后,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朱瞻墡不得不走上政治舞台的中央。

危机降临:首次监国的考验

洪熙元年,也就是1425年,朱高炽突然驾崩。这位在位仅十个月的皇帝,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政治真空。更糟糕的是,此时太子朱瞻基正在南京,距离京城有一段不短的路程。

朝中大臣们陷入了恐慌。他们担心,如果消息走漏,觊觎皇位的汉王朱高煦可能会趁机作乱。毕竟,从山东乐安州到京城,要比从南京快得多。

在这危急时刻,张皇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她当机立断,一方面严令封锁朱高炽驾崩的消息,另一方面,她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让襄王朱瞻墡监国。

这是明朝历史上首次由藩王监国。朱瞻墡虽然年轻,但他的沉稳和谨慎给了张皇后信心。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张皇后还安排户部尚书夏元吉从旁辅佐。

朱瞻墡深知这份责任的重大。他每天早起晚睡,认真处理朝政,生怕出一点差错。他的表现,不仅赢得了大臣们的赞许,也为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朱瞻墡的监国期间,朝廷井然有序,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当朱瞻基安全抵达京城时,朱瞻墡立即交还了监国权力,恳请兄长尽快登基,以安定人心。

这次完美的表现,让朱瞻墡在朝中的声望大增。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相反,他更加谨慎,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越界。

风云再起:第二次监国与政治智慧

朱瞻基登基后,朝廷并未就此太平。宣德元年(1426年),汉王朱高煦蠢蠢欲动,企图效仿朱棣发动"第二次靖难之役"。

面对这一危机,朱瞻基决定亲自领兵平叛。然而,此时的朱瞻基尚未有子嗣。如果他出征,谁来留守京师?

历史仿佛在重复上演。朱瞻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弟弟朱瞻墡。这一次,朱瞻墡与郑王朱瞻埈共同担任监国。

与第一次监国不同,这次朱瞻墡的权力受到了更多限制。朱瞻基虽然信任弟弟,但也不敢完全放心。然而,朱瞻墡并未因此而有所怨言。他理解兄长的顾虑,仍然尽心尽力地处理朝政。

朱瞻墡的政治智慧在这次监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处理政务时,总是小心谨慎,不敢僭越。每一项重大决策,他都会征询朝中大臣的意见,确保不会引起争议。

这种谨慎的态度,不仅赢得了大臣们的支持,也让远在前线的朱瞻基倍感安心。当朱瞻基凯旋而归时,朱瞻墡立即请求就藩,表现出对权力的淡泊。

这种识大体、明大局的态度,让朱瞻墡在朝中的声望更上一层楼。然而,命运的考验远未结束。接下来的岁月里,朱瞻墡将面临更大的诱惑和挑战。

皇权之争:三次与龙椅擦肩而过

朱瞻基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史称"明宣之治"。然而,好景不长。宣德十年(1435年),年仅38岁的朱瞻基突然驾崩,留下年仅8岁的太子朱祁镇。

朝中顿时陷入混乱。有人担心年幼的太子难以应对朝政,提议立朱瞻墡为帝。这是朱瞻墡第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面对这个诱人的提议,朱瞻墡毫不动心。他坚决支持太子继位,并上书劝诫朝中大臣要遵循先帝遗愿。他的态度坚定而明确,很快平息了朝中的争议。

十四年后,更大的危机又降临了。正统十四年(1449年),朱祁镇亲征瓦剌,却在土木堡兵败被俘。朝廷再次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

孙太后想到了朱瞻墡。她派人到长沙请朱瞻墡入京,暗示可能会让他再次监国。这是朱瞻墡第二次接近皇位的机会。

然而,朱瞻墡再次表现出了惊人的政治智慧。他婉拒了孙太后的邀请,并建议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监国。这个建议最终被采纳,避免了更大的政治动荡。

朱祁钰继位后,朱瞻墡并未就此隐退。他多次上书,提醒朱祁钰要善待被囚禁的朱祁镇。这种义薄云天的行为,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当朱祁钰病重时,有人提议立朱瞻墡的儿子朱祁镛为帝。这是朱瞻墡第三次与皇位擦肩而过。

面对这个机会,朱瞻墡依然保持着惊人的冷静。他没有表现出任何对权力的渴望,而是继续支持朱见深继位。

忠诚与智慧:善终之道

朱祁镇复辟后,开始清算那些支持朱祁钰的大臣。朱瞻墡因为曾多次被提议继位,一度处境危险。

然而,朱祁镇发现了朱瞻墡之前上书劝诫朱祁钰善待自己的奏疏。这份忠诚打动了朱祁镇,他不仅没有追究朱瞻墡的责任,反而对这位叔叔更加优厚。

朱瞻墡的政治生涯,堪称是一部 "如何在皇权斗争中全身而退" 的教科书。他两次监国,三次接近皇位,却始终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权力所迷惑。

他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对权力的克制,更体现在对局势的准确判断。每次危机,他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既维护了皇室的稳定,也保全了自己。

成化十四年(1478年),朱瞻墡在长沙去世,享年73岁。他的一生,成为了明朝宗室中的一个传奇。

【——【·结语·】——】

襄王朱瞻墡的一生,堪称是权力场中的一曲悲歌。 朱瞻墡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的传奇,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政治生存指南。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何为"守礼法,远嫌疑",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智慧财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