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惊人的喂牛定律:长大后有出息的孩子,依靠了父母的三种高度

2024-10-26图片

有一位中年人,去牧场游玩。

他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屋檐上,而不是放在地上。

中年人觉得太不合常理了,提出质疑。

老农说:「这种草,质量不够好,味道也一般,如果放到地上,牛是不想吃的。但是放到屋檐上,牛抬起头,勉强够得着,就会努力去吃。」

这就是 「喂牛定律」——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不会去珍惜;难得的东西,会激发人的欲望,从而加倍珍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智慧,叫「跳起来摘桃子」,把目标任务,放在一定的高度,稍微起跳,能够得着,从而激发了自己的极大兴趣。类似老农喂牛。

一个家庭里,有的父母,会把孩子需要的东西,放在低处,唾手可得;有的父母,把孩子需要的东西,放在高处,需要努力一点点,才能得到。不同的育儿方式,结果大不一样。

由此可见,长大后有出息的孩子,依靠了父母的三种「高度」。

01

孩子学业有成,依靠父母的「认知的高度」。

读书,在幼儿园的时候,应该是很好玩的。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就不那么好玩了。

一堆书,就像一堆索然无味的草料。若是要孩子对书有兴趣,那就得提升高度,增加吸引力。

相传,在 北宋时,文学家苏洵 ,故意把书藏起来,显得神神秘秘。

趁着苏洵外出,儿子苏轼、苏辙赶紧把书拿出来,迅速读完了。

苏洵用这样的方法,让两个儿子,不知不觉就读了很多书,一举成名天下知。

类似的情况,在 唐朝诗人王勃 的少年时期,也有过。

王勃六岁就会写诗,才思敏捷,被父亲王福畴多次点赞。

有一天,父亲王福畴感叹:「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听了父亲的话,王勃立马找到当时的名医曹元,拜师学艺。曹元笑了笑,说:「孩子,学医是很苦的,也不是一般的人学得会。」

王勃听了,偏要挑战自己,因此他一口气就读完了【周易】【黄帝内经】【难经】等,对「三才六甲之事,明堂玉匮之数」有所知晓。

原本枯燥无味 的书,到了王勃、苏洵的家里,就变得津津有味了。这就是父母对教育的认知很高,也提升了读书的高度。

多少父母,就知道买书,然后扔给孩子;无休止地说「读书,去上好大学」,却不知道改变读书方法。这显然是不够的,要把读书变成兴趣。

通常,读书多的父母,也能引导孩子多读书。因为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智慧是无穷的,就像一座金矿,充满了诱惑力。

想要孩子学业有成,不是说教,而是父母带头读书,寻找读书的乐趣和方法。

02

孩子行善积德,依靠父母的「奖惩的高度」。

任何一个孩子,天性的善良的,也愿意帮助他人。比方说,他小时候会分享食物,给同伴。

但是为什么很多孩子,慢慢就变坏了呢?还唯利是图,背后暗算人?

看一个例子:一个女孩,把好吃的东西,给邻居家的男孩。父母看到了,立马说「别给他,他常常骂人」。

女孩被父母阻扰了,因此下次遇到男孩,就会变得冷漠了。

其实,男孩总是骂人,是一个坏人。这样的标签,是父母认定的,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去看的。

孩子做善事,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还常常被反对。因此,孩子收起了自己的善良。

回到现实,很多孩子做了错事,父母不会严厉惩罚,而是认定「他还是个孩子」。一次次 包容,导致孩子有恃无恐,变坏就开始了。

比方说,孩子把邻居地里的西瓜偷走,吃掉了。父母大大方方地赔钱,或者反过来骂邻居,没有看管好自己的地。

包容变成纵容之后,孩子就彻底坏了,失去了善恶的判断和自我约束。

培养一个善良的孩子,需要父母有精准的判断力,并且明确表示「支持或者反对」。

03

孩子婚姻顺利,依靠父母的「三观的高度」。

为什么很多家庭,有大龄剩男剩女?这不是天生的。

谁家的孩子,都是渴望爱情的。不愿意结婚生子的孩子,是他们没有好的婚姻观,或者害怕婚姻。

父母每天都争斗,甚至动手。孩子在一旁看着,战战兢兢,自然就形成了「扭曲的婚姻观」。

对于生儿育女,父母总是叹息:「养大一个孩子好难,要几十万,要买房,要彩礼,操碎了心......」无形之中,就给了孩子可怕的育儿观。

聪明的父母,会增加「结婚生子」方面的吸引力。

带着孩子,来一场浪漫的旅行,去拍摄婚纱照。去参加一场婚宴。

在育儿的时候,父母总能找到乐趣,把为孩子交学费,陪伴读书,当成人生中的美好。

对于社会上的负能量,父母能够屏蔽,然后去靠近正能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积极融入社会的期待。

一个渴望有婚姻的年轻人,他是一定变得很主动,敢于尝试恋爱,寻找同龄人的有点。因此,他一定会成家立业。

04

这个世界不是不快乐,快乐的人,都愿意快乐;不快乐的人,不愿意快乐。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恰如其分地给人精神上的刺激,大概率可以够得着的目标,开启探索未来之旅,人就会积极向上,抵达一个又一个高度。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要总是有求必应,更不要强加给予,应该让孩子「跳起来摘桃子」。

父母的爱,是一种力量,托举孩子。

父母的爱,也是一种高度,拉扯孩子。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