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秦桧后人高中状元,路过岳飞墓时作下两句诗,却成千古名句

2024-08-01图片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傀姓秦。——清·秦大士

在全国各地的岳王庙前,几乎都有五座醒目的跪像,他们被反剪双手,面朝墓而跪,形象忏悔沮丧,这五人,一个是秦桧,一个是其妻王氏,还有三人分别是万俟卨、张俊和王俊,这些人,都是害死岳飞,祸乱国家的千古罪人。

秦桧,一个卖国求荣的贼子,却在朝中为非作歹,残害忠良。十二道金牌一出,便让岳飞十年之功,废于一旦,使宋朝江山,中兴无望,一句连自己都不知道有还是没有的「莫须有」,却能将一代名将斩于风波亭。

其余四人亦是非奸即坏,张俊虽曾和岳飞并列「中兴四将」,但最后也成了秦桧的帮凶,这样一帮人,跪上千年也情有可原。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几百年后,秦家的后代中竟出了一位状元。当年,这位秦状元在和好友一同游岳飞墓时,还在自己「祖宗」的跪像前作了一句诗,没曾想居然被世人广为称赞,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秦家之后出状元

在古代,血缘是维系利益和统治的重要工具,身在世家大族中,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毁俱毁,所以历朝历代都不缺满门抄斩,株连九族的事情。

自从出了秦桧这号人之后,秦桧的整个家族也受到了牵连,其后代及亲戚都被世人视为罪人。

所以秦桧的后人们,活得都不怎么光彩,有些人甚至因为姓秦而感到羞耻,在生活中尽量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样「莫须有」的嫌疑,一直到了几百年后的清朝都还没有洗脱干净。比如说清朝状元秦大士,想当年,乾隆皇帝就曾亲自盘问过他的身世,还询问他是否为忠臣。

康熙末年,1715年,秦大士出生于南京聚宝门内的一条巷子中,秦家共有7子,他在家中排名老二。

秦大士自幼聪慧好学,10岁便能作文写诗,少年时书法已经小有名气,篆、隶、行、草样样俱佳,四方求字者更是络绎不绝,以至于写作的报酬都能养活一家人。

32岁那年,他在丁卯乡试考中举人;38岁进京赶考,在孝圣宪皇太后(甄嬛的原型)60寿诞的万寿恩科中,为贡士殿试一甲第一名,大魁天下,成为清朝的第43位状元。

高中状元后,秦大士到了翰林院任职,掌管国史修撰。在当时,乾隆颇为欣赏秦大士的才气和品节,让他任科举考试的考官,后又任景山官学总裁,培养了许多人才。之后,乾隆帝还将其提拔为翰林院的侍讲学士,教授皇子们。

除此之外,秦大士出生的那条小巷,也已经由地方官员重新命名为秦状元巷。

在任考官期间,秦大士尽忠尽责,卷卷尽阅,收获一众人才,经他举荐的武状元马全,后来成了西北边陲的大将军。就任皇子老师期间,他恪尽职守,对皇子们从来是一丝不苟。

但是,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在秦大士仕途之路步步高升的时候,他的身世也被一点点扒了出来,于是就出现了乾隆质问秦大士的一幕。

据【清朝野史大观】的记载,由于受到坊间传闻的影响,加之秦大士还是南京人,所以乾隆也曾对秦大士的身世有所怀疑。

要知道,秦大士深得乾隆赏识,倘若他真的是奸臣秦桧之后,那岂不是在说当今皇帝爱用奸臣,令天下人耻笑,于是乾隆便问他:「 你真的是秦桧的后人吗?

面对这个送命题,秦大士却表现得很沉着,他答道:「 一朝天子一朝臣。 」随后又说:「宋高宗是昏君,所以他用奸臣,而您是一代明君,自然会用忠臣,时代不同了,人自然也不相同。」

这一回答可谓是险象环生,他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是秦桧后人,但也暗示了他和秦桧的关系,同时还转过头来赞扬了乾隆一番。此话一出,乾隆果然龙颜大悦,自此便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调查的结果显示,秦大士并非是秦桧之后,而是秦桧兄长秦梓的后人(此事源于传说)。秦梓和秦桧完全不同,他是南宋清官,居官清正,为人忠贞,为了不和秦桧同流,还曾举家迁到溧阳隐居。

或许也是因为这层清廉的家族背景,在秦大士之后,秦家在乾、嘉、道三朝走向了鼎盛,子孙中出现了不少朝中重臣,而秦大士也是清正的代表。

秦大士游岳飞墓

相传,在乾隆年间,秦大士曾和他的良师兼挚友,著名诗人袁枚,以及一众诗友共游岳王坟。

那个时候,岳飞墓前就有了用铁铸成的秦桧夫妇跪像,两边还有用互相埋怨口吻写下的一幅楹联。上联是: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下联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诗友们看后都大笑不止,打趣地说新状元也姓秦,还是秦家的后人,就要他也为此次出游题一副对联。

当时,袁枚看出了他的窘态,于是就给他拟了上半句:「人从宋后羞名桧」,秦大士听后,挥笔写下「我到坟前傀姓秦。」

不愧是大魁天下的新科状元,一句即兴诗就如此脍炙人口,同时还表明了他忠奸分明的清正立场,周围的游客一听如此铮铮铁骨的诗词,也不禁称赞这位状元的确正义凛然。

除此之外,当年袁枚和秦大士相约游秦淮河,沿河欣赏两岸的美景,看水月繁华。秦大士触景生情,咏出一首七绝:

金粉飘零野草新,女嫱日日枕寒津。

伤心慢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

这最后一句,让袁大才子都为之喝彩,一时口碑载道。也是这最后一句,对秦大士来说更颇有意味。

通过秦大士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来,人生在世,千万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否则真的会遗臭万年,子子孙孙跟着倒霉;二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能用过去的眼光,来看当代人。

历史就是经验的集合,以史为鉴,的确能学到很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