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西班牙为啥不吞并葡萄牙?其实吞并了,只因此大国,最终没吞下去

2024-08-10图片

16世纪末,一场意外的悲剧为伊比利亚半岛的命运带来了戏剧性的转折。年轻冲动的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在北非战场上的陨落,不仅断送了葡萄牙王室的血脉,更为西班牙提供了吞并这个邻国的绝佳机会。1580年,在葡萄牙贵族的默许下,西班牙大军长驱直入,轻松占领了这片土地。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充满意外。正当人们以为葡萄牙将永远消失在西班牙的版图之中时,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却悄然改变了这一切。在长达80年的统治后,西班牙最终不得不放弃了这块来之不易的领土。

王室传奇:葡萄牙的命运转折

1578年,葡萄牙王宫里一片欢腾。年轻的国王塞巴斯蒂安刚刚庆祝完自己的24岁生日。这位年轻的君主,身材高大,面容英俊,一头金发更是让他看起来神采奕奕。

塞巴斯蒂安从小就显露出非凡的才能。他3岁继承王位,14岁亲政,对政事极为热衷。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位年轻的国王也逐渐显露出一些令人担忧的特点。

他性格倔强,好大喜功,对军事尤其痴迷。每当听到远征的故事,塞巴斯蒂安的双眼就会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率领大军,征服异域,为葡萄牙赢得更多的荣耀。

终于,机会来了。1578年,塞巴斯蒂安决定亲率大军远征摩洛哥。他要在那片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传播基督教信仰。这个决定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臣们纷纷劝阻,认为这次远征风险太大。但塞巴斯蒂安充耳不闻。他坚信,凭借葡萄牙强大的军事力量,摩洛哥不堪一击。

就这样,17万精锐部队在塞巴斯蒂安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赴北非。然而,等待他们的并不是想象中的轻松胜利。摩洛哥苏丹早已得到消息,做好了充分准备。

双方在马哈赞河畔展开激战。摩洛哥军队虽然装备不如葡萄牙,但他们熟悉地形,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葡萄牙军队很快陷入了困境。

战斗异常惨烈。葡萄牙军队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仓皇撤退。在混乱中,塞巴斯蒂安国王不幸落水,溺亡于马哈赞河中。年仅24岁的他,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短暂而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塞巴斯蒂安的死讯传回葡萄牙,举国上下一片哀恸。更让人绝望的是,这位年轻的国王尚未成婚,没有留下任何子嗣。葡萄牙王室面临断绝的危机。

这时候,人们才想起,塞巴斯蒂安的父亲当年只生了他这一个儿子。现在,王室中最亲近的亲属,竟然是塞巴斯蒂安的姑姑伊萨贝尔。而伊萨贝尔,恰恰是西班牙王室的太后。

一时间,葡萄牙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一方面,国家失去了领袖;另一方面,刚刚在北非战场上遭遇惨败,国力大损。更糟糕的是,摩洛哥趁机向葡萄牙索要巨额赔款。

在这危急时刻,葡萄牙的贵族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人提议,不如投靠西班牙,寻求强大邻国的庇护。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然而,当这个消息传到民间,立刻引发了轩然大波。普通民众对于并入西班牙的前景感到恐惧和愤怒。他们担心失去独立性,担心自己的文化和传统被西班牙同化。

就在葡萄牙陷入内部纷争之际,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看准时机,开始了他的行动。作为塞巴斯蒂安姑姑的丈夫,菲利普二世宣称自己是葡萄牙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1580年,在一些葡萄牙贵族的支持下,西班牙大军长驱直入,轻松占领了葡萄牙。伊比利亚半岛终于统一在西班牙的统治之下。葡萄牙,这个曾经的海上强国,就这样成为了西班牙帝国的一部分。

海上霸权:英荷崛起改变局势

1580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完成了他的夙愿,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纳入了自己的统治之下。这位野心勃勃的君主,似乎已经站在了欧洲权力的顶峰。然而,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因一个人的意志而停止转动。

就在西班牙沉浸在统一的喜悦中时,大西洋的另一边,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酝酿。英国和荷兰,这两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国,正在快速崛起。他们的商人们开始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港口,带来了新的商品和贸易方式。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这位"童贞女王",虽然没有子嗣,但她却为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她的支持下,英国的航海技术突飞猛进。德雷克、霍金斯等著名航海家,带领着英国舰队驰骋四海,不断挑战西班牙的海上霸权。

与此同时,荷兰也在悄然崛起。这个小国虽然地方不大,但他们的商人却异常精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家公司不仅仅是一个贸易机构,更是一个拥有自己军队和领土的"国中之国"。

西班牙对这些变化似乎并不在意。他们仍然沉浸在从美洲源源不断运来的白银中,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然而,这些财富并没有带来真正的繁荣。相反,大量的白银涌入反而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1588年,菲利普二世决定给予英国致命一击。他派出了号称"无敌舰队"的庞大海军,准备入侵英国。然而,结果却令所有人大跌眼镜。英国的小型快船凭借灵活的机动性,再加上天气的帮助,竟然打败了西班牙的庞大舰队。

这场海战,彻底动摇了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英国和荷兰的船只开始大胆地进入曾经被西班牙和葡萄牙垄断的航线。他们不仅在亚洲和美洲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还开始觊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领地。

特别是荷兰,他们的目标直指葡萄牙的海外殖民地。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这个强大的商业组织很快就成为了葡萄牙在东方贸易的最大竞争对手。荷兰人凭借先进的造船技术和灵活的商业策略,迅速占领了香料贸易的主导地位。

面对这种局面,西班牙似乎陷入了某种困境。一方面,他们需要保护自己庞大的海外帝国;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应对欧洲大陆上的各种挑战。特别是三十年战争的爆发,更是让西班牙疲于奔命。

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牙的利益自然而然地被忽视了。原本葡萄牙人引以为豪的海上贸易网络,如今却岌岌可危。荷兰人开始一步步蚕食葡萄牙在东方的势力范围。从印度洋到东南亚,再到远东,葡萄牙的商站和殖民地一个接一个地落入荷兰人手中。

就连巴西,这个葡萄牙最重要的海外领地,也未能幸免。1630年,荷兰人占领了巴西的伯南布哥,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步扩大了控制范围。西班牙政府虽然看到了这种危险,但却无力阻止。他们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欧洲大陆的战事上。

对于葡萄牙人来说,这种局面无疑是难以接受的。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海外帝国逐渐崩塌,却无能为力。西班牙的统治不仅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中的保护,反而成了一种束缚。

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牙国内的不满情绪开始逐渐累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独立时期的辉煌,开始质疑与西班牙联合是否真的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当他们看到英国和荷兰这样的小国都能在海外建立起庞大的商业帝国时,这种怀疑就更加强烈了。

1640年,一个决定性的时刻终于到来。在一群贵族的带领下,葡萄牙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起义。他们推举布拉干萨公爵若昂为新国王,宣布葡萄牙恢复独立。这一举动立刻得到了英国和荷兰的支持。对这两个新兴海上强国来说,一个独立的葡萄牙无疑会进一步削弱西班牙的力量。

独立复兴:葡萄牙重获新生

1640年12月1日,里斯本的街头突然沸腾了起来。人们欢呼雀跃,高喊着"自由"和"独立"的口号。这一天,葡萄牙人终于摆脱了长达60年的西班牙统治,重新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

这场独立运动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布拉干萨公爵若昂。这位贵族出身的领袖,被拥护者们推举为新的国王,成为了若昂四世。他的登基,标志着葡萄牙王朝的复兴,也开启了这个国家重塑自我的新篇章。

然而,独立的喜悦还未完全散去,葡萄牙就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西班牙显然不会轻易放弃这块失去的领土。很快,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爆发了。葡萄牙人不得不拿起武器,为自己刚刚获得的独立而战。

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28年,直到1668年才最终结束。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葡萄牙人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勇气。他们不仅成功地抵御了西班牙的进攻,还在多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最终迫使西班牙承认了葡萄牙的独立地位。

战争的胜利无疑让葡萄牙人信心大增。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挑战依然巨大。60年的西班牙统治,已经让这个曾经的海上强国元气大伤。特别是在海外领地方面,葡萄牙的损失更是惨重。

荷兰人趁机占领了葡萄牙在东南亚的大部分据点,包括马六甲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在非洲,葡萄牙的殖民地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就连巴西,这个葡萄牙最重要的海外领地,也有相当一部分落入了荷兰人之手。

面对这种局面,新成立的葡萄牙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重振国力。若昂四世和他的继任者们深知,要想重新崛起,葡萄牙必须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方面同时发力。

在经济方面,葡萄牙政府首先着手恢复和重建与海外领地的贸易联系。他们鼓励商人重新开辟贸易航线,同时也积极与其他欧洲国家建立贸易关系。特别是与英国的关系,更是被葡萄牙视为重中之重。

1703年,葡萄牙与英国签订了著名的"梅瑟恩条约"。这个条约不仅巩固了两国的军事同盟,更重要的是,它为葡萄牙的葡萄酒打开了英国市场的大门。很快,葡萄牙的葡萄酒就成为了英国上流社会的最爱,为葡萄牙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在军事方面,葡萄牙政府也下了大力气。他们重新组建了海军,加强了沿海防御。同时,还派出远征军,试图收复被荷兰人占领的海外领地。这些努力虽然并非全都成功,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特别是在巴西,葡萄牙人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在当地殖民者的努力下,葡萄牙人不仅成功地将荷兰人赶出了巴西东北部,还逐步向内陆扩张,大大扩展了巴西的版图。这为日后巴西成为葡萄牙帝国的重要支柱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牙的局势逐渐好转。到了18世纪初,葡萄牙已经基本恢复了元气。虽然无法与英国、荷兰这样的新兴海上强国相比,但葡萄牙仍然保持着相当的国际影响力。

这种复兴在若昂五世统治时期达到了顶峰。这位被称为"大方君主"的国王,充分利用了从巴西源源不断流入的黄金,大兴土木,美化首都里斯本。在他的统治下,葡萄牙经历了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时期。

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讽刺。就在葡萄牙人沉浸在重获新生的喜悦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打破了这种平静。1755年11月1日,一场巨大的地震袭击了里斯本。

这场地震的破坏力之大,令人瞠目结舌。里斯本的大部分建筑在地震中倒塌,随后而来的海啸和大火更是让这座美丽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据估计,这场灾难造成了近10万人丧生,几乎摧毁了葡萄牙的首都。

面对这场灾难,葡萄牙人再次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在国王若泽一世和他的首相蓬巴尔侯爵的领导下,葡萄牙人很快就开始了重建工作。

蓬巴尔侯爵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不仅重建了里斯本,还推动了葡萄牙的现代化进程。在他的努力下,葡萄牙的教育、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这场灾难,虽然给葡萄牙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也成为了这个国家浴火重生的契机。经过重建,里斯本变得比以前更加美丽、更加现代。葡萄牙也因此获得了进行深层次改革的机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王室巴西:葡萄牙命运大转折

1807年,欧洲局势风云突变。拿破仑的铁蹄横扫欧洲大陆,葡萄牙这个小国也难逃其魔掌。面对法国大军的步步紧逼,葡萄牙王室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举国迁都巴西。

这个决定堪称史无前例。在英国海军的护送下,葡萄牙王室携带大量珍宝,带着近1.5万人的随从团,浩浩荡荡地横渡大西洋。当时的场面,真可谓蔚为壮观。数十艘大船组成的舰队,载着一个国家的统治阶层,向着遥远的新大陆驶去。

1808年3月,葡萄牙王室终于抵达里约热内卢。这座原本只是殖民地的城市,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了葡萄牙帝国的首都。摄政王若昂(后来的若昂六世)一到巴西,就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开放巴西港口,允许自由贸易,甚至还在里约热内卢创办了第一家银行和第一所大学。

这些举措给巴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商业蓬勃发展,文化教育得到提升,整个社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巴西人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帝国中心的待遇,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空前高涨。

然而,好景不长。1820年,葡萄牙本土爆发了自由主义革命。革命者要求国王若昂六世返回里斯本,重建君主立宪制。这个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巴西和葡萄牙之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若昂六世陷入了两难境地。留在巴西,可能会失去葡萄牙;回到葡萄牙,又可能会失去巴西。最后,他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自己回葡萄牙,留下王储佩德罗在巴西摄政。

1821年,若昂六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巴西,回到了阔别13年的祖国。然而,他的这个决定却埋下了葡萄牙帝国分裂的种子。留在巴西的佩德罗王子,很快就被卷入了巴西独立运动的漩涡中。

1822年9月7日,在伊皮朗加河畔,佩德罗王子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拔出佩剑,高呼"独立或死亡",正式宣告巴西独立。这一幕被后人称为"伊皮朗加呐喊",成为了巴西历史上最著名的场景之一。

佩德罗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其父亲若昂六世的一记重拳。葡萄牙失去了它最重要的海外领地,一夜之间从庞大的跨洋帝国沦为了一个欧洲的小国。这个打击之大,让葡萄牙人一时难以接受。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向前滚动。1825年,在英国的斡旋下,葡萄牙最终承认了巴西的独立。作为交换,巴西同意支付给葡萄牙一笔巨额赔款。这笔钱虽然无法弥补失去巴西的损失,但至少给了葡萄牙一些安慰。

失去巴西后,葡萄牙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它不得不将注意力转向非洲,开始了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殖民扩张。然而,这些非洲殖民地远不能与巴西相提并论。葡萄牙再也无法重现昔日的辉煌了。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当初葡萄牙王室没有迁都巴西,历史会不会有所不同?如果若昂六世选择留在巴西,葡萄牙帝国是否还能维系?这些问题或许永远也无法得到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王室迁巴西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葡萄牙和巴西的命运。

对葡萄牙来说,失去巴西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它不仅失去了最重要的海外领地,还失去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这使得葡萄牙在19世纪的欧洲舞台上日渐边缘化,再也无法与英国、法国等大国相抗衡。

而对巴西来说,王室的到来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它加速了巴西的现代化进程,为巴西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葡萄牙王室的这次"避难",巴西的历史进程可能会大不相同。

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时候,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却可能改变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区的命运。葡萄牙王室的这次"远航",不仅改变了葡萄牙和巴西的未来,还重塑了整个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它再次证明,历史的发展往往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而这些转折,往往源于看似平常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