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王陵遗址,中国商朝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遗迹,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洹水北岸侯家庄与武官村北地,是中国现知最早的帝王陵墓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专家、学者誉为「第二个古埃及」。
殷墟王陵遗址东西长450米、南北宽250米,占地169.5亩,是晚商时期帝王的集中葬地,始建于盘庚(有观点认为始建于武丁),终结于最后一位商王帝辛,前后营建长达200年。1933年,有人在侯家庄附近盗出三件青铜器卖到古玩市场一夜暴富,消息不胫而走,考古学家梁思永获悉后急忙带领5个年轻人(石璋如、刘耀、祁延霈、胡福林、尹焕章)来到候家庄北地开展考古发掘。从1933年至今,共发掘出13座超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当年踩出的一条小路正好把殷墟王陵遗址分成了东、西两块区域。
东区有5座大墓,编号M1400、M1443、M1129、武官村大墓(50WGKM1)、84M260。M1400带四条墓道,M1443、M1129、武官村大墓(50WGKM1)为两条墓道,M260比较特殊,仅一条墓道。武官村大墓(50WGKM1)由郭宝钧先生主持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重要考古成果,该墓的墓室开口为长方形,南北长14米、东西宽12米,深7.2米,口大底小。木质椁室南北长6.3米、东西宽5.2米、高2.5米,全部由长条柏木搭成。北墓道长15米,南墓道长15.6米,殉人79具,历史上数次被盗,但仍出土了铜鼎、簋、觚、爵、戈以及玉器等随葬物品。
M260墓位于东区向南位置,1984年正式考古发掘并对外展示,是殷墟王陵唯一一座「甲」字型墓,应是商王的陪葬墓。其实,早在1939年,这里就出土过司母戊大方鼎,相隔45年,大墓墓室「重现天日」,真乃万幸!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是迄今出土铜鼎中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巨无霸」,因重量超群,历代盗墓贼对其无可奈何,仅被锯下一只鼎耳。
西区有8座大墓,编号M1001、M1002、M1003、M1004、M1500、M1550、M1217、1567(未完工),均是最高等级的四条墓道,属商王陵墓无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M1217,它是殷墟王陵中规模最大、墓道最长的一座,平面呈「亚」字形,主墓室南北长18.4米、东西宽18.1米,深15.4米,东、西、南、北四条墓道分别长28.9米、25米、60.4米、41.55米,总面积1803平方米,关于这座大墓的主人身份至今无法定论。另外,M1001大墓虽然规模一般,但殉人却有225具,是殷墟遗址殉人最多的一座,墓中还出土青铜礼器、玉石器、白陶及金叶等随葬品,经鉴定所属年代较早,有学者认为这是武丁之墓。
西区的8座大墓,还有1座未完工的墓,编号1567。为什么说其未完工?因为这座墓只开挖了墓室部分,没有修建墓道,也没有发现任何殉人(殷墟王陵所有墓葬均有人殉,少则1人,最多225人)。于是,有学者推测此墓属于帝辛(商纣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帝辛逃到鹿台自fen而死,周武王斩下帝辛头颅,宣告商朝灭亡,大墓就此停工,成为了半拉子工程,周人不可能再允许商朝遗民将帝辛埋进豪华大墓之中。当然,这仅是一种推测,到底是不是商纣王墓,至今仍是一个未解的谜团。
殷墟王陵发掘后不久就被回填保护,目前已无法看到当年考古发掘时的场景。为了增强王陵的辨识度,在大墓原址上分别采取了地下封存、地表植被砂石标识、复原展示和揭露展示等方法,再现盛大场面,让今人知道3000多年前的商朝亦是如此强盛、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