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姚广孝帮助朱棣顺利登基后,回家探亲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众叛亲离

2024-09-05图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南京应天府。朱元璋驾崩,他的孙子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新帝年轻气盛,上任伊始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削藩。这一决定,让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坐立不安。他紧急召来谋士姚广孝,密议应对之策。一场改变大明国运的权力游戏,就此拉开序幕。

朱棣想当皇帝,朝廷要削他的兵权,双方剑拔弩张

建文帝刚上任就大规模削藩,各地藩王纷纷被贬为庶人。湘王朱柏更是因此丢了性命。朱棣眼看大难临头,心里慌得一批。他本想装疯卖傻混过这一劫,没想到建文帝步步紧逼,眼看就要动他的兵权。

朱棣虽然是朱元璋的儿子,但他并不是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按理说,他应该老老实实当个藩王,享受荣华富贵。但朱棣可不是省油的灯,他野心勃勃,一直对皇位垂涎三尺。

这时候,一个叫姚广孝的和尚进入了朱棣的视线。这个和尚不简单,14岁就出家当和尚,法号叫道衍。他不仅精通佛法,还懂得儒家经典和兵法谋略。朱棣觉得这人有两把刷子,就把他招到身边当军师。

姚广孝也是个有野心的主,他觉得朱棣是个可以托付的明主。两个野心家一拍即合,开始密谋大事。

【事情起因】

和尚送白帽子,朱棣吓出一身冷汗,这是要造反啊

事情要从洪武十五年(1382年)说起。那年朱元璋的皇后马氏病逝,姚广孝被请进宫里诵经祈福。葬礼上,他远远看到朱棣气宇不凡,觉得这人有当皇帝的料。

葬礼结束后,姚广孝悄悄跑到朱棣跟前说:"王爷,要是您让我跟您回封地,我就送您一顶白帽子戴。"

朱棣一听,吓得浑身冒冷汗。"白"字加个"王"字,不就是"皇"字吗?这和尚难道知道我想当皇帝?他赶紧呵斥道:"和尚,别胡说八道!"

虽然嘴上这么说,朱棣心里却乐开了花。他觉得姚广孝这人懂自己,有大用。于是,他假装生气地把姚广孝赶走,实际上却偷偷把他带回了封地。

回到北平后,姚广孝白天在寺院里装模作样地念经,晚上就偷偷溜进王府和朱棣密谋。只要姚广孝一来,朱棣就把所有下人赶走,两人整夜密谈。

就这样,朱棣和姚广孝暗中密谋了16年。直到建文帝开始大规模削藩,朱棣感到形势危急,这才把姚广孝请来商量对策。

朱棣犹豫不决,姚广孝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朱棣召来姚广孝,焦急地问:"大师,朝廷要削我的兵权,我该怎么办?"

姚广孝想都没想,直接说:"起兵造反!"

朱棣一听,脸都绿了。他结结巴巴地说:"造、造反?这、这不太好吧?万一老百姓不支持怎么办?"

姚广孝一脸不屑:"王爷,您是天命所归,何须管老百姓怎么想?只要您当上皇帝,还不是想怎么写历史就怎么写?"

朱棣听完,茅塞顿开。他一拍大腿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只要我当上皇帝,还不是我说了算?"

就这样,在姚广孝的忽悠下,朱棣终于下定决心要造反。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起兵那天,朱棣正要发表演讲,突然狂风大作,把房顶的瓦片都吹掉了。朱棣觉得这是不祥之兆,士兵们也开始窃窃私语。

这时候,姚广孝站了出来。他大声说:"自古以来,真龙天子登基,必有风雨相随。不把青瓦掀掉,怎么换上真龙用的黄瓦?"

这番话说得士兵们热血沸腾,一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杀进南京城。

姚广孝献上妙计,朱棣逆风翻盘登基当皇帝

朱棣起兵后,一开始打得顺风顺水。可是到了后期,形势急转直下。朝廷派出的大将李景隆率领10万大军,眼看就要把朱棣的老巢北平给包围了。

朱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夜召来姚广孝商量对策。

姚广孝沉思片刻,说:"王爷,我有一计,保准您能登上皇位。"

朱棣一听,眼睛都亮了:"快说快说!"

姚广孝说:"您带领精锐骑兵,直接杀向南京。我留在北平,替您挡住李景隆的大军。"

朱棣一听就急了:"不行不行!这太危险了!万一你挡不住李景隆怎么办?"

姚广孝笑道:"王爷放心,我自有妙计。您只管去南京,其他的交给我就行。"

朱棣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姚广孝的计划。

就这样,朱棣带着精锐骑兵直奔南京,姚广孝则留在北平摆平李景隆。

姚广孝先是假装投降,骗李景隆放松警惕。然后,他又使用离间计,让李景隆的部下内讧。最后,他还放出朱棣已经攻下南京的假消息,搞得李景隆军心大乱。

李景隆被姚广孝耍得团团转,等他反应过来时,朱棣已经在南京登基称帝了。这场持续四年的"靖难之役",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朱棣登基后,深知没有姚广孝就没有自己的皇位。他二话不说就封姚广孝当大官,还送他美女、豪宅,希望他能还俗从政。

谁知道,姚广孝竟然全都拒绝了。从此以后,他白天穿官服上朝,一句话不说。一下朝就回寺庙,换上黑色袈裟,整天念经吃斋。

姚广孝这哥们儿也是个神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不惜掀翻一个皇帝,扶植另一个上位。可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他却突然醒悟,选择回归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