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历史上那些「饮酒成团」的哥哥们

2023-12-22图片

近段时间,综艺节目【披荆斩棘的哥哥】频上热搜。邀请一批年代久远的音乐人回归,让观众重温他们的音乐作品和经典时刻,这种回忆杀的元素触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其节目的竞技性质,谁能杀出重围最终成团,都愈发引起大家的关注。

「成团」一词实际上在白酒界并不陌生。历史上喜爱酒的文人雅士、豪爽武将不胜枚举,古人尤爱聚众饮酒,在我国漫长的饮酒文化当中,因为喝酒而出名的「团队」可并不少,例如竹林七贤、饮中八仙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关于「竹林」的来源,历史上也多有争议。卫绍生在【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一文中指出,「竹林」应该在七贤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阳县。而陈寅恪先生则认为,先有「七贤」而后有「竹林」。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

「七贤」所取为【论语】「作者人」(【宪问】)之数,意义与东汉末年「三君」、「八俊」等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创作的文学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不能直抒胸臆,所以只得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兖州八伯

兖州八伯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饮酒团队之一,在两晋之间,山东兖州一带有八位「不苟同时好」,为官比较清正的人组成「酒友帮」,被称为「兖州八伯」。这八位同在兖州的中兴名士为羊曼、阮放、郗鉴、胡毋辅之、卞壶、蔡谟、阮孚、刘绥。

书中曾有记载:「羊曼,字祖延,太傅祜兄孙也。父暨,阳平太守。曼少知名,本州礼命,太傅辟,皆不就。避难渡江,元帝以为镇东参军,转丞相主簿,委以机密。历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晋陵太守,以公事免。曼任达穨纵,好饮酒。温峤、庾亮、阮放、桓彝同志友善,并为中兴名士。时州里称陈留阮放为宏伯,高平郗鉴为方伯,泰山胡毋辅之为达伯,济阴卞壶为裁伯,陈留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高平刘绥为委伯,而曼为濌伯,凡八人,号兖州八伯,盖拟古之八隽也。」可见,兖州八伯以羊曼为首,八人都喜爱喝酒,以酒为礼,连接友谊,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饮中八仙

饮中八仙,大家更为熟悉,他们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喝酒。因为酷爱喝酒,性情豪放,这八人被称为「醉八仙」或「饮中八仙」,即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为此,杜甫曾为「饮中八仙」写下诗作名篇【饮中八仙歌】。

【饮中八仙歌】描写了八人各有特色的醉态,用追叙的方式,洗炼的语言,人物速写的笔法,构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图。通过诗歌中对「醉八仙」平生醉趣的描写,他们嗜酒如命、放浪不羁的性格彰显无遗,盛唐时代文人士大夫乐观、放达的精神风貌也得以展现。

八人中,贺知章资格最老,所以放在第一位,其他按官爵,从王公宰相一直说到布衣。贺知章在长安曾「解金龟换酒为乐」,诗中说他喝醉酒后,骑马的姿态就象乘船那样摇来晃去,醉眼朦胧,眼花缭乱,跌进井里竟会在井里熟睡不醒,彰显了其旷达纵逸的性格。

再说李白,李白爱酒如命,醉中往往在「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醉后,更加豪气纵横,狂放不羁,「天子呼来不上船」,在好友杜甫和笔下,李白桀骜不驯、豪放纵逸、傲视封建王侯的艺术形象呼之欲出。饮中八仙每个人物自成一章,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彼此衬托映照,因为爱酒和才学连接在一起。

竹溪六逸

竹溪六逸,是开元年间隐居于竹溪的六位名士合称。据【新唐书·李白传】记载,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徕山下的竹溪隐居。

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骀荡,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后来李白【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世人仰慕「竹溪六逸」,追寻他们有着隐士与逸民的心理特征,性之所至,高风绝尘。他们寄情于山水林泉,桀骜不驯,放旷不羁,柴门蓬户,兰蕙参差,妙辩玄宗,尤精庄老,那是一种悠然自在的文化态度,更是一种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六逸同隐的竹溪,位于徂徕山西南麓的乳山脚下。而今的竹溪,虽已无复唐代碧玉千竿的胜境,但清流依旧,山月无恙,犹使人时时追怀太白诗仙的遗韵。

香山九老

「香山九老」指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慎、张浑、狄兼谟、卢贞九人,在洛阳龙门寺聚会,称「香山九老」。

唐朝末年,因朝廷的腐败,胡杲、吉旼、白居易等九位老者,对当时朝廷的不满,看不惯世俗,因志趣相投,结为九老会,因此得名「香山九老」。这些志趣相投的九位老人,退身隐居,远离世俗,忘情山水,耽于清淡。

当时白居易为了纪念这样的集会,曾请画师将九老及当时的活动描绘下来,这就是【香山九老图】的由来。后人思慕这段风雅韵事,因而产生了许多描绘老贤者们燕集的作品。

九老隐居的香山,与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伊水相望。集结「香山九老会」那年,白居易已是74岁高龄,其晚年冷淡仕途,忘情于山水之间。因为贪恋香山寺的清幽,他常住寺内,坐禅听经,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隐山遁水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具有恒久魅力的文化行为,也给自然山水打上了浓厚的人文印记。香山九老的形成记录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更是古代文人雅士隐逸思想的深刻体现。

酒,往往聚而饮之,或三五人成队或七八人成群,朋友相逢开怀畅饮,酒成为不同场合下表达情感的承载物,愿您能觅得好友,酒逢知己千杯少,人生得意须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