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穿越千年的佛教与艺术殿堂——成都大慈寺

2024-07-27图片

大慈寺,又名古大圣慈寺,始建于公元 3 世纪至 4 世纪之间,坐落于成都市锦江区东风路一段。唐玄宗曾赐额「敕建大圣慈寺」,其享有「震旦第一丛林」之美誉。

在漫长的 1600 年历史长河中,大慈寺历经多次战火摧残,屡建屡毁。明朝末年,张献忠入川屠城,大慈寺几近荡然无存。清顺治年间得以重修,现存的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玄奘殿等诸殿皆为清代顺治以后陆续重建,知府冀应熊亲书「大慈寺」匾额。同治六年(1867 年)再次重修,中轴线上建筑依次为山门殿、弥勒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说法堂及藏经楼、接引殿,两旁建筑则有客堂、斋堂、禅堂、戒堂等,共占地四十余亩。山门殿上方,刻有四川按察使黄云鹄榜书「古大圣慈寺」石匾,各殿堂石柱上,清代名士顾复初等撰书的楹联熠熠生辉。

唐宋时期乃大慈寺的繁盛阶段,彼时其占有成都东城之小半,是成都著名的游览名寺。寺内院落众多,楼、阁、殿、塔、厅、堂、房、廊达 8524 间,僧侣多达 2 万人,每逢庙会更是热闹非凡。当时,大慈寺附近商业繁荣,寺前形成如灯市、花市、蚕市、药市、麻市、七宝市等季节性市场,解玉溪两岸还形成了夜市。从【方兴胜览】「登大慈寺前云锦楼观锦江夜市」和田况诗【登大慈寺阁观夜市】的记述,足见宋代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况,且这一夜市习俗沿袭至近现代。彼时的大慈寺街区,夜放笙歌、春邀灯火、车马盈街,与大慈寺定时举办的佛事、法会相互辉映,热闹非凡。

大慈寺与太古里商圈仅一墙之隔,这与传统寺庙通常远离尘嚣的修行场所大相径庭,使其成为闹市中的一颗禅境明珠。

大慈寺底蕴深厚,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承。其中,唐代高僧玄奘法师的传奇故事尤为引人注目。唐武德元年(618 年),玄奘法师从长安来到成都,随宝暹、道基、志振等法师学习佛教经论。武德五年(622 年)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律院受戒并坐夏学律。在成都的四五年间,玄奘究通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寺讲经,备受蜀人景仰。然而,玄奘并不满足于此,他泛舟三峡,取道荆州至长安,踏上了赴西天取经的伟大征程。这位卓越的僧侣,将大慈寺推向了佛教中心的崇高地位,为其增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南北朝时期,成都大慈寺成为文学艺术的瑰宝之地。其独特魅力不仅源于佛教的昌盛,更因长安高僧纷纷入蜀,使得这座寺庙在艺术家和文人眼中愈发重要。成都在这一时期成为佛教的中心,大慈寺作为成都佛教的代表,吸引了大量中原僧俗前来学道。在此,佛教与文学艺术形成了独特的交汇。

唐天宝十五年(756 年),安禄山攻陷长安,唐玄宗避难至成都。见大慈寺僧人英干在成都街头施粥救济贫困百姓,并为国家祈福,玄宗深受感动,为英干敕书「大圣慈寺」匾额,赐田一千亩。次年,无相禅师重建大圣慈寺,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间。唐会昌五年(845 年),武宗灭佛,大慈寺因有唐玄宗题额,故而「不在除毁之例」,成为当时成都唯一保存下来的佛寺,也是当时蜀中规模最大的佛寺。

由于唐玄宗、唐僖宗先后幸蜀,众多著名画师云集成都,致使成都绘画之风盛行。仅大慈寺中,就存有壁画千余堵,留下作品的全国知名画师多达六七十人。宋代李之纯【大圣慈寺书记】记载:「举天下之言唐画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宋代范成大【成都古寺名笔记】、黄休复【益州名画录】等书,对大慈寺壁画作者及内容亦多有记载。宋嘉祐元年(1056 年),苏轼与其弟苏辙游大慈,对唐代佛画大师卢楞伽的作品称赞有加,称大慈寺壁画「精妙冠世」。

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春节,大慈寺更是市民游览、祈福、休闲的必选之地。每年春节,大慈寺都会举办一系列民俗祈福活动,如撞新年钟、烧子时香、放河灯、新年祈福法会、书画表演、禅茶茶艺表演、佛教文化艺术表演、传统文化专题知识讲座等等。

1981 年,大慈寺被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大慈寺改建为成都市博物馆。

关于成都大慈寺,你还知道哪些故事和传说呢?请在评论区留下你宝贵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