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资治通鉴】:一个人不管到了多少岁,都该戒掉这个弱者思维

2024-07-07图片

这篇文章,继续讲陈胜。

陈胜大泽乡起义后,十分风光。

但纵观他之后的行事,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

能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高手,怎么格局就这么低呢?

克服不了人性的弱点,注定他只能是个普通人。

(一)史料故事

【资治通鉴】秦纪

二世皇帝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

陈胜听说周文是贤人,精通军事,便授予他将军印信,派他率领军队向西攻打秦国。

与此同时,武臣等人从白马津渡过黄河,进入赵国旧地,并积极游说各地豪杰。

豪杰们纷纷响应,尊称武臣为武信君。

武臣的队伍,迅速从三千人扩张到了几万人,一鼓作气,攻下了十多座城池。

但是,其他的城镇仍然坚守不降。

武臣决定向东北方向进攻,攻打范阳。

范阳有位名叫蒯彻的人,他向武臣建议:「我看您一定是打算先战胜再夺取土地,先攻城再占领城池。

但我认为,这样的策略并不明智。

如果您愿意听我的计策,那么城池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土地也可以不战而得。

千里之国,只需一纸檄文便能安定,您意下如何?」

武臣好奇地问:「你有什么好的办法?」

蒯彻回答道:「范阳令徐公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早就想投降了。

但是,如果您因为他是秦国的官员,就像之前对待那十座城池的官员一样将他诛杀,那么边地的其他城市就都会固若金汤,您无法一一攻下。

如果您把封侯的印信交给我,让我授予范阳令,并让他乘坐朱红轮子的豪华马车,在燕、赵各地的城下展示,那么燕、赵的城池就都会不战而降了。」

武臣听了大喜,立即派出了百乘车马、二百名骑兵,以及侯印去迎接徐公,并大肆宣传。

燕赵各地的城池听说了这件事,有三十多座都选择了不战而降。

另一方面,陈胜在派出周文后,因为认为秦国的政治已经混乱不堪,即将崩溃,所以产生了轻敌之心,不再严加防备。

博士孔鲋见状,进谏说:「我听说【孙子兵法】里写道:‘不恃敌之不我攻,恃吾不可以攻。’

现在大王您呢,就是仗着敌人不会来攻,而不是仗着自己守备严密不怕他来。

如果这样放松警惕,一旦失利,后悔就来不及了。」

然而,陈胜却自信满满地说:「寡人的军事安排,先生就不必操心了。」

(二)解析

1、武臣就带了3千人,怎么敢打赵国?

王翦灭赵,用了30万大秦锐士。

武臣攻赵,只带了3千农民军,他是怎么敢的?

理论上不行,但实际上他做到了。

纵观武臣攻赵的全流程,有2个关键点。

第一,建立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没办法,自己的人太少了,必须找外援。

武臣选中的目标,是各地豪强。

所谓豪强,就是地主武装。

这帮人手上有钱、有地、还有人,是除了官方武装外最有力量的势力。

武臣想拉拢豪强,实际上豪强也愿意入伙。

因为陈胜起义后,天下大势已经变了。

秦国统治的天下开始动荡,豪强们很慌。

为什么?

地主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那块地,那些钱。

太平年间,只要跟郡守搞好关系,就没人敢冒犯他们。

但乱世不同。

乱世,就意味着没有秩序,管你是什么地主,天王老子来了就要抢。

所以,为了保障自己的基本盘,豪强们开始物色下一个靠山。

武臣的出现,让他们找到了目标。

当时,陈胜起义势头很大,大有席卷天下之势,所以投靠陈胜是最明智的选择。

而武臣,是陈胜集团在赵国地区的董事长。

豪强想依靠武臣,武臣也需要豪强的力量对抗秦国。

利益一致,所以双方一拍两合,团结在了一起。

武臣攻赵的第二步,是攻心。

蒯彻此人,对人心看的十分精准。

武臣有了豪强的帮助,想跟各地的郡守正面刚。

郡守们很慌。

他们压根就不想打,打赢了没赏,可一旦输了,即便武臣不杀他,秦二世也会砍了他的头。

这种苦差事,谁愿意干?

再说,他们又不姓嬴,守的也不是家族产业。

说白了,郡守就是领工资的打工人,犯不着跟武臣拼命。

武臣没看到这一点,蒯彻看到了。

于是,他建议武臣:

给郡守封侯,不仅不剥夺他的权力,而且让其更上一层楼。

为秦国打工,无非就是为了郡守的那点权力,还不能世袭。

但投降武臣后,不但权力保住了,甚至以后还能传给儿子。

这条件,说不动心都是假的。

所以权衡利弊后,30多个郡守们直接选择投降。

2、陈胜的战略不当的地方在哪?

趁着秦军的主力部队驻扎在边境,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去攻打咸阳,这个思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守卫咸阳的不是秦朝的正规军。

因此,起义军在推进过程中,并没有遭遇太多的阻碍。

结果,陈胜开始飘了,骄傲的以为秦军不过如此。

随后的安排,基本是随心所欲。

仅仅因为听说周文知道军事,就让他统领大军,这个安排,实在是有点草率。

另外,派出周文后,就不再守备了,每天唯一的事,就是坐等周文的消息,准备去咸阳登基。

智囊孔鲋看不下去,给他建议,但骄傲的陈胜根本听不进去。

孔鲋,孔子八世孙,确实读了很多书,明白很多道理。

他引用的那句话,就是一句至理名言。

不恃敌之不我攻,恃吾不可以攻。—【孙子兵法】

意思是,不能认为敌人不会来攻打我,而是我守备严密,不怕他来攻打我。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风险意识、忧患意识。

当年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当时,孔子带弟子们游历到了卫国。

卫国风调雨顺,收成不错,老百姓们日子过得挺滋润,安居乐业。

但孔子发现,国君卫灵公的人品不怎么样,不仅好色,而且男女通吃。

他的夫人南子更是没操守,传说情人遍天下。

这一对夫妻,怎么看怎么离谱,整天变着花样玩,哪还有心思去管国家大事?

孔子见到这些事后,心里很有感触,于是就对弟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结果,他们刚离开卫国没几年,卫灵公就去世了,卫国混乱了很多年。

写在最后:

从我们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各种风险无处不在。

最常听到的一句叮嘱,便是妈妈在我们踏出家门前的那句:「路上注意安全,小心点。」

不过,面对失败,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接受。

特别是对于那些自信满满、表现优秀的人来说,失败好像成了一种难以承受的耻辱。

但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

无论你多么出色,一生中总会遇到失败。

因此,正视失败的可能性,并做好充分的应对风险的准备,才是王道。

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即使我们拼尽全力,也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等着我们。如果你不主动去应对风险,那么风险就会在你毫无防备时偷袭。

到那时,损失更惨重!

关于作者:

周亦见,微信公众号「周亦见圈子」,欢迎各位关注,送你一本价值500元的【资治通鉴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