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1939年,日本鬼子吉田拍摄的山东济南钓鱼台及南城墙外风景

2024-01-22图片

山东济南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因地处济水之南而得名。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九千多年的人类发展史和四千六百多年的建城史。因境内泉水众多,又有「泉城」的美誉。

本组图片拍摄于1939年,拍摄范围主要为当时济南南城墙外,拍摄者为侵华日军摄影记者吉田。

济南南城墙

济南在宋代就开始建筑夯土城墙。明洪武四年(1371年)在原土城墙外加包砖石,并进行了扩建。图中显示,当年城墙墙体的上还有装饰性的横条,这种美化城墙的方式非常罕见。

东南角

济南城墙东南角周边景象,这里树木繁茂,民居建筑掩映其中,井然有序。一座石桥从护城河上跨过,桥西的河面上,有一座小巧的建筑,影影绰绰可以看到几个人正在上面游玩。

钓鱼台

这座古色古香的小型建筑叫钓鱼台,位于黑虎泉上游,面积不大,就像是一座微缩的寺庙景观。民国初期,城墙上尚有一座高大的重檐角楼,此时已经消失不见了。

钓鱼台近景

钓鱼台由一座牌楼式的影壁和一个戏台样式的凉亭组成。参照清代的老照片,凉亭的西侧原竖有两通石碑,此时只剩下一块,且倒靠在凉亭上。

洗衣人

钓鱼台又名太公庙,传说这里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正午时分,周边的女子聚集在钓鱼台边浣洗衣物,男人们则坐在城墙脚下晒着太阳聊天。

换个角度

从护城河南岸看钓鱼台,凉亭南侧也有一大一小两通石碑。凉亭对面的影壁上开有拱形小门。岸边一老一少正在埋头洗衣。

石桥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钓鱼台旁边的桥梁,是一座用石条拼接起来的石板桥。雨季河水上涨,钓鱼台常会遭到水淹,好像传说中的「水漫金山」,因此又有了「金山寺」的称谓。

特写

这张照相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河边洗衣女的细节。成年女子挽着发纂,裹着小脚,坐在草蒲团上,身边放着竹筐。小女孩留剪发,天足,蹲在两块石头上,盛放衣服的容器则是搪瓷盆。

母子

在寒冷的冬天,女人们依旧坚持到水边洗衣服,不一会儿手便冻僵了,揣在袖筒里暖和一会,继续洗。孩子一步不离地陪在母亲身边。只有大鹅不怕冷,依然在水中游弋。

晒香

在钓鱼台西边的河面上,还竖着一块石碑(感觉像是钓鱼台上少的那一块,被人移到此处),石碑旁边垫着很多大石头,也成了妇人洗衣的聚集地。在石头垒砌的河岸上,摆放着很多线香正在晾晒。

夏日

这张照片拍摄于同年夏天,河水明显比冬日少,但洗衣服的人却更多。大人在河边洗衣,小孩子在河堤上站岗。一名男子骑着自行车从城墙下经过。

城南全景

无论是清末时期的照片,还是民国时期的照片中,这一片风景都是频频入镜。清澈的泉水,傍水的民居、古色古香的钓鱼台,以及勤劳的济南女子,集合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在远处的岸边,可以看到来此游览日本人所乘坐的汽车。

流水人家

济南老辈人有「住南不住北」的说法,据说就是因为泉水多集中于城南的缘故。出门既是清泉,用水非常方便。

淘米

这张图片可以告诉我们当年的泉水有多清澈。一名妇女蹲在水边,一手拿着勺子,一手端着瓷碗正在河水里淘米。

民居

这一段河边的民居建筑高高低低,很有层次感。济南真是一座干净的城市,有水的地方,必能看到女子洗衣服的情景。

墙边

一边洗衣服,一边聊着家长里短,是当地数百年留下的传统。河边洗衣地俨然成了一处女人们重要的社交场所。

小女孩

女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也加入到洗衣服的行列中。图中留短发的小姑娘坐在地上,正在用棒槌很认真地捶打着衣服。

坡道

城墙东南角河对岸的一条坡道,坡面用大块的青石铺成,两边垒砌有围栏,造型古拙,很像是一条城墙上的跑马道。一名挎着竹筐的老太太正小心翼翼地往坡上走。

挑水

挑着两只洋铁皮桶,沿着坡道从护城河取水的男子。坡道尽头的大门上端贴着「风调雨顺」的字样,尽管在日寇的铁蹄下生活,人们依然希望未来能更好一些。

西侧

南城墙偏西方向,城墙脚下的一个院落里摆满了大缸。高大城墙上的旗台上,有一座小亭子,在本组图片中,反复出现了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