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江苏南京:意大利人镜头里1923年1月的徐达墓,苍凉而破败

2024-08-10图片

南京,这座拥有七千年文明史的古都,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地处长江与江南运河交汇之地,历史底蕴深厚。1926年,一对美国夫妇用镜头捕捉了金陵的风华,那些珍贵的照片,如今成为我们回望98年前古都风貌的窗口。


城墙上远望古老的城墙像巨龙般蜿蜒。城墙下农田绿意盎然农夫辛勤劳作田野边缘一座农舍静立宁静而祥和


徐达墓如今焕然一新,石像间新铺石板小径,两旁绿树成荫。周围虽有现代围墙与住宅,却也不失整洁之美,只是历史的痕迹已略显淡化


南京城风雪交加,街头几名男子伫立,有人紧裹双手抵御严寒。路中蓑衣身影吃力地拉着板车,在湿滑路面上缓缓前行


朱棣迁都北京后,明故宫便黯然失色。随着明朝国力的衰落,明故宫因缺乏修缮而日渐颓败。而当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更是拆除了宫墙砖石以建造天王府,使得明故宫的地面建筑几近消失,令人扼腕叹息


马队在山间小路上缓缓行进,驮着沉重货物的马匹列成长龙,马夫紧随其后路旁的残雪映衬着这一壮观场景


旷野中一座巍峨的石碑矗立,那是「御制中山王神道碑」。朱元璋亲笔所书的碑文,镌刻着徐达一生的赫赫战功。此碑高耸入云足有8.95米高,竟比朱元璋自己的神功圣德碑还要高出17厘米,令人叹为观止


徐达逝世已逾530载,这些古老石像见证了历史的沧桑。然而一些外国游客却对这些珍贵的文物缺乏敬意,肆意攀爬留影令人不禁唏嘘


徐达墓前的神道长达300米,两列石像威严而庄重。神道终端是徐达与其夫人的合葬之墓,周围还散落着几座坟冢,据推测它们可能是徐达后裔的长眠之地


河畔静放两副被稻草紧密包裹的棺材,这是老人们为身后之事精心筹备的见证。如同古代帝王预筑陵墓,他们亦为自己的最终归宿,提前做好了准备


南京城墙绵延近八十里,巍峨壮丽最高处达25米。一位女士独自站在宽阔的城墙上,远眺群山连绵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南京城外烈日高悬几位行人正穿越护城河上的古木桥。城墙之上神策门的巍峨敌楼若隐若现,这座南京最完整的城门,历经风霜仍屹立不倒,敌楼亦保存得完美无瑕


徐达墓被春秋的野草环绕,绿意盎然中石像生与墓碑若隐若现,透出一股难以言说的孤寂与苍凉,仿佛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沉重


长江上一艘航船逆风挺进。桅杆降下两名壮汉正挥汗摇橹,岸边荒草随风摇曳,景象颇为动人


太平门南京明城墙的巍峨之门,曾守护古都的北方。1923年深冬,两位意大利友人自太平门启程,携手狩猎体验古都的野趣与历史的厚重交织之美


夫子庙旁秦淮水悠悠流淌,江南贡院的古朴亭台、孔庙的巍峨牌楼,与河岸边悠闲的游船,共同绘制出南京独特的韵味画卷


历经六百余载风雨洗礼,明城墙的古砖已显沧桑,多处崩塌显露岁月痕迹。图中外籍女士伫立墙下,其娇小身影更映衬出城墙的雄伟壮丽


徐达墓坐落于南京玄武区太平门外板仓街192号,周围虽显荒凉却散发着历史的韵味。墓前的石人、石虎、石羊静默守望,虽不及朱元璋的神道碑高大,却以真人大小的朴实造型,讲述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重劳力者艰难攻关,满载石头的板车沉重难行,众人齐心协力推拉并举方得越过路坎


登上南京古城墙,眼前荒草萋萋却难掩其历史的厚重。那连绵的墙垛仍显露出往昔的坚不可摧


洋猎手们满载而归,于太平门前留下豪情身影。他们乘三轮摩托勇闯野外,车斗里堆满沉甸甸的猎物,地上还散落着被猎杀的飞禽,此次狩猎真是战果累累


民居临河而建紧邻繁忙的舟步码头,门前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醒目的广告牌矗立在朝向码头的墙上。一旁简陋的茅厕依山而建,一男子刚从中走出,那个年代的茅厕,居然无门


玄武湖畔烟波荡漾一艘游船缓缓靠岸。这幅美景或许只是两名外国游客随手捕捉的画面,却不经意地展现了玄武湖的迷人之处


群山环绕天空苍茫远望山巅隐约可见一座雅致亭子。山脚下华贵洋房点缀其中,紫金山麓尽显权贵之气


南京街头汽车已不罕见但摩托车仍稀少,尤其载满猎物时更吸引行人驻足。洋人似乎很享受这种注目,特地在城门下拍照留念,记录这别样的荣耀时刻


南京贡院又称江南贡院坐落于秦淮河畔夫子庙旁。这里曾是科举考试的圣地,一排排考棚见证了无数南方学子的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