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图片

为何香港云吞店都姓麦?原来还有这个渊源

2024-10-26图片

云吞面,又馄饨面(闽南地区又称扁食面),以煮熟的云吞和蛋面制成。起源于广州,并为香港的代表性面食。

喜欢到香港自由行的朋友,如果会发现,为何香港的云吞面馆,都是叫麦XX的呢?

原来,这个是与一个姓麦的人有渊源啊!

云吞面的历史

大约在清末民初,云吞面就在广州西关一带出现。据考究,云吞面起初于宋前是用于祭祀的。富家的一盘祭祀馄饨,有十多种馅,为「百味馄饨」。南宋以后,馄饨传入市肆。初期多数是由小贩肩挑着卖。

传入广东省之后,成为粤语发音的云吞。云吞和蛋面一起吃,可以成为主食,故有了云吞面。

广州,曾出现过云吞面「四大家族」,它们分别是 何家的洪记、陈家的钊记、区家的荣记、麦家的池记 ,相互争鸣的壮观年代,可随著时间的推移,由于各种原因,云吞面在广州开始逐渐没落,传统对于云吞面的叫法"细蓉"也几乎无人知晓。

二三十年代的广州,街头都是流动的云吞面摊,师傅挑担,徒弟拍竹板叫卖。旧时全是人手制作、以竹昇压成的鸭蛋面,同时会加入适量枧水以求爽口效果。二战爆发期间,大量广东人走难来到香港,继续以售卖云吞面为生。当中,就包括了 广州云吞面大王麦焕池

云吞面技艺南传到香港,落地开花、开枝散叶,成为香港代表美食,那些传统的制法和招牌还保留至今。

1945年香港重光后,因为中国发生国共内战,中国大陆有大量居民逃亡到当时是英国殖民地的香港,香港人口短时间内激增,部分居民为了谋生摆卖粉面,由于新鲜海虾等海鲜在香港很常见,有档主为争取生意,便把原来的广东云吞进一步演变,在云吞馅料中加入大量虾肉,又以大地鱼等海鲜烹调汤底,使制作出来的汤底比广州云吞面更浓郁,遂成为具有香港特色的云吞面。

大战结束后,港府发放了不少云吞面的大牌档牌照给阵亡官兵的家属作抚卹,直接促成云吞面在香港普及化的局面。

在早年的香港到云吞面店吃云吞面并非一般大众所能轻易负担,能够品尝的一般都是较富裕的阶层,一般平民百姓只能吃车仔面,到云吞面店吃碗云吞面要到1960年代后期才渐渐普及起来。

池记

当年麦焕池在广州开了8家池记,其出品之面质爽弹有蛋香,深得权贵青睐,盛极一时。在二三十年代拥有八家门店,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这么出名,客人当然也不简单,当中座上客包括有「南天王」之称的广东省主席陈济棠与蒋介石。

虽然没有明文书写,但广州池记无形中制订了「细蓉」(广东人对小碗云吞面的称呼)的规格:「九钱面、四粒云吞、一壳汤」,我们今天在香港吃到的老派云吞面,依旧大致遵循这个规格组合。

云吞面规格

广东地区的云吞面在行内称为「蓉」,据说是「芙蓉面」的简称。

云吞面再按份量分为「细蓉」、「中蓉」和「大蓉」:

「细蓉」为1个1两重的干面饼配以4颗馄饨;

「中蓉」为1.5个面饼配以6颗馄饨;

「大蓉」则为2个面饼配以8颗馄饨。

麦氏移居香港,云吞面店遍地开花

1938年,广州沦陷,麦焕池一家避难至香港,1945年后,儿子麦奀先在上环金龙酒店主理粥面部,1968 年自立门户,在中环机利文街以大牌档形式卖起云吞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麦奀记」;麦焕池的徒弟何钊洪1954年在轩尼诗道开创「何洪记」;1958年麦焕池的疏堂兄弟麦敬文开「麦文记」;1986年麦奀的长子麦志忠在中环永吉街开设「麦奀记(忠记)面家」;2008年麦奀的四女麦洁莹与丈夫郑家兆在天后开「麦兆记」;2014年麦奀次子麦志明在西环开设「麦明记」。

及至五十年代末,麦焕池因病辞世,一代云吞面大王的传奇,从此画上句号。

麦家第二代传承人

麦焕池离世后,留下三位传承人: 儿子麦镜鸿、徒弟何钊洪、侄子麦民敬

先说麦家在香港开店最早的 麦文记 ,「麦文记面家」由 麦民敬 (麦焕池的侄子)于1950年创立,创业初期为佐敦宝灵街的路边排档,后来于1958年搬至同处佐敦的白加士街,一直营业至今,从未搬迁或开设分店,实为六十年老铺。

作为广州云吞面大王麦焕池之子的 麦镜鸿 ,因瘦削身材,故名麦奀。

1968年,麦奀在中环机利文街大牌档开设麦奀记,并由六弟麦路负责打面。1983年,麦奀因年长退休,并把大牌档牌照交还政府,取得3万6千港元赔偿。

1989年,麦奀在威灵顿街开设麦奀云吞面世家。并复出亲自打理,至1996年,麦奀才正式退休,并由其次子麦志明继承。

1986年,麦奀长子麦志忠于中环永吉街开设「忠记面家」,后改称「麦奀记(忠记)面家」。而麦奀本人则于1989年与三女婿在威灵顿街开设「麦奀云吞面世家」,并复出亲自打理,至1996年,麦奀才正式退休,并由其次子麦志明继承。

而作为麦焕池唯一的入室弟子,何钊洪十分聪明,做事严谨认真,尽得师傅真传。

其云吞面煮得绝妙,面条爽脆、云吞皮薄馅靓、汤底浓而不腻,这名高瘦削的小伙子在广州渐有名气。何钊洪后来到西关一带开店,认识了不少戏曲演员,许多粤剧名伶也是座上客,人们慕名而来,生意愈做愈旺。当时已吸引大批食客,名气相当。

1946年,何钊洪带著在广州多年的做面经验和手艺,在香港湾仔马师道摆街边档,取自身姓名的第一及最末的字做店名,名为「 何洪记 」。这里的招牌菜是风靡全港甚至闻名全球的著名鲜虾云吞,很多名人慕名前来品尝。

何洪记云吞里面包裹的馅料,除了虾和瘦肉外,还有一种类似扁木鱼粉的调料,和虾、肉搭配在一起,竟是如此合适,鲜味和肉汁令人齿颊留香,加上汤清味浓,使整碗云吞面浑然天成。

何老先生一大早便著手准备,面条从开面塘开始,搓粉、埋旧、坐昇、车面到切面,云吞得制皮裹馅,还要熬汤。工序繁多,但坚持每天即制,这样才新鲜。

当时马师道有一家药房,晚上7、8点关门,何钊洪便在药房门口开档。档口热气腾腾,一整条街都能嗅到云吞面的鲜香,叫人食欲大动,当时许多达官贵人、梨园名伶也是席上常客。

麦家第三代传承人

麦镜鸿(麦奀)有三个传人长子麦志忠、女儿麦洁莹、麦志明

1986年,麦奀长子麦志忠于中环永吉街开设「忠记面家」,后改称「麦奀记(忠记)面家」。而麦奀本人则于1989年与三女婿在威灵顿街开设「麦奀云吞面世家」,并复出亲自打理,至1996年,麦奀才正式退休,并由其次子麦志明继承。此外女儿麦洁莹和女婿郑家兆在天后创立「麦兆记」、麦志明在西环创立「麦明记」。

1984年,何冠明继承父业,承传传统的制面手艺,秉持父亲做面的热诚和执著,除了要保留云吞面的传统味道,还希望把云吞面发扬光大。何冠明勇于创新,心里有很多想法,又想为面店加入更多不同的传统菜式,如点心、小炒、糖水等。

然而,何洪记有何洪记的包袱,它是父亲以及许多广东粥面大师傅一生的心血,背负著父亲的名誉,禁不起冒险。何洪记的味道是最传统、正宗的,它的任务就是把上世纪20、30年代,广东原始云吞面的味道保留下来,维持云吞面界泰山北斗的地位。何冠明想为面店注入新的元素,便需要另创一个品牌──「 正斗 」。「正斗」年轻,没有包袱,没有负担,正好给了何冠明很大的发挥空间,可以随心所欲进行不同尝试,创新、丰富、多元,就是正斗的任务。

香港池记

值得一提的是,1996年在香港开业的池记,其实和麦家并没有什么关系,其老板黄伟德先在柏克莱大学修化学,后来负笈南加州大学,成功考取工商管理硕士。回来后,才创建了池记,他自知云吞面的资格尚浅,于是以麦焕池为榜样,取池记之名寓意致敬。

云吞面是以煮熟的馄饨和蛋面,加入热汤制成,起源于广州。虽说面食不是广东人的主食,但对于离乡漂泊的广东人来说,回到家乡都迫不及待想要吃上一碗云吞面,也算得上是一种浓浓的故乡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