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再看【琅琊榜】奏请重审赤焰案的出场顺序,才懂靖王的仁慈与残忍

2023-12-06影视

文丨木易娱 排版丨木易娱

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侵删

今天是日更第 145 / 300 天

【琅琊榜】中名场面不少,但是武英殿上,群臣奏请重审赤焰旧案,绝对是高燃名场面。

九死一生的林殊,化身麒麟才子,辅佐靖王,辛苦谋划多年,为的就是有一日,能让梁帝亲口下令重审赤焰旧案。

他要的不只是洗刷祁王和赤焰军的冤屈,还要让靖王堂堂正正地登上帝位,不用承受世人置喙,所以,必须由梁帝来做这件事。

面对生性多疑又固执的梁帝,怎么让他同意此事,是个非常棘手且需慎重的事情。

最终呈现群情鼎沸的局面,确实非常震撼,而且出场顺序也很有深意。今天木木就带大家一起,来重温一下这个高燃场面。

1 首告莅阳长公主

赤焰旧案是梁帝心中最大的逆鳞,所以想要把这个案子提起重审,理由一定要充分,首告一定要有足够的身份,才能够引起梁帝和群臣的重视。

关于首告的人选,梅长苏认真考虑过,虽然言侯也愿意,但是作为罪魁祸首谢玉的妻子,莅阳长公主的立场和身份,无疑是最师出有名的。

而且首告之人必须心志坚定,才能承受住帝王的怒火和巨大的心里压力,陈述完整。

莅阳长公主持谢玉亲笔手书,当着群臣的面,向梁帝一一供述谢玉的罪行,情绪激愤,言辞恳切,确实让人敬佩。

梅长苏这样安排还有个小私心,景琰可以据此,以正当的理由赦免谢氏一族。

2 蒙挚

虽然莅阳长公主很稳得住,但无法接受的梁帝,是不会让她说完的。

所以听到莅阳长公主的供述,梁帝非常抗拒地喊到:

「朕不要听,你下去,下去!住口!住口!来人,把她给朕拖下去!拖下去!」

一连串的叠句,足见梁帝的恐惧与愤怒,不但禁军鱼贯入内,就连中书令柳橙和沈追都担心地站了起来,场面瞬间僵持。

这时需要有人镇住局势,确保长公主说完谢玉所有罪行。

于是蒙挚从梁帝身侧走到莅阳长公主身边,一同跪下,并语气坚定地说:

「臣恭请陛下,听完长公主所言。」

蒙挚这一跪,既代表了曾经的赤焰军身份,也代表了如今的禁军首领,意味着亲信势力脱离梁帝的掌控,可谓是分量十足。

3 霓凰郡主

莅阳长公主说完,梁帝不但气得摔东西,更是直接召唤御林军。

但是镜头一转,就能明显看到,御林军已经被控制,然后霓凰郡主就第三个出场了。

作为林殊的未婚妻,她的提请也是合情合理。

而且身后还有云南穆王府十万铁骑,底气十足,这时候梁帝就算想拒绝,也得掂量掂量。

4 蔡荃

如果说前面三位是出于私情,那从蔡荃开始,就是前朝重臣的表态了。

作为刑部尚书,蔡荃一向是刚正不是,敢说敢做,而且发言也极具专业素养:

「长公主所言,令人惊骇,又有谢玉手书为证。若不彻查,不足以安朝局民心,还请陛下准郡主所奏,自即日起,重审皇长子与林氏之案,以彰陛下贤明圣德。」

寥寥几句,就言明了原告、被告,以及重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 柳澄

蔡荃的直性子和急脾气,是朝野皆知的,或许还有人对此事存疑,但是中书令柳澄的分量又足了一些。

这位老大人一贯是个和稀泥的,每每遇到梁帝发问,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

可是这一次,他在蔡荃之后,立马站出来,且语气坚定,说出「臣附议」,剩下的朝臣其实已经在心里做出了选择。

6 沈追

作为靖王最器重的朝臣之一,户部侍郎沈追的品性绝对是过关的。

但是他为人圆滑,行事周全妥帖,也是个不轻易表态和冒尖的主。

在柳澄大人之后,他也站出来说出「臣附议」,至此,朝中的中枢力量几乎都已表态。

刚说完,众臣就纷纷起身,表示「附议」,群臣鼎沸之势已然形成。

7 纪王

作为梁帝的亲兄弟,纪王一直是寄情玩乐,大智若愚的。

看到他晃晃悠悠站起来,梁帝第一反应是先瞪了他一眼,以为能震慑住纪王。

谁知他也说出:臣弟以为,众臣所请,甚合情理,望陛下恩准。

梁帝曾说过:纪王在宗室之中,很有威望,他这一站,即代表了宗室的意见。 到这里,席上还坐着的,已经没几人了。

8 穆青

此时穆青站出来说:既然案子审错了,那就应该重审。

虽然刚刚袭爵,但穆青到底也是一方诸侯了,身后同样是云南十万铁骑,军方势力一致请旨,梁帝已经骑虎难下,无力反抗。

9 言侯

穆青之后,言侯也站出来,语气铿锵有力:

「长公主所言,脉络明确,事实清楚,按法按理,都应该立案重审。可臣就是不明白,陛下为何就是犹豫不决。」

作为曾经辅佐梁帝登基的重臣,何况还有当年解「三月弯刀」困局的丰功伟绩,哪怕几十年不问政事,他的影响力仍是无人能敌的。

由他压轴,就是要直击要害,逼迫梁帝认清现状:重审赤焰案,他已别无选择。

10 太子景琰

景琰在众人的目视下,缓缓走到堂前,扶起了首告的莅阳长公主,其实态度已然明了。

在梁帝期盼的目光中,景琰用「儿臣附议」,击碎了他最后的坚守,走到这里,梁帝真的变成孤家寡人了。

11

其实不难看出来,出场次序都是经过了精细的谋划。从确保首告,到引领朝臣,宗亲,以及最后言侯和景琰的诛心,层层递进,直逼的梁帝毫无招架之力。

面对梁帝最后的威胁,景琰说:儿臣一直以皇长兄为楷模,但儿臣不会是第二个皇长子。

作为监国太子,整个朝堂早已尽在他的掌握。

说靖王残忍,因为九安山一战之后,他早有实力直接逼迫,偏偏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把所有环节打通,让梁帝毫无选择,连骂他「乱臣贼子」,都名不正言不顺,他确实是在「请旨」,而非「逼宫」。

说靖王仁慈,是因为从长公主首告开始,梁帝一直都有机会,正视这件事,早一步认清现实,坦诚相待,同意重审,他原本不用面对群臣的敌对。

可他偏偏固执己见,哪怕梅长苏把事情挑得那么明,他也不肯低头。最后的难堪,不全是靖王给他的,也是他自己选择的。

就像静妃最后和他说的那句话:哪怕身为帝王,也总有做不到的事情,可悲又可叹~

- END -

作者简介:

木易娱,喜欢追剧观影,专注个人成长,希望用阅读和写作治愈生活,享受当下的柴米油盐,也想追求诗与远方。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木易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