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国家儿童电视日|童年「白月光」都怎么诞生的?

2023-12-09影视

1977年联合国儿童基金(UNICEF) 将国际儿童广播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of Broadcasting )定在每年12月 。旨在唤起人们对儿童的关怀、关注。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3年世界儿童日主题。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说起以儿童为主的电视或电台节目,第一时间,一定会想起童年时,守在电视机旁看过的那些动画片。

中国动画【葫芦娃】七兄弟。来源/中国动画【葫芦娃】截图

这些童年记忆都是怎么诞生的,大家知道吗?

从「封神」到「闹海」

【哪吒闹海】(1979)赛璐珞片。该片与【大闹天宫】并称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是第一部参展戛纳电影节的动画片,也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根据需要曾制作有宽银幕与一般银幕两种影片格式

1978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决定推出一部动画电影长片,作为次年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片,厂里在众多题材中最终选定拍摄【三打白骨精】。年初摄影组成立,厂长特伟亲自担任导演,还投入当时厂内所有动画片主力。不过,制作刚开始没多久便因题材与同时期许多文艺作品「撞题」等原因便暂定不拍。原有题材搁置后,面对人员已经投入、创作周期再次缩短的情形,王树忱早已写好的【哪吒闹海】剧本便获得了这个宝贵契机,被拿出来作为当年的重点献礼片。

尽管临时「改题」,但上美影并未马虎,仍然将厂内主力全部投入其中,仅导演就有三人,分别是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常署名为阿达) 。这三人是20世纪80年代上美影的中坚力量,王树忱、徐景达均为上美影「三剑客」之一(另一为詹同) ,前者后来执导了【天书奇谭】,后者的代表作则是【三个和尚】。严定宪也是多面手,他曾在【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等片中担任动画设计,后来还联合执导了【金猴降妖】【舒克和贝塔】【自古英雄出少年】等动画佳作。这样的导演组堪称「豪华」,据严定宪回忆,当时三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王树忱是编剧,片中署名王往,还负责整体把控,严定宪自己则负责动画设计,阿达主要负责整体艺术风格、场景与摄影。

【哪吒闹海】美术总设计张仃(左一)、导演王树忱(左二)在山东海边写生场景。按照上美影传统,一般在动画片拍摄前都会到地方采风,该片主创主要前往山东青岛、烟台、蓬莱等地收集素材

除了因为有现成的剧本可以立即启动项目外,哪吒这个题材本身也有足够的吸引力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动画刚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停滞期,在此前一段时间里对神话题材几乎避而不谈,这次献礼无疑是个宝贵机会,可以打开中国文化的宝库,掏出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珍珠宝贝」,让大家欣赏鉴别。而【哪吒闹海】这段故事正是取材自明代神话历史小说【封神演义】,它以小孩为主角,又是一个「人、神、鬼、兽同台,关、海、天、洞都有」的奇光异彩的神话世界,可谓老少咸宜。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场面大、人物多的题材,恰好适合做景象广阔的宽银幕动画片,而这正是中国动画还未曾尝试过的领域。

1978年5月,由3名导演、40余名动画人员、3名摄影及众多技术、辅助人员组成的【哪吒闹海】摄制组正式成立,此时距离正式上映仅有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

原著【封神演义】是一部思想内容驳杂的神话小说,其作品中人神妖魔各有立场,仙家教众各助一方,夹杂着商周斗争的政治背景,天命劫数几乎贯穿全书。有关哪吒的主要情节多写于第十二回到第十四回中,原著中哪吒本是乾元山金光洞中奇宝「灵珠子」,被太乙真人带到凡间,投胎转世到陈塘关李靖家中,其出生到闹海再到化身莲花都是命由天定,为的是日后助周灭商。这段故事不乏富有积极内涵的片段,但整体上仍保留了大量因果报应一类的陈腐糟粕。因此「怎样保持神话色彩,又不至于宣扬那些消极的东西」,便成为改编首要解决的问题。

【哪吒闹海】人物设定图。张仃设计之初就强调民族特色,多从敦煌、永乐宫壁画以及民间年画、版画中取材,细节处有许多符合片中人物设定的巧思

最终剧本选定「闹海」这一最具有积极内涵的主题,保留原著中由其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与相关情节作为骨架,以哪吒与龙王的矛盾作为主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出世」「闹海」「自刎」「再生」「复仇」五段大戏,以此为纲对原著进行「提纯净化」,而那些商周斗争背景、宗派矛盾、因果报应如哪吒还魂托梦、李靖火烧行宫、塔镇哪吒等与主线无关的情节都被统统删掉,让剧中矛盾更加集中,删繁就简反而可以强调主题。同时针对主线,剧本也进行了合理改写与延伸。例如原著中,哪吒与龙王间的斗争矛盾写得较为简略,尤其是哪吒「闹」海的理由更是显得「草率」,他无意中用混天绫搅动海水洗澡却撼动龙宫,却仗着法宝以及「应运而生」「下凡历劫」的身世出言不逊,打死夜叉和敖丙后更有恃无恐,说「打死他二命,也是小事」。若真是这样的哪吒,又怎能得到观众的喜爱与共情呢?因此,剧中就花了不少篇幅加强对龙王残忍霸道的刻画,影片伊始便是控诉龙王讨要童男童女、水淹陈塘等逞凶画面。而对哪吒的改造则是让其在动画片中变得讲理,有了这样的反差,也无形中强化了善良战胜邪恶的主题。此外,剧中还重点重塑了李靖这一角色,原著中他既胆小怕事,又有着迂腐冷酷的一面,对待哪吒更是毫不留情。但在剧中,哪吒恰恰需要一个有些人情味的父亲,这不仅更合理,也强化了哪吒面临选择的两难。为此,主创就连哪吒在面对父亲举剑斩杀时,该如何呼喊都进行过讨论,一次是让哪吒喊「李总兵」,有几次则直呼「李靖」,多番试验才定为「爹爹」,也更合乎人物关系。

从这一段细节就能看出,【哪吒闹海】的改编经过了反复的推敲与锤炼,并始终围绕着动画片的表达特点来进行,正如王树忱所言,此次上美影「力求拍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又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片。人有神力,神有人气。假戏真做,煞有其事。有情有理,以情感人」。

哪吒「出世」

1978年夏,按照上美影的传统,【哪吒闹海】的主创以及美术总设计张仃一同前往山东青岛、烟台、蓬莱、石岛等地收集素材。除了观察海浪形态体验海边生活外,主创人员前往蓬莱阁采风,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建筑临海建于崖壁之上,沿着城墙而下便是明代海防水城,雄浑的古建筑与烟波浩渺的自然景观结合,让大家印象深刻,动画中陈塘关相关场景便是参考它而来。此外,青岛水族馆、海洋研究所也为描绘海底世界提供了大量素材,动画师尤其对许多耳熟能详的海洋动物的运动规律与轨迹最感兴趣,进行了大量速写,成就了动画片中活灵活现的海底世界。

【哪吒闹海】剧照。动画片从原著庞杂的情节中选定「闹海」作为片中主题,以哪吒与龙王的矛盾斗争作为主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出世」「闹海」「自刎」「再生」「复仇」五段大戏

从山东一回来,摄制组就投入到紧锣密鼓的工作中,最先需要敲定的是片中的人物造型。总设计师张仃在设计之初就强调「一定要有民族特色」,他从敦煌、永乐宫的壁画和民间年画、版画中汲取灵感,以青、绿、红、白、黑等传统色为全片定调。李靖的形象被描摹得浓眉大眼、昂首挺阔,颇有古时武将风范,却是武官文扮,突出其日常生活的一面。东海龙王则有壁画的影子,一副帝王装扮,青绿色调凸显其诡诈冷酷的一面。还有龙太子敖丙,是人兽结合,造型威武似天王却滑稽地骑在一只海马上……整个定稿过程中最大的分歧还是在哪吒的造型设计上。张仃对山东海边黑瘦精灵的孩子们印象深刻,因此将哪吒设计得黑瘦矫健,主创们却认为哪吒既是总兵的公子,「不一定非要往劳动人民的孩子上面套」,而且白白胖胖的从银幕效果看也会更好,几经改稿就连哪吒头上的发结从马鞍形改为圆形,以便动画不同角度的运动都能照顾到,可谓细致。

王树忱与摄影师段孝萱在摄影台前讨论【哪吒闹海】的拍摄方案。可以看到摄影机镜头向地面垂直并且可以移动,架上可以放置赛璐珞,底部一般放置绘景

此外,场景设计也是动画中营造壮美奇绝的神话氛围之关键,雄伟的陈塘关、缥缈的仙境、深沉无边的大海等重要场景的设计不亚于人物造型。尤其对构建神话故事中的房屋、地板、家具等虚构中的实体,如何做到融情于景且不违和,主创们「有意把景物的时代依据推得远一些」,设计上参考唐宋时代的房屋、内室、道具,又保留了席地而坐的习惯。再比如龙宫中的地板虽然颜色暗淡,但摄影师用波纹镂刻透空的手法辅以变色变光让其缓缓闪动,增添了富丽的氛围。为了表现片中大量的海浪、波涛、旋涡,黄炜等人特地找来南宋画家马远大量关于水的画作以供参考,从小浪研究到巨浪,再琢磨如何将其丰富的水造型动画化。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借鉴始终贯穿于整片的创作过程中。片中龙王上天庭告状并与哪吒争斗的武打场景是由【大闹天宫】中孙悟空与哪吒、二郎神打斗的武戏创作者浦家祥完成,为更好展现龙的打斗动作,他特地到上海博物馆收集各种龙图案素材,并参考民间舞龙进行创作。哪吒复活的情节中,在莲花座上一组不断闪现的或立或卧或坐的姿态,也是借鉴于佛教雕塑以及敦煌艺术的各种造像。

王树忱在现场为配音小演员们讲戏。【哪吒闹海】的配音阵容也很「豪华」,为哪吒配音的梁正晖当时年仅11岁,还有毕克配音李靖,邱岳峰配东海龙王,富润生配太乙真人等

前期美术设计工作收尾后,王树忱、严定宪与阿达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500多个镜头的分镜草稿,并将其印制分发到各位主创手中进行原动画绘制。与此同时,负责配乐的金复载也已展开工作。不同于以往,此次【哪吒闹海】大量采用了先期音乐,即「音乐先根据分镜头剧本写出,镜头原动画绘画的所有格数都建立在音乐的基础上」。这也是中国动画长片首次采用大篇幅先期音乐进行创作。对此,最好的体现就在「李靖抚琴」的片段,金复载谱曲后,特别邀请古琴演奏家龚一亲到上美影演奏琴曲,现场有6位动画师围绕着龚一而坐,从不同角度速写记录其弹奏每个音节的指法,再由动画设计师马克宣完成这一段表演动作及原画绘制,最后才呈现出片中李靖姿态、神情、指法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经典片段。不过,相较于大部分动画片来说,【哪吒闹海】有种凝重悲怆的质感,创作时又不能忘记动画神奇天真的氛围。因此选用什么乐器,又如何进行搭配,也是考验。恰好就在同年5月,战国早期的曾侯乙编钟在湖北随州出土,带给金复载灵感,他与录音师侯申康、剪辑师肖淮海商量,可以去采集一些编钟的声音,录制出单音音效后,再后期合成乐曲。由于我国当时还未复制编钟,因此今天我们在【哪吒闹海】的片头以及片中不时听到庄重又略带神秘的音色正是来自几千年前的回响。

尽管有编钟「助阵」,片中「哪吒自刎」的情节仍然让金复载觉得难办,该如何在动画片里表现悲剧呢?当他还在为此绞尽脑汁时,原画师常光希在创作这段重头戏时也感到艰涩异常,「要排除一些暴力、视觉上血腥的东西。反正这一剑总是要下去的,问题是怎么下」。特效设计杨素英考虑的则是「哪吒自刎之前宝剑就要闪光,但不是整个剑都闪光,什么地方闪,闪多长时间」。最终当素材都交到剪辑师肖淮海手中时,他反复观看,觉得紧张氛围的烘托与角色情绪的铺垫还不够,但当时已来不及补拍素材,于是他调整了镜头顺序与节奏。最终呈现出全片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之一,哪吒自刎前犹豫不决时,有关龙王肆虐画面犹如走马灯一般不断闪现,并与主角配角情绪反应的画面反复交叠,哪吒内心焦灼、愤懑、悲伤的情绪随着管弦乐愈加急促地推进而不断累积。到了自刎那一刻,常光希对此的处理是让哪吒背过身去,鲜血缓缓沿着剑锋滴落,头发忽然炸起。原画组组长林文肖很赞同前两个动作的处理,唯独对「头发炸起」有点疑义,这很容易让观众误以为是失误,倒不如让头发随风飘动再缓缓落下。金复载则让音乐在哪吒自刎转身的一刹那骤停,此时肖淮海插入李靖、梅花鹿、家将等人震惊的画面,当观众还沉浸于无声的悲伤时,天空上方传来龙王的威吓之声,接着哪吒含泪的面孔随着一段急促的琵琶乐声出现,二胡悲伤的弦乐随之而起,哪吒慢慢闭上泪眼,身躯从高台飘落……

【哪吒闹海】剧照。片中最经典的一段剧情就是「哪吒自刎」,这一片段从配乐到剪辑再到动画设计都经过多次打磨修改,将情感与氛围烘托到极致

这段配合堪称完美,也正是有这样的齐心协力,1979年8月,【哪吒闹海】摄制完成后,它鲜明的民族风格、奇绝悲怆的故事情节以及神奇壮阔的动画场景,无不让当时的观众为之感到耳目一新,更让哪吒这一脱胎于传统经典的神话人物以全新的面貌,深深烙印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并成为几乎与孙悟空不相上下的文化符号。

中国动画的「百花齐放」

与此同时,上美影还有一批创作者仍然深耕传统文化领域,尤其在对【西游记】的改编上,不断寻找素材,并依旧保持了很高的创作水准。例如1981年由严定宪执导的动画片【人参果】,便是取材自唐僧一行在万寿山五庄观吃人参果的故事。这部动画片尽管在情节上难比之前的【大闹天宫】,尤其是孙悟空在这部动画里也少了叛逆,多了顺从,但仍然不可否认的是动画本身呈现出来的画风娟秀梦幻、线条柔美、色调鲜艳明亮、造型古朴简约等优点。该片造型设计正是上美影「三剑客」之一的詹同,他同时还是拍摄于1985年的动画片【金猴降妖】的造型设计。后者正是基于当年被搁置的【三打白骨精】拍摄而成,由特伟、严定宪、林文肖联合执导,许多老动画人参与该片创作,片中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绘景画风都蕴含着独特的东方美学,音乐创作又具现代感,尤其是片中一些桥段利用舞蹈动作、人物神情以及场景设计与音效创造出的幽暗、神秘的氛围,展现了极高的制作水准,因此【金猴降妖】也可看作是「中国学派」的总结之作。

【人参果】(1981)剧照。该片由严定宪执导,并由上美影「三剑客」之一的詹同负责造型设计,整部片画风娟秀梦幻、线条柔美,展现了「中国学派」动画制作的高水准

【三个和尚】(1980)剧照。该片将古老谚语用现代的方式诠释,不仅荣获我国首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还于1982年获得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代表着中国动画另一种风格的成就

1956年,时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提出「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的号召,一批动画人仍需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探索中国独有的动画之路,之后从【大闹天宫】到【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再到【金猴降妖】【三个和尚】等佳作的相继出现,正说明中国动画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们不仅向未来交出一份圆满的答卷,更成为后来一代代动画人探索前路的肩膀,迎接未来的必将是中国动画的「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杨晓林等【动画大师王树忱、阿达与詹同】

阎善春【回望动画电影〈哪吒闹海〉】

王树忱【〈哪吒闹海〉的剧本改编和银幕体现】

王树忱、严定宪、徐景达【入海擒龙——摄制〈哪吒闹海〉的艺术小结】

孙立军【中国动画史】;傅广超【想你时你在闹海】

【〈天书奇谭〉「蛋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