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DC的重磅作品【蝙蝠侠:黑暗骑士】以爆裂的视听效果与颠覆性的角色塑造,在全球斩获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也凭借本片在影迷心中一举封神,成为之后十几年全球最具票房号召力的顶级类型片导演。更有意思的是,这部电影中,反派的光芒与魔力压制了正派,片中最为撼动观众内心的角色,并不是传统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而是那位无比邪恶的反角——小丑。
也同样是在这一年,中国的亿万民众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本土奥运盛会。在全世界的注视下,北京主会场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花,宣告着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东方大国在历经挫折后,再次以华丽的身姿登上了世界的政治、经济舞台。而在大洋彼岸,美国民众选举出了他们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自由与民主的灯塔、开放与包容的旗帜似乎显得更加夺目而耀眼。
2019年,托德·菲利普斯执导的【小丑】正式上映。在这部以DC超级反派人物为主角的电影中,创作者们重点讲述了在一个充满着种族歧视、犯罪肆虐、阶层撕裂的动荡社会里。性格内向自闭的社会底层人物亚瑟,如何因为原生家庭摧残、缺乏社会关爱与贫困等原因,在重压之下逐渐走向精神崩溃成为杀人恶魔,并得到大量仇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民众支持而成为他们心中偶像的故事。
由于影片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和对充满症候性的社会现实的生动诠释,【小丑】取得了市场与艺术的双线佳绩。影片不仅在全球狂揽10.61亿美元的超高票房,杰昆·菲尼克更是凭借在片中现象级的表演,所饰演的小丑成为无数影迷心目中最为经典的银幕形象之一。电影在威尼斯、奥斯卡等重量级电影节上取得诸多荣誉,而电影作为现实世界的透视镜与社会思潮的风向标,小丑这个反派角色的崛起似乎也印象着彼时人类社会所存在的巨大症候。
在2024年回望2008,不禁令人心生唏嘘。今天的世界并未按照当时民众所期许的那样,变得更加和平、繁荣和美好。在国际层面,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俄乌和中东战火的冲击波使整个世界高度紧张;西方迅速进入了全方位的保守主义,而民粹主义抬头、难民潮等皆多负面现实,则使全世界进入了集体向右转的紧张气氛之中。在国内,受到三年疫情、经济下行、中美交恶、阶层分化等一系列的残酷事实的影响,无数为了生计疲于奔波,爱情和婚姻沦为奢望的年轻一代,用社畜和牛马来自嘲自己的个体标签与社会身份。
在一个资本掌握了几乎所有资源,并由他们所主导的消费主义、娱乐至死与流量文化的社会气氛下。普通民众的幸福感并未随着科技进步与效率的提高而同步发展,大众所普遍感知到的,是越来越难以承受的医疗与教育成本,日益严峻的就业困境与越来越圈的职场氛围,以及爱情、婚姻与个人理想的遥不可及。就如同被云端服务器所掌控并代为思考的无数末梢终端,具备独立人格与精神世界的个体自我正在逐渐消解。
在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内心空虚、精神匮乏的人们热衷于流量明星的耀眼光环、一夜暴富的极度爽感和对权力的极度崇拜,权力与财富之外的理想与追求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更多的底层民众在偶像剧、平台直播、网络爽文和手机上的各类APP所营造的虚幻中,给自己乏味的生活与空虚的灵魂寻求一种短暂的虚幻性满足。在资本的挟持与控制之下,一些人已经习惯了用资本所营造的喧嚣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与匮乏感,不敢也不愿去面对自己内心的空洞与精神世界的荒芜。
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语境下,【小丑2】在2024年上映了。2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托德·菲利普斯、杰昆.菲尼克斯、Lady Gaga所领衔的豪华班底,使尚愿意出钱购买电影票进入影院的观众对这部曾经创造了类型片神话的续作充满了期待。被资本和权力压榨的牛马们,盼望着在银幕上看到由2亿美元打造出的爆裂视听效果和炫目的特效;期待着小丑延续他那独特的邪恶魅力,用自己的犯罪天赋和非凡才智,向秩序和权威挑战,把这个冷酷病态的世界操出一个大洞,使自己在电影院的两个小时里做一场酣畅淋漓的白日梦。
然而影片的创作者们,却采用了一种对影迷和好莱坞商业规则极为冒犯的态度,一盆冷水浇灭了观众们内心的所有期待。在这部充满歌舞元素的艺术电影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阴郁、灰暗,毫无视听快感的画面基调;是主角幻想段落中那从服装到舞台装饰,都毫无品位与格调、又土又Low的歌舞场景;是亚瑟为了延续自己的「小丑」偶像形象而炒掉自己的律师后,在法庭上那蹩脚而又出尽洋相的个人演说……冗长乏味的剧情和压抑沉闷的气氛,使太多的观众毫不犹豫地对电影打出了差评。
整部影片中没有那些特效炫目、视觉冲击力满满的奇观性场景;也没有小丑毁天灭地、揉虐主流社会秩序,与女友哈莉·奎茵亡命天涯、生死不离的爽感情节。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被流量、媒体和民众的想象性思维所造就的犯罪偶像——「小丑」这个虚幻神话逐渐破灭后,被扒去偶像光环和明星底裤的亚瑟,真实地暴露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缺乏基本文化和专业素养、饱受原生家庭摧残、平庸而无趣、性格自卑的底层平民的冰冷现实。观众原本希望看到那些代表着主流意识的权贵们在小丑的恐怖破坏力下洋相百出、丑态尽现,结果却发现小丑竟是我自己。
更令观众绝望的是,当被打回原形的亚瑟想抱着——爱情——这根最后的救命稻草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痛苦与失落时,却发现原以为志同道合的女友和自己根本不在同一社会阶层。家庭出身优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哈莉·奎茵,只是由于对于「小丑」这个反社会光环的迷恋才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在感情上俘虏了亚瑟。当痛苦失落的亚瑟费力地爬上漫长的台阶,向哈莉深情地告白说:「我还拥有你,我们一起去实现诺言,建造一座山」。身处高阶之上的哈莉冷静而漠然地回答他:「我们原本哪就去不了,所拥有的也不过是幻想,现在连幻想也没有了。再见,亚瑟」……
整部电影似乎一再冷峻而残酷地揭示着,纵然当下流量时代的一个偶然,就可以让一个路人在短暂的时间内成为流量明星享受着万众瞩目的耀眼光芒。而那些所谓的偶像光芒,在社会的统治性力量和资本的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时让其烟消云散的小丑罢了。而一旦抛离外在的虚幻,审视内在真实的自我时,一具原本就空洞无物的皮囊,其精神是多么的虚无、心灵是怎样的苍白。
纵观整部影片,影片的制作方不可谓不呕心沥血。他们用极为严谨的创作态度,通过对小丑这个角色颠覆性的再塑造,对当下病态的社会风潮与流量文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呈现与批判,并对个体的欲望本能与内在自我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极为深刻的解剖和挖掘。只是,这些脱去了类型片华丽视听外衣的艺术创作,对于一些普通民众来说却是脱离虚幻,面对真实后的不能承受之重。一个生活不如意、沉溺于社会浮华的表面生命,躺在虚幻中做白日梦永远是爽感满满的,面对真相和真实,却往往总是令人感觉到如此的痛苦与窒息。
6年前,改编自真实事件的影片【我不是药神】曾经感动了无数观众。而当一位有责任心的年轻记者去深入调查现实中那位影片的原型人物时,却发现真相要远比电影更为复杂和冷峻。那位在网络上以英雄标榜自己的原型人物,早期曾因为非法从事信用卡业务而触犯法律,其后来贩卖的药物,在印度也属于不被认可的「三无」产品(他先卖被印度官方认可的仿制药,到了一定时间后开始改卖印度当地也不认可、可能存在巨大利润的争议性产品)。而更为讽刺的是,当记者拿着药检报告告诉患者们这个药极有可能是假药时,得到的却是患者的质疑与谩骂。因为对于那些每天被病痛所折磨的患者来说,这些功效极具争议性的药品,已经是他们所能抓到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近年来,脱口秀演员杨笠的一句「普信男」,让许多还怀抱着男权思想的某类男性群体气急败坏、瞬间破防。或许,这些生活不如意的普信男们和【我不是药神】中的那些患者同病相怜,只不过后者是生理患有重疾,前者则是在精神层面病入膏肓。想必在刚刚结束的【喜剧之王单口季】脱口秀节目中,付航一举封神的那段暴烈输出才能给予他们满满的能量和兴奋感。只是,付航的那段内容却有着极为隐蔽的暧昧性与误导作用,因为付航没有明说,在一个并不公平的世界里坚持做自己,是一直坚持努力去不断提升自己,还是一直坚持自己狭隘固执的思想认知?那段脱口秀内容中前90%的真实加上最后10%的鸡汤式抚慰。足以使那些普信男们依然普通,但却更加的自信了。
在一个精神世界丰富充盈,外在充满活力与行动力,社会生活与内心世界和谐融洽的个体生命中。由欲望主导的本我、代表着道德感与理想的超我、与调节这两者之间冲突与矛盾的自我,三者之间是可以较为健康地相互调节与彼此平衡的。我们多数普通人自然不愿意如苦行僧一样只关注精神层面的苦修而忽略感官的欲望本能,但一个精神世界极度空洞,被欲望和外在浮华所主导的生命,或许更是生命最大的悲剧。
在一个不那么美好的现实世界里,在资本所主导的消费主义、娱乐至死的社会语境中,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影片中亚瑟的生命悲剧而产生对生命的自省与警醒,重视自我内心世界的构建,不被感官欲望和外在世界表面的浮华所吞噬,或许就是【小丑2】所能给我们带来的一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