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的「病」:从情欲表达到创作模式,探寻影视行业病灶
欲望,是人性最原始的驱动力之一。它如同潜伏在深海的暗流,推动着人类情感的波涛汹涌。
在艺术创作中,对欲望的表达,往往能够触及人性的最深处,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然而,在当下的国产剧市场,对「性」的表达却显得格外谨慎,甚至可以说是「谈性色变」。这种「避讳」,究竟是文化使然,还是行业自缚?
本文将以1993年的电影【青蛇】为切入点,探讨国产剧在情欲表达上的困境,并剖析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创作模式问题。
一、从【青蛇】的性表达看国产剧的「避讳」
【青蛇】并非一部简单的奇幻爱情电影。它以大胆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青蛇、白蛇、法海三人之间的情欲纠葛,从而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青蛇的懵懂好奇,白蛇的痴心绝对,法海的压抑挣扎,都在情欲的漩涡中交织碰撞,最终走向各自的命运。影片中,雨夜屋顶,两蛇初化人形,身姿曼妙,眼神魅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女性的性吸引力。而法海在面对村妇产子时的退缩,以及蒲团自燃的隐喻,更是将男性对欲望的压抑与释放展现得淋漓尽致。
30年后的今天,重温【青蛇】,我们不禁要问:国产剧为何失去了这种对情欲的坦诚表达?取而代之的,是遮遮掩掩的「纯欲风」,是点到为止的亲密戏,是「性」的缺席。这种「避讳」,一方面源于文化传统对性的含蓄表达,另一方面也受到审查制度的影响。然而,更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种「避讳」是否也反映了国产剧创作本身的某种「病态」?
【老友记】中直白的性话题被改得面目全非,「避孕套」变成了「计生用品」,「多重高潮」变成了「女人有说不完的八卦」。国产剧中,男女主的亲密戏也往往止于嘴唇的触碰,【苍兰诀】如此,【星汉灿烂】亦如此。
「性」成为了一个不可触碰的禁忌,被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这种「避讳」不仅削弱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限制了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我们曾经有过最顶级的情欲戏,但如今,情欲在国产剧中却近乎绝迹。要么是含羞带怯,要么是低级笑点,失去了【青蛇】中那种自然而然的性感。
内娱女星的性感不敢外放,男星更是只剩「霸道总裁」一种模式。这种对「性」的压抑,实际上也是对人性的压抑。
【青蛇】诞生同年,王小波的文章【摆脱童稚状态】就批判了对性的审查。他认为性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文学、社会学、电影都应该去表现它。
而【青蛇】正是这样一部敢于直面情欲的作品,它对性的深究,才是其离经叛道之处,也是其艺术价值所在。对比之下,今天的国产剧,在情欲表达上,显得过于保守和拘谨。
二、国产剧的「自嗨」:热播剧背后的创作模式
从备受期待的【山河月明】到备受争议的【东八区的先生们】,国产剧的开播似乎总伴随着一种「失落」。宣传往往是「王炸」,结果却是「哑炮」。
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是国产剧创作模式的深层次问题。它们沉迷于一种「自嗨」的状态,用各种套路和噱头来吸引眼球,却忽略了对内容质量的打磨。
具体而言,国产剧的「自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模仿和「汉化」:信息差逐渐消失,套路难以奏效
十年前,【爱情公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美剧的模仿和「汉化」。然而,这种套路在今天已经行不通了。
观众的信息获取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也越来越高。「西方式的汉化」不再是新鲜事物,反而会因为缺乏本土特色而显得尴尬。
【玫瑰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获得了原版授权,但在「本土化处理」上却显得力不从心。
袁泉的独栋别墅,黄晓明的棒球,都与中国观众的现实生活脱节。这种「汉化」的捷径,最终导致了作品的口碑两极分化。「又好看又难看」的评价,恰恰反映了这种创作模式的困境。
(2)网文改编:爽文模式盛行,缺乏人文关怀和深度
网文改编是近年来国产剧的一大趋势。然而,大部分网文改编剧都陷入了「爽文」的窠臼。
主角开挂、升级打怪的套路,虽然能够吸引一部分观众,但却缺乏深度和内涵。
与八九十年代名家名作改编的影视剧相比,现在的网文改编剧,在人文关怀和社会反思方面,显得过于单薄。爽文的快节奏和简单粗暴的情节,虽然能够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但却难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从【斗破苍穹】到【雪中悍刀行】,这些热门网文改编剧,虽然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口碑却普遍不高。反而是像【人世间】这样改编自名家巨著的电视剧,取得了现象级的热潮。
这种「一正一反」,值得影视行业深思。
(3)「大尺度」:借「禁忌」话题博噱头,缺乏真正内涵
「大尺度」曾经是国产剧吸引眼球的法宝。然而,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大尺度」已经难以引发共鸣。
从官商题材到都市生活剧,各种类型的国产剧都开始打「大尺度」的擦边球。然而,这种「大尺度」往往只是流于表面,缺乏真正的内涵。
【东八区的先生们】就是一个反面教材。它以「大尺度」的台词和情节博眼球,结果却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反感。
豆瓣2.1分的低分,也反映了这种创作模式的失败。
(4)女性话题:过度强调女性伤痛,缺乏对女性力量的展现
「女性话题」是近年来国产剧的热门题材。然而,很多国产剧都过度强调了女性的伤痛,而忽略了对女性力量的展现。
从原生家庭到职场歧视,从催婚到婆媳关系,国产剧中的女性角色似乎总是陷于各种困境之中。这种刻板印象,不仅缺乏对女性的尊重,也限制了女性角色的多样性。
从【欢乐颂】到【理想之城】,这些热门都市剧中,女性角色的「原生家庭伤痛」几乎成了标配。这种套路化的情节设计,不仅缺乏新意,也容易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
(5)话题堆砌:碎片化内容,缺乏整体架构和逻辑
在碎片化时代,很多国产剧也开始走上了话题堆砌的道路。创作者们不再专注于故事的整体架构和逻辑,而是将各种热门话题拼凑在一起,试图以此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从「阶级差距」到「地域歧视」,再到如今的「男女对立」,国产剧中的话题越来越碎片化,也越来越缺乏深度。这种创作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制造话题,但却难以留下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很多时候,我们在社交媒体上看到的国产剧片段,都是精心剪辑的「高能」片段。然而,当你真正去看完整部剧时,却会发现情节之间缺乏逻辑,人物形象单薄,主题表达空洞。
这种「段子式」的创作,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
(6)使用「工兵演员」
中国影视圈并不缺乏优秀的演员。然而,近年来,「工兵演员」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
这些演员就像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一样,被固定在特定的角色类型中,难以突破自身的表演瓶颈。
袁泉的职场女强人,杨紫的玄幻爱情,靳东的霸道总裁,这些演员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然而,这种定型化的角色,也限制了演员的发挥空间。
从选角的角度来看,国产剧的创作越来越趋向于「排列组合」。创作者们不再根据角色的需求去选择最合适的演员,而是根据演员的既定形象去安排角色。
这种模式,虽然能够保证一定的收视率,但却难以产生真正的艺术突破。
三、国产剧「病」的根源:编剧地位低下
国产剧的种种「病症」,其根源在于编剧地位的低下。与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代相比,如今的编剧,在影视行业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在过去,编剧是影视创作的核心力量。王朔、梁左、莫言等一批文人的参与,为国产剧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而如今,编剧的地位却日渐边缘化。
一个剧成功了,功劳往往归于演员和导演;而一个剧失败了,编剧却成了众矢之的。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导致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不愿从事编剧工作。
另一方面,影视剧的商业化运作,也压缩了编剧的创作空间。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很多编剧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去创作一些迎合大众口味的「快餐式」剧本。
编剧地位的低下,是国产剧创作模式的根本性问题。只有提升编剧的地位,给予编剧更大的创作自由和话语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产剧的「病症」。
四、反思与展望:如何重塑国产剧的「病态」
国产剧的「病态」并非不可治愈。要改变现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提升编剧的地位。要给予编剧合理的报酬,尊重编剧的创作劳动,让编剧在影视创作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其次,要鼓励原创剧本的创作。要打破对「性」等敏感话题的过度限制,给予编剧更大的创作空间,鼓励他们去探索更深层次的人性和社会议题。
再次,要打破「流水线」的创作模式。要鼓励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百花齐放,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路化创作。
最后,要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要引导观众去欣赏更具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影视作品,避免盲目追逐流量和话题。
五、总结:从【青蛇】到国产剧,探寻中国影视行业的未来
【青蛇】的成功,在于其对情欲的坦诚表达,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说明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去触碰人性的最深处。
国产剧要摆脱「自嗨」的怪圈,就必须正视自身的「病态」,从根本上改变创作模式。要重视编剧的地位,鼓励原创,打破套路,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影视作品。
中国影视行业的未来,在于能否创作出更多像【青蛇】这样的经典之作。只有回归到对故事、人物、主题的深度挖掘,才能为中国影视行业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青蛇】的艺术高度到国产剧的创作困境,我们看到了中国影视行业三十年来的变迁。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国产剧逐渐失去了对艺术的追求,陷入了套路化、同质化的怪圈。
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只有回归到对内容质量的重视,才能让国产剧重拾昔日的辉煌。
我们需要更多像【青蛇】这样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作品,去引领中国影视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更多有才华的编剧,去创作更深刻、更具感染力的故事。
我们需要更多有担当的影视从业者,去推动中国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中国影视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