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北大学生年度人物,作品获奥斯卡提名

2024-02-15影视

"感谢你让我们进入你的生活…… "

"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和改变着人类生存的原始境域......"

「同学们好!今天课程的主题是......」

每一句话背后,都有一层身份的隐喻

也是这位北大学子 多重人生的展现

刘欣 是导演、制片人、剪辑师

电影节评审、选片人

执导国内首部战地纪实电影

参与多部纪录片创作

她的作品入围

第9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短提名

斩获艾美奖纪录片卓越成就奖

等多项国际大奖

刘欣 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20级博士研究生

3年内在CSSCI、北大核心

AMI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

获得校长奖学金

获评优秀科研奖

刘欣还在北大元培学院开设

「纪录短片创作与实践」

与「纪录片大师课」 两门课程

作为 2023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刘欣的「多重人生」故事

正在发生

△刘欣接受央视采访

0 1

走进一座「宝藏园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欣走进北大第二教学楼的一间教室,与「媒介」撞了满怀。讲台上的老师博古通今,让刘欣感到自己身处的空间仿佛不再是一间教室,而是思想的宇宙。

「那天的满足感就像在仰望星空,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次课程开启了她理解当代个体生存境域的新视角:「媒介与社会变迁」,也使她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外的决定——重归校园,追随课程的讲授老师读博。 「可能不光是思想的指引,还有心和生命的指引,这对我而言更重要。」

经过多方了解,她打听到了老师的名字——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志

彼时,刘欣已是一位在国内外纪录片界崭露头角的新星,她一面在故事的田野中创作,一面积极备考。她旁听了师老师一学期的课程,同时大量阅读学习老师所著书籍与文章,梳理其中的思想脉络,不断扩展阅读的文献。经过充足的准备,两年后,刘欣顺利成为了师老师的博士生,打开了「媒介与社会变迁」方向的研究大门,踏上了燕园求学的旅程。

△师门安徽调研合影

在北大校园里,刘欣常去三个地方:教室、图书馆与未名湖 。 在教室、图书馆,她从书中观察、体悟、反思现实世界;在未名湖,她又从现实世界中觅得思想文字的回音。 她在北大中文系 戴锦华 教授 的课堂上重新理解着自己熟悉的影像创作;在北大哲学系 吴增定 教授 的带领下流连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的字里行间;在北大哲学系长聘副教授 张梧 老师西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的激辩中打开融合的视野,在北大社会学系 孙飞宇 教授 的言传身教中树立学术研究的「敬畏之心」。

在北大这座历史悠久又充满活力的「宝藏园子」里,刘欣不断打磨思想、开发潜能、提升自我。

△刘欣在未名湖边

在燕园四年的读博时光中,刘欣对媒介技术与社会变迁有了更完整的感知。她将此前纪录片实践的创作经历内化为自身的学术养分,在数智媒介与社会变迁中,寻路「数字中国」。她关注数智技术与知识生产变迁、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新闻生产、数智文化等子领域, 在CSSCI、北大核心、AMI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 她的成果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两度荣获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资助,她个人则获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优秀科研奖、「2023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在耕耘学术田野的同时,刘欣也持续开拓着自身心灵的原野,在研究中不断校准自己的内心,渐渐把稳生命向前的航向。

02

以纪录片为媒介,触摸世界脉搏

那晚的戏,刘欣完全没有听懂,但那夜燃起的火光、餐桌上的鲜笋、质朴的温情......一直留在她心间。中国大地上的声音,她第一次真正听清。

除了「学术」,刘欣的人生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纪录片。

曾经,刘欣的硕士留学申请之路遇挫。心灰意冷的她在「电视美学」的课堂上看了一部讲述藏民朝圣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将她拉出崩塌的「小世界」,让她再次看到世界之大、信仰之美。不久后,刘欣开启了一段为期三个月的「背包客」旅途。她睡过青年旅舍沙发、夜宿快餐店、搭乘好心人的车、在一家「仙剑客栈」偶遇【仙剑奇侠传】的美术设计、和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从「天南」聊到「海北」...... 在路途中,她遇见拥有各种经历的人,收获了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

和人相遇就像阅读一本厚厚的小说,当你合上它的时候,你感觉经历了别人的一生,这种‘经历’丰富了自己生命的厚度。

在绍兴乡下的一次徒步,刘欣迷了路,抬眼望去,一座村庙静立前方。这建筑有些古怪,大门被上方的木台横断,竟看不到庙的内部,刘欣好奇地穿过大门,回身一望,才发现庙门的背后竟然是个戏台。她进到正殿,发现里面烟雾缭绕,很多村民正在煮饭。她找到一位大娘问路,刚要离去,听到对方喊了声「今晚有活动,晚上过来吃饭吧!」刘欣有些迟疑,问到:「请问多少钱?」大娘大笑着摆手,「不要钱。」

夜幕降临,刘欣如约前来。庙中满是村民,大家聚精会神地看着台上的村戏。刘欣从一旁拿了个竹凳,坐在村民之中。时不时还有村民赶来,似是刚做完农活,进来后还拍拍身上的尘土。

△村戏表演

在不到百天的时间里,刘欣不断用镜头记录着遇见的人和事,在脚步的迈进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动力。旅途结束后,她一边实习、一边自学纪录片知识、一边继续申请硕士。一年后,她拿到奖学金,如愿到纽约大学学习纪录片专业。硕士期间,她记录了担心被房租逼迁的布什维克年轻画家、卯足力气争取奖牌的布鲁克林拳击爷爷、网红店掌门人中国城旗袍奶奶、为新市长奔走呐喊的哈林区小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她的技术不断成熟,能力不断提高,但她感觉「自己似乎尚未真正进走故事与故事里的人,纪录片应不止于此。」

△刘欣在拍摄毕业作品

2017年,刘欣学成回国。海外学习的经历、实践收获的新知、国际格局的变化等推动着她不断反思「权利与义务」「自由的边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命题,推动她去探究「个体与外在冲突」间的复杂关系。 对于反思与现实的叩问,电影【蓝色防线】的创作机会给了她寻找答案的机遇。

【蓝色防线】是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真实展现了我国第一支成建制维和步兵营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于战火纷飞中保护当地难民营安全的故事。跟踪拍摄历时五年,横跨中国与非洲大陆。

△【蓝色防线】首映礼

作为导演和剪辑指导,刘欣起初拿到了350个小时左右的、维和步兵营内部的视频素材。 视频由战士自己拍摄完成,真实记录了士兵们的维和生活,第一批到第三批跨越了三年的时间。在后续拍摄期间,刘欣曾和一位同龄的战士聊到个体对于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的两种选择。她问战士:「咱俩是同龄人,你选择成为一名军人,服从于一个更大的集体,我选择更多拥抱我的个性,你怎么看待我这样的人?」战士回答:「我弟弟和你性格相似,都喜欢张扬个性、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曾有分歧,但我现在越来越理解两种选择都值得被尊重,而且我会认为我的选择或者说可能的牺牲是为了让你和我弟弟这样的人活得更好、更自由。」

一种服从的选择为更多自由的选择「保驾护航」,这番话让刘欣深受触动。无数中国青年在当下践行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关怀,用生命与青春守护一方平安。 而多元时代下的每一种选择都值得被尊重,与其他选择相辅相成,从不同维度推动着国家、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在和战士们的多次深入接触中,刘欣更加理解军人这一英雄群体,也更加理解自己的军人父母。在跟随军营的拍摄中,她与他人交流的同时也在对话自己,更加理解自我、理解与自身发生联系的一切。而后她将对自我的认知、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媒介技术相结合,以影像化的方式向更多的人讲述现实世界里的平凡与伟大。

除【蓝色防线】外,刘欣还参与了【虚你人生】【76天】【一年】【无名之状】等多部记录片的创作。 其中, 蓝色防线】获评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经中宣部、国防部批准,献礼中国维和30周年 ;【虚你人生】获美国西南偏南电影节纪录片主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国际纪录片协会(IDA)最佳创新奖提名等,并入围第91届奥斯卡大名单;【76天】获得 第73届艾美奖纪录片卓越成就奖 第81届皮博迪奖最佳纪录片奖 第93届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短提名 等国际大奖。

△【虚你人生】拍摄现场

△拍摄现场

从老去的第一代农民工到光怪陆离的直播世界,从军营战场到抗疫一线... ...刘欣以 纪录片为媒介,触摸着世界跳动的脉搏。她将角落的细节采撷、组合,通过艺术化的纪实表 达,向观众呈现多面的人生与每一种生命状态的无限可能。

03

向更深处拓土扎根

经过多年的纪录片创作,刘欣积累了丰硕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她认为「纪录片不仅是一代人的工作,也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

2018年11月,刘欣受邀出席元培学院纪录片主题沙龙活动,在活动现场展播了作品【虚你人生】,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了热烈讨论。2020年10月,刘欣再次接受元培学院地下电影院的邀请,以电影导演身份出席「【蓝色防线】‘看见榜样’主题路演」活动,分享创作的初衷与希冀。两次影片交流活动为刘欣后来两门课程的开设埋下了伏笔。

于是,在多方支持下,刘欣在元培学院先后开设了「纪录短片创作与实践」与「纪录片大师课」两门课程。 前者侧重培养同学们的实践创作能力,在了解并掌握当下纪录片主流创作手法的基础上,鼓励多元探索与创新;后者将记录片作为理解现实的方法,邀请奥斯卡纪录片单元评审、金鸡奖获奖团队、B站制片人、FIRST青年影展策展人等国内一线纪录片从业者参与课程,为同学们搭建纪录片交流的平台,在放映与对谈中培养纪录片的鉴赏力和良性思维方式。

△刘欣在课堂上邀请嘉宾分享

△刘欣在元培学院授课

围绕课程大纲,刘欣精心设计每一讲的课程内容,3小时的授课,她往往花费8小时备课。课后,同学们会自发留下来与她积极探讨,两门高质量的课程在北大校内广受好评。选课同学在课程讲授与实践创作中收获影像时空激发的反思力,在自我的和解与成长中重新描画人生发展的坐标。

除校内授课外,刘欣还多次受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重庆大学等高校邀请举办10场主题讲座,传播前沿创作理念和方法;5次受邀担任国内外电影节评审,以手中的投票输出纪录片的中国意义和创作理念,助力优秀的中国故事走入大众和国际视野。 2023年,刘欣被聘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评审专家组成员,是组内唯一一位「90后」 。她与另外12位专家一同对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作品进行评奖工作,为电影节搭建彰显中国价值和立场的议程空间、塑造包容并进的美学氛围、建构具有引领作用的价值体系。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评审专家组合影

以专业为基,刘欣将纪录片实践经历与学术思想研究相结合,拓宽着纪录片实践的想象力,将其引入更广阔的文化空间,同时把学术研究切实转化为传播中国故事的现实助力,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叙事体系, 用新时代青年人的视角,从影视创作与学术探索两方面向世界传递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来源|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

采写丨 张祺祺

排版丨 杨映锴

责编丨 李霁


<<左右滑动查看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