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这才是香港电影衰落的真正原因!也该真相大白了

2024-05-21影视

香港电影曾是东方的璀璨明珠,享有「东方好莱坞」的美誉。在那个辉煌的年代,李小龙、成龙、刘德华、梁朝伟等众多巨星的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香港电影在亚洲乃至全球都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香港电影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不仅在公众视野中变得不那么显眼,连年产量也出现了显著的下降。许多香港电影人也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内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香港电影的这种转变?社会上也有不少传言,比如部分香港导演和演员认为回归后审核过严,导致创作不自由从而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发展。

我想持有这样观点的人不管在大陆还是香港可能还不在少数,不然也不会时不时引发讨论。

但有这样的观点主要还是因为不了解香港电影,更不了解内地电影。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该真相大白了!下面的原因一个比一个严重

香港人才流失严重

这里的人才流失既包括老一代电影人的老去,也有新一代电影人的青黄不接

曾几何时,多少人对于香港电影演员如数家珍,周润发,梁朝伟,刘德华,吴彦祖...估计说上几个小时都意犹未尽,然而现在对于90后或者00后的香港演员又有多少人能说出几个代表人物呢?

整个香港电影界人才都后继乏力,创作、表演双向人才流失。

过去,香港拥有许多才华横溢的电影人,他们为香港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才逐渐流失到内地和海外市场,而内地发展越来越快,内地人才不会流入香港,导致香港影视产业缺乏创新和活力。

此外,由于市场的不稳定和行业政策的不足,香港影视产业也难以吸引和培养新的年轻人才。

直至今天,香港电影的余晖依旧靠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梁家辉、刘德华、苗侨伟这帮老人发出最后一份光和热,新出来的明星屈指可数,仅有黄宗泽、陈伟霆的名气还稍微大一些,但陈伟霆事实上又不算是港娱的明星,他是内娱捧红的偶像派明星。

香港本土市场有限,经济上限低

时至今日,香港总人口也只有700多万,对比主要电影市场动辄几十亿的票房,香港市场实在是在太小了,无法支撑足够的产业链。

香港影视从六十年代起步,辉煌于八十年代,从93,94年开始就已经开始显现出颓势。当时一个主要导火索就包括八大台资的撤资。

王晶在接受采访时曾说,1993年周星驰【济公】起台湾资本不愿意给香港电影投资,然后就崩了。这其实是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当时内地经济已经开始崛起,港台经济又发展不佳,之后更是遇上亚洲金融海啸,从此香港电影就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一直到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功夫】之后就鲜有佳作诞生

创意枯竭也是香港影视产业衰落的原因之一

辉煌时期的香港影视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意吸引了众多影迷的关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对于创意及艺术审美的要求不断增加,而香港影视产业却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在创作上缺乏创新和突破,导致观众对于香港影视作品的热情逐渐降低。比如近些年上映的【暗战】【寒战】【逆战】【毒战】【扫毒】……这些电影片名和内容都大同小异,让众多影迷产生了审美疲劳,失去了进入影院的兴趣。

香港电影的产业升级没有成功

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是全社会的共识,放在电影界依然适用。

曾经香港电影与好莱坞大片经常可以打的有来有回。但【终结者系列】、【侏罗纪公园系列】、【黑客帝国系列】、【指环王】等好莱坞特效大片的上映,直接对电影界产生了降维打击。吴宇森,成龙等香港大腕儿也相继出走好莱坞。

近些年,香港电影仍然以警匪片为主,比如【某战】系列,而内地影视早已扛起科幻特效大旗。大家看了【流浪地球】、【三体】这些视觉饱满,剧情充实的大片后,自然对香港警匪片兴趣索然了

香港电影人的傲慢

彼时香港经济正处于发达之时,香港的文化繁荣达到了顶峰。香港电影人内心的优越感也随之水涨船高,大概很多人还记得,97回归前的香港电影中经常会有一句台词:「97到了,快移民吧」,仿佛回归于他们而言就是一场灾难。

他们是真的忘了香港繁荣的背后,大陆在默默的支持。98金融风暴也是大陆帮他们撑腰。

在当时,他们受殖民文化的影响那么久,有这种想法尚可理解。

但时至今日,当内地影视剧异军突起百花齐放之时,香港某些电影人仍然摇着头,叹着气一边看不上大陆,一边又消费大陆老粉们的情怀圈着最后一波钱。

甚至某些香港演员仍然执着于香港影视优越感,拒绝与内地合作,依旧抱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傲慢的拒绝提高香港电影的水平。之后又将香港影视业的衰落怪到审核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