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投名状】为何陈大人会一路提携庞青云?

2024-03-23影视

在【投名状】的三个老头当中,为何只有陈大人一路提携庞青云呢?

而另外两位大人,对庞青云的态度则是不温不火,甚至还有打压的。

姜大人、狄大人、陈大人

那么陈大人这么做到底有什么目的,这其中又蕴藏着三位大人怎样的权势博弈呢?

本期继续来给大家深度解析【投名状】背后的谜题。

三位大人之间的地位和实力排名

【投名状】电影当中有多处细节,其实体现出了三位大人品级的大小。

其中有两处可以拿来对比,一下就分清楚地位的高低了。

我们先看后面一处细节,庞青云见完慈禧太后之后,被封为了两江总督。

紧接着,庞青云又见了陈大人和狄大人,三个人共同坐在一张圆桌之上。

陈大人、庞青云、狄大人

而我们可以看到庞青云坐在中间,两位大人分别坐在两边。

由此可以看出来,庞青云两江总督的身份,从品级上来说,最少也是和两位大人当中品级高一点的一个平起平坐。

再加上庞青云刚好立了功,所以和他们两个坐在一起的话,就算是庞青云的品级和他们相当,那坐在中间也是理所应当的。

如果庞青云比他们的品级还低,就不可能坐在中间了,只可能坐在边上。

从他们这次的视角来看,庞青云左边的是狄大人,庞青云右手边的是陈大人。

这其中的品阶高低,其实一眼就可以分辨出来。

我们先放着,看完下一张图片再来做一个二者的对比。

庞青云刚开始面见三位大人的时候,狄大人坐在中间,由此可以看得出来,狄大人的品阶高于陈大人和姜大人。

姜大人、狄大人、陈大人

而当时狄大人的左手边是陈大人,由此可以看出来,中间的一位以他自己的视角左手边的品阶排第二,右手边的品阶排第三。

所以三位大人的品阶高低的顺序应该是:狄大人>陈大人>姜大人。

但是品阶的高低,并不完全等于实力,品阶再高,手上没有人马,那也是难以施展身手的,所以三位大人之间的关系博弈也存在实力的因素。

品阶最小的姜大人手握重兵实力雄厚,在三位大人当中,人马和粮草也是最多的。

姜大人身后有一个魁字营撑腰,所以在实力方面来说,姜大人处处碾压着品阶比他更高的狄大人和陈大人。

正是因为三位大人有着不同的实力,所以刚开始庞青云带人来投的时候,三位大人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

实力强大的姜大人,根本不屑庞青云的800人马,所以看不起庞青云。

而狄大人对于庞青云呢,则是一种观望的态度,因为他手上也有人马也有粮草。

只有陈大人,虽然品阶排在第二,但手上没什么人嘛,也没有什么粮草,所以处处被另外两位大人制衡。

为此陈大人迫切的需要找到一个机会,来提升自己的实力,扩充自己的人马。

为此他不惜把自己最后的1500人交给庞青云来指挥,企图培养庞青云来壮大自身的实力。

庞青云舒城一战果然没有令陈大人失望,这时候连狄大人都对他刮目相看,直接给庞青云5个营的兵马。

看到庞青云有这样的才华,两位大人都想拉拢庞青云。

然而庞青云立功心切,根本不知道三位大人之间的格局关系,还有三位大人之间的利益所在。

庞青云在没有经过三位大人的同意之下,直接攻打苏州。

针对庞青云的做法,三位大人当中有两位大人是不赞同的,首先是姜大人极力反对,甚至还想打压庞青云。

姜大人认为,庞青云如果拿下苏州和南京,势必改变朝廷的格局,而且会对自己的地位产生严重的影响。

而狄大人呢,他不敢得罪姜大人,所以有粮草也不能支持庞青云。

陈大人呢?

陈大人

他的看法和另外两位大人不一样,其实是希望庞青云能够尽快拿下苏州和南京,但是他没有粮草,也没有人马了。

陈大人只能从内心和精神上去理解,并支持庞青云。

结果庞青云还是凭借自己的本领或者说运气吧,说服了姜大人手下的何魁,得到了10天的粮草,一举拿下了苏州和南京。

这样的做法,无疑让陈大人无比的高兴。

所以陈大人也是继续一路点拨庞青云,并把庞青云带去面见慈禧太后。

去见慈禧太后的过程当中,需要从宫门之外走到朝堂。

陈大人一边领着庞青云走进来一边说:

你是不是在想从宫门外走到这儿需要多久?

年轻时候,我头一次站在宫门外也是这么想。

可等真的走到这儿,已经是两鬓斑白,用了整整30年,可惜啊,走不动了。

陈大人带庞青云面见慈禧太后

陈大人这段话,无疑是在提示庞青云,想要在朝廷有立足之地是多么的困难,自己花了30多年,也就是这样子,再也上不去了。

但是庞青云根本没有心思听,他的眼中只有朝堂,而忽略了其中的过程,他的眼睛直直的望着前方朝廷朝堂的最高处。

其实这个细节已经暗示了庞青云的结局,他不注重过程,只想看到理想的结果,或者说太渴望于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期盼着那一份权利。

陈大人带庞青云见完慈禧太后之后,三个人坐在一张桌子上。

其实是狄大人和陈大人想拉拢庞青云,但是庞青云不上道。

陈大人还说了一句话:要想有所作为,庞大人,你得好好活着。

这也是对庞青云的一种提示,意思就是虽然你已经被封为了总督,但还会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个过程当中难免会发生什么意外,你得小心。

都提示到这个份上了,庞青云还是不上道。

庞青云最后的结局是,慈禧太后点头同意在上任之时对他进行了行刺。

最后的阶段,陈大人还是说了一句话:庞青云是个人才,但不懂为官之道。

陈大人还是非常爱惜庞青云的才华的,并且一直想着力培养庞青云,他希望庞青云活着,但庞青云始终不上道。

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过于理想化,所以分辨不清楚朝廷的形势。

陈大人之所以一直想培养庞青云,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陈大人可能是一个办实事的人,他可能有着与庞青云一样的理想,也想要老百姓都过上安定的生活。

从那一句要想有所作为,庞大人得好好活着就可以听得出来。

道不同不相为谋嘛,所以陈大人一直在培养庞青云,可能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至于另外一个原因嘛,当然是为了自己。

因为在三位大人当中,陈大人的品阶比姜大人要高,但奈何手上没有人,处处被姜大人压制。

所以陈大人可能在朝廷有一些说话的分量,但在地方却没有姜大人那样的实力,所以人马和粮草没办法与姜大人抗衡,就会被姜大人拿捏。

为此陈大人一心想要培养自己的人马和统帅,就像姜大人有何魁的魁字营一样。

如果庞青云处处听着陈大人的安排,或者说庞青云成为了陈大人的人,那么陈大人则不会被姜大人压制,而能够很好对其进行抗衡,朝廷的格局就不一样了,陈大人想办点事也会更简单。

所以【投名状】啊,本质上庞青云是牺牲品,是朝廷格局平衡与三位大人权力角逐的一个牺牲品。

陈大人虽然惜才,但也没有办法,因为凭他一个人的能力,救不了庞青云。

这也印证了电影当中的一句台词,一个篱笆三个桩啊,姜大人不在都不热闹了。

喜欢文章的家人,记得点赞关注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