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影视

上影节主竞赛入围名单来了,王俊凯、黄渤角逐影帝,粉丝已躁动

2024-05-31影视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

文|略略略修素土

编辑|略略略修素土

无论是否承认,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入围名单引发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有人说,这不过是娱乐圈的一枚"小糖豆"而已,但就我个人而言,这份名单折射出了中国电影崛起的力量,值得被严肃对待。

开门见山且别扭

四部中国电影入围,六位华语影星角逐金爵奖影帝 ,对于发展迅猛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这本该是一枚沉甸甸的奖赏。然而,不知为何,当一些网友打探到导演和演员的具体阵容后,反而如遭雷劈,怨声载道:

"管虎又来了?彭于晏和倪妮组合也太没新意了吧?"

"葛优和王俊凯的搭配也未免太奇葩,这不是在拿喜剧开涮吗?"

质疑和原因分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大家太"高估"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地位。所谓的"国际",不过是比国内影展多来了些外国片而已,其实真正的"国际一流"影展从来都集中在欧洲和北美。以此为标准去衡量中国电影人的作品,未免有些勉强和不近人情了。

同时,在我看来,影评人和普通观众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分歧。影评人往往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和创新性,而普通观众则更看重影片的娱乐性和可看性。

所以,对于一些被质疑为"老套"的剧本或明星阵容,评委们其实未必那么看重,但在观众眼里就可能显得让人乏味和无趣。

客观追溯事件始末

为了让读者对这次争议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我们有必要追溯一下事情的整个过程。事实上,这份由14部影片组成的主竞赛单元入围名单,早在5月18日就已经由上影节主办方正式对外公布。

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有【刺猬】、【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成年人】、【再见德国坦克】;来自香港地区的有【逃犯】;台湾地区有【阳光俱乐部】。

从导演和主演的陣容来看,无疑是集中了国内国际的顶级资源。比如说:

"徐克执导的【阳光俱乐部】,阵容包括梁朝伟、张艺谋、陈可辛等知名导演担纲主演"

"李安执导的【星星在等我们】则是他时隔6年的又一力作,主演包括梁家辉、章子怡等一线演员"

另外,此次入围名单还体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主竞赛单元首次出现两部中国香港导演执导的影片,且香港导演数量占比高达30% ,可谓是前所未有。从这个角度来看,上影节主竞赛单元对华语片的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观点介绍与反问

面对如此阵容,理应备受肯定和期待。然而,为什么最终却会引发如此热烈的非议?到底是影评人太严苛了,还是普通观众的期望值过高了?

深度解析根源

我个人认为,产生这一争议的根源,是对"国际影展"本身性质的误解。很多人似乎认为,国际影展就应该像奥斯卡那样,只有最优秀的作品才能入选。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际影展都不可能完全做到客观公正,它也不可能只重视艺术性,而完全忽视商业性和娱乐性。

比如说柏林电影节,它有着很强的政治倾向性。很多入选影片的标准往往不只是艺术水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现实。

而威尼斯电影节虽然重视艺术性,但对大制作的商业片也是欣赏有加。所以说,将"国际影展"等同于"纯艺术"或"非商业化",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再者,中国电影产业无疑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要摆脱"艺术小作坊"的阶段性特征,离不开一个逐步孕育并培养的过程。

每一个重量级的导演和明星,都曾经是小明星、新人,都需要有一个发展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一个国家级综合性影展,不应该拘泥于影评人的"艺术化"标准,而是要更多关注影片的国际化包装和导演团队的建设培养。

一个成熟而有分量的国家影视产业,必然需要在经济上做到有足够的规模,在艺术上有足够高的造诣,在人才上有足够好的培养机制

如果过于追求所谓"艺术性",反而容易陷入小众化和同质化的误区。所以,上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入围标准是否"降低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扮演着培养和孵化新人新作品的角色,为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未来前瞻与应对

展望未来,上海国际电影节必将成为中国与世界影坛交流和对话的重要窗口,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赢得更多曝光度和认可度贡献力量。

但与此同时,它在扮演着另一种角色———培养和孵化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导演和演员。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和机遇并存,需要保持定力和耐心。

网友热议与观点

这件事情很快就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网友认为:

"虽然阵容未必创新,但这至少说明了中国电影人正在努力打造有质量的商业大片,这本身就值得肯定。"

"中国电影想要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当务之急是先量的积累,质的飞越总是需要漫长过程的。"

"上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的标准,就是对中国电影人的一种褒奖和鼓舞,体现了'以我为主'的自信心态,何须那么卑躬屈膝?】"

也有网友持不同观点:

"明星导演和流量小生的组合,放在任何一个国际影展都很难服众,这就是为什么遭到质疑的原因。"

"如果连一个国家级影展的评委们都看不上,这些所谓的'主力阵容'将来在国际影坛能有什么出路?实在是可笑。"

"高投资、娱乐化的商业大片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抛弃艺术性。中国电影要走得更远,平衡两者才是正道。"

总结要义

归根结底,上影节主竞赛单元入围名单引发的这场争议,从更深层次来看,实际上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进程中一个正常的阵痛

在国际影展的评判标准日趋艺术化和小众化的今天,中国电影人正在努力寻求一条能够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发展之路。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也需要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欣赏和支持影视界的新人新作。

一代新人换旧人,正如春秋更叠,只有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才能让中国电影这座孤傲的高楼日益巍峨

让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部部具有独特中国气派、中国智慧的优秀影视作品,必将重新定义国际影坛的审美标准。那个时候,今天的争议或许就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推手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