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歼敌一千自损八百」,我军旅长和团长拔枪相向,3点血的教训

2024-05-11军事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46年的古山之战是一场激烈的军事对抗,为期七天的血战带来了一连串疑问。独立旅在这次战役中付出了巨大代价,虽然毙敌700人并俘虏同样数量的敌人,但自己也有1080人伤亡。这是否真的是一场「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代价?这样的高昂付出是战术上的错误,还是战略上的失误?

一、战役背景与初期交战

1946年5月13日凌晨,随着天空中残留的夜色渐渐淡去,独立旅的士兵们在密布的阴云下集结完毕,开始了对古山的总攻。炮火在前线的黑暗中突然点亮了战场,导致周围环境在炮声和爆炸的震动中变得一片混乱。此时,70团和66团的士兵们在敌军的火力网中艰难前行,密集的机枪扫射和炮弹的轰击使得两团在初期遭受了严重的火力压制。

70团的士兵们在重重火力下寻找掩护,迅速在战地上铺设沙袋和临时掩体。他们的机枪手快速部署,以掩护突击小组的行动。在炮火的支持下,这些突击队员带着手榴弹和冲锋枪,向敌军防线的薄弱环节发起冲击。一波又一波的尝试中,70团的士兵们不断调整战术,终于在猛烈的战斗后找到了突破口,成功破坏了敌人的防线。

与此同时,66团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他们的士兵在枪林弹雨中前进,利用地形和夜色的掩护,逐步推进。在连续的火力打击和反击中,66团逐渐压制了敌人的前线防御,与70团一道,在激烈的交火中逐渐突破了敌军的阵地。

在这两团艰苦奋战的同时,65团的第三营也展开了行动。他们的目标是黑水区域,这是通往建平方向的关键点。第三营的士兵们在夜间利用其优势,迅速接近黑水。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突袭和迂回战术,他们成功地攻占了黑水,为独立旅向建平的进一步推进打开了道路。

随着天色逐渐明亮,战斗的烟尘与晨雾交织在一起,独立旅的指挥官从临时指挥所观察战场情况。通过无线电和信使,他们调整部队的部署和战术,确保每个单位能在接下来的行动中协同作战。

二、古山城攻坚战的艰难

在5月15日夜幕降临之时,古山城周围笼罩着紧张而沉重的气氛。独立旅的士兵们整装待发,准备发起对古山城的第二波攻击。随着夜色的加深,战斗的序幕再次开启,独立旅的指挥官们下达了前进的命令。

66团的第一营和第三营负责主攻方向,他们的目标是古山城的北门。夜色为他们提供了一定的掩护,士兵们携带着沉重的云梯悄然前移。在静谧的夜空下,只能听到他们行动时的低语和装备摩擦的声音。他们到达城墙下时,迅速展开云梯,准备进行攀登。然而,正当云梯即将架设完成时,敌军突然在城墙上投掷下火油和灼热的沸水,猛烈的火力迅速点燃了云梯,并对攀登的士兵造成了重大伤害。一次又一次的尝试被迫中断,每一次攻击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与此同时,70团的部队聚焦于古山城的西门,他们带着爆破工具和重型火器试图破门而入。随着他们向城门发起冲锋,敌军在城墙上布置的机枪和炮兵位置开始对他们进行猛烈射击。弹雨如注,土石飞溅,70团的士兵们在尝试接近城门的过程中遭受了沉重打击。尽管他们努力使用烟幕和掩体策略来保护自己,但敌人的火力过于强大,多次尝试冲破防线均告失败。士兵们在火线上前仆后继,但城门依旧坚不可摧。

随着夜色加深,古山城的守军利用高地优势和坚固的城墙防御,对独立旅的攻势构成了有效的抵抗。独立旅的炮兵试图对城墙进行炮击,希望通过连续的轰炸打开一条进入城内的通道。然而,由于城墙的坚固和敌军的有效应对,炮击效果有限,未能在城墙上造成决定性的破坏。

战斗持续至深夜,独立旅的士兵们在一次次攻击失败后,暂时退回到预定的集结点,重新评估战术和调整部队配置。他们对装备进行快速修复和补给,准备在黎明前再次尝试攻城。这一夜,古山城外的战火映照着天空,炮声和呐喊声此起彼伏,展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攻防战。

三、战役结果及伤亡

这场战斗历时7天,最终以独立旅毙敌700人,俘获700人的战绩收场,但付出了1080人的伤亡代价,这一数字深刻地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与代价。

更为严重的是,在敌军的强大防御下,162团团长易惠成功率领包括特务连在内的300多人从战场逃脱,这一行动不仅显示了独立旅在封锁和追击上的不足,也凸显了战场上信息沟通和战术执行的缺陷。易惠的逃脱不仅意味着独立旅失去了削弱敌军指挥结构的机会,同时也为敌军留下了反攻的潜在力量。

这场「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役最终使独立旅对自身的战术和策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战后,独立旅对古山战役的战术部署、火力配备、部队协同作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与评估,以期在未来的战斗中能更好地减少伤亡,提高作战效率。

四、领导冲突与士气问题

在古山之战结束后,独立旅对战斗的回顾和分析中,特别聚焦于战役中存在的包围圈漏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独立旅旅长张德发与70团参谋长霍成忠之间的矛盾突显了出来。战后的评估会议上,张德发详细审查了战斗中的各项决策与执行情况,尤其是包围圈的设置和维护问题。

在会议中,张德发直指包围圈在某些关键时刻的失效问题,特别提到了70团在执行封锁任务时的不足,认为这是导致敌军突围成功,部分高级官兵得以逃脱的主因。由于事态的严重性和战后对失误的高压态度,张德发的情绪显得尤为激动。在讨论过程中,他面对霍成忠时越发严厉,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张德发失去了控制,对霍成忠进行了肢体攻击。

此举在会议现场引发了强烈的反响。70团团长吴瑞山,作为霍成忠的直接上级,对张德发的行为感到难以接受。他立即站出来阻止了冲突的继续升级,并在场面上对张德发的行为表示了严重的不满。吴瑞山的反应极为强烈,甚至在现场拔出手枪,准备在必要时保护自己的下属,这一行为让现场的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幸运的是,此时独立旅的政委谢镗忠和团政委王星迅速介入,他们及时上前将张德发和吴瑞山两人分开,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政委们的及时干预为紧张的现场带来了暂时的平息,但此事件的影响远未结束。

五、战术与战略的反思

古山之战的激烈和艰苦不仅考验了独立旅的战斗力和意志,更深刻揭示了我军在当时面临的一系列战术和战略问题,这些问题在战后的分析和评估中被逐一突显。

首先,关于重火力的严重不足问题,独立旅在古山之战中的经验尤为痛苦。由于缺乏足够的火炮和迫击炮支援,独立旅在攻城初期便遭受了敌军火力的强烈压制。古山城周围的敌军阵地坚固,配备了大量的重机枪和炮兵,其火力网覆盖了所有可能的进攻路线,使得独立旅的步兵部队在没有有效压制火力的情况下,难以有效接近和攻击敌阵地。此时,如果没有杨、苏纵队炮兵连的及时到达和支援,独立旅所面临的困境将更加严峻。这些炮兵连的到来为独立旅提供了急需的火力支援,使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敌人的火力点,为步兵攻击提供了窗口。然而,这一支援虽然及时,但也暴露了独立旅自身火力建设的短板,强调了未来必须增强自身火炮力量的迫切性。

其次,战斗部署上的缺陷同样是此战中的关键问题。由于事前对古山城内的火力配置侦察不足,独立旅在实际攻坚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预料之外的困难。敌军在城内的火力点布置巧妙,且多处藏身于难以预料的位置,这直接导致了独立旅的攻坚步伐异常缓慢。在城墙、建筑和地形的掩护下,敌军能够有效地执行延迟战术,耗尽攻方的时间和资源。这一问题在战后被特别指出,认为必须加强对敌方防御系统的侦察和情报收集,以确保战斗部署的精准和攻击的有效性。

最后,协同配合问题在古山之战中也表现得非常突出。70团作为热辽军区的「直属部队」,享受了某些特殊待遇,这在部队内部引起了不少不满和摩擦。尤其是在紧张的战斗环境中,这种内部的不平衡可能导致指挥链的混乱和协作效率的下降。张德发旅长对70团的特殊待遇持有异议,这种情绪在战后的冲突中有过激烈的表现。

参考资料:来自 中共朝阳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 寸土必争[M].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