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胆忠心报祖国,解甲归田无人问
英雄!究竟是个怎么样的词呢?在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对于英雄的定义似乎都大抵相同——那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仁人志士,都是英雄。
对于英雄我们又该怎样对待呢?是空喊一句:致敬英雄,向英雄学习,还是应该将其落到实处?
离世前最后的敬礼
他曾在中越两山轮战中参加战斗100多次,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转业后抢救落水者6次,勇斗小偷三次。 41岁时因没钱治病女儿辍学,欠下5万元巨额外债,去世后妻子只能靠捡煤渣打零工还债养活一双儿女。
在去世前,当记者提议为他拍一张照片时,他嘱咐妻子为他换上了一件整洁的军装,用尽最后的一丝力气, 向所有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也是他留在这世间的最后一个军礼。
1963年,余泽忠出生于重庆长寿县黄葛乡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981年刚刚满18岁的他就参军成为了21军61师181团2营6连的一名战士,之后因战斗素质强,担任6连二排一班班长。
1985年余泽忠与妻子相识并结婚,可还没过几天安稳日子,部队就打来了命他火速归队的电话。余泽忠只得丢下新婚的妻子赶回部队。随后在军区组织的各兵种协同作战中,余泽忠因表现出色荣立三等功一次。
此时正是中越两山轮战期间,各大军区轮番前往老山接替作战。同年12月兰州军区接到了前往老山作战的命令,余泽忠随部队来到了老山战斗前线。
为了防止越军趁机反扑,余泽忠奉命坚守与越军相隔仅300米距离的八里河东山负17号阵地8号哨位。
前线的战士们对八里河东山负17号阵地有一个特别的称呼——八十年代的上甘岭。「艰苦」这两个字根本不足以形容这个阵地,在这里就连再平常不过的蔬菜,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两顿,其他的就更加不敢想象了。
每天,余泽忠只能带着战士们躲在猫耳洞中。猫耳洞其实原本不叫猫耳洞,他的前身叫单兵防炮洞,后来经过战士们的改进后,因其形状像猫耳朵才有了猫耳洞这个名字。
于内, 猫耳洞常年潮湿闷热,皮肤溃烂,嘴唇干裂几乎伴随战士们整个坚守过程。于外,不知道敌人的炮火什么时候就会落到自己头上,生死难料。
生活用品只能靠军工运送,前往猫耳洞的路经常遭到越军的炮轰,运送困难,他们经常面临着断水断粮的境地,蛇虫鼠蚁更是常客。
1986年7月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月,终日的大雨连续下了十多天。越军818团趁机于24日夜间兵分三路向负17号阵地发动突然袭击,其中一路敌人的目标正是余泽忠所在的8号哨位。
最先发现敌人的是战士牛先民,当得知敌人正在靠近时,余泽忠迅速组织战士们迎敌。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了他们身旁,牛先民被炸得肠子从腹腔流了出来。
敌人密集的炮火封锁了下山的路,余泽忠顾不了那么多,背着牛先民顶着越军的狂轰滥炸,狂奔30多公里,及时将牛先民送到了战地医院。
事后,牛先民曾多次表示:「没有班长余泽忠就没有今天的牛先民。」战后余泽忠荣立二等功一次。
在接管负17号阵地8号哨位后的8个月时间里,余泽忠参加了大大小小100多次战斗。
为了抢救受伤的战友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穿梭在敌人的炮火封锁下,三次被敌人的炮火击中身受重伤,这也为他留下了终身残疾——左胳膊明显比右胳膊短了一截。
在部队的6年间,余泽忠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1987年末,余泽忠从部队转业,被安排到重庆钢铁集团工作。
然而,在生活面前无论你是英雄还是平民,始终逃不脱命运的摆布,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下,余泽忠也成了千千万万下岗工人之一。
军人总有一股不服输的劲,面对生活的磨难,余泽忠没有气馁,更没有向国家提过一次要求,而是在朋友的建议下去了昆明打工。
只要能赚到钱,干什么都可以, 他先后当过工地小工,饭店清洁工,甚至是在街上摆摊叫卖的水果小贩。
戎装虽解,军魂永驻,阵地已改,初心犹在。
1988年1月,余泽忠和战友程志光一起乘车外出办事,在车辆行驶途中,余泽忠看见有三个小偷把手伸向了一位老人衣兜里。很多都选择了漠视,余泽忠大喝一声:「你在干什么?」
三个小偷立马掏出明晃晃的刀子,指着于泽忠:「你少管闲事,小心老 子的刀不认人。」
余泽忠并没有被小偷的刀吓住,他和程志光对视了一眼,迅速朝小偷扑去,三下五除二将三人制服。
事后,老人对他们千恩万谢,那是老人攒了不知多久,准备去给重病的老伴买药的钱。
还有一次,余泽忠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听见远处传来了求救声。原来是一位父亲带着女儿来江边游玩,不小心跌进了江里。余泽忠没有丝毫犹豫一纵身扎进了冰冷刺骨的水中。
当他拼尽全力将父女二人推出江面时,自己早已没有力气,被湍急的江水冲到了离家10几里外的地方。
当余泽忠挣扎着从冰冷的江水中爬回岸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妻子在家早已焦头烂额。
在余泽忠中短暂的人生中,他曾先后6次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江水中救助落水者,3次从扒手刀下为失窃者夺回财物。
尽管一家人只能居住在面积不足30平米,每月50元租金的出租房内。生活简直都无法用贫穷两个字来形容,但当他看到那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时,仍然会将自己省吃俭用的钱来接济他们。
都说 好人命不长,祸害遗千年!这句话在余泽忠身上真的应验了。
2003年,余泽忠总是感觉腹痛,但作为军人战场上的伤痛远胜于此。
起初他并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腹部越来越痛,在妻子的强烈要求下他才来到医院做检查。
检查的结果让一家人如坠冰窟, 他患上了肝硬化。
为了给余泽忠看病,妻子四处借钱。正在上初一的女儿为了省钱给父亲买药,也不得不被迫放弃了学业。
余泽忠身边的人纷纷劝他向国家申请救助,可他拒绝了,他说:「我是军人,不能一有事情就找国家帮助。」
妻子把该借的,能借钱的地方都借过了,并为此欠下了高达5万元的债务。但余泽忠的病却还是一天天在恶化,无奈之下,他选择了放弃治疗,悄悄回家等待死亡的到来。
当他的战友们在得知他生病的消息后,纷纷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你30、我50 、他100的。还有一位战友甚至将自己向单位买 断工 龄的全部7000块钱一起捐给了于泽忠。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这个面对生死难料的战场都未曾哭过的男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尽管战友们为他筹集了一些医药费,但这对于余泽忠来说任然无法填补这个巨大的窟窿。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病继续拖累家人,无奈之下余泽忠选择了放弃治疗。
2004年6月22日,当记者在一家小诊所见到余泽忠时,他也被病痛折磨的双眼无神。当记者提议为他照张相时,他让妻子为他换上一件整洁的军装,用尽最后的力气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这也是他留在这世上最后的一个军礼。
余泽忠去世了,去世在上有老下有小的41岁。在弥留之际他始终放不下妻子儿女,他有三个心愿。
其一,希望一双儿女能继续读书;
其二,希望妻子能代他照顾年迈的父母;
其三,希望妻子能找一个好人家过后半生。
最后, 余泽忠还将自己的眼角膜以及身上有用的器官全部捐献给那些用得上的人 ,即便是死了他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4年6月22日下午3点20,余泽忠走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灵堂是用简陋的花篷布临时搭建的。
余泽忠遗体火化后请不起送葬车队,他生前的战友们在大街上临时拦下了几辆出租车, 红色的出租车显得尤为扎眼。
他的骨灰也只能安放在老家山上,在石壁上凿出来的小石洞里。
他走后, 妻子带着一双儿女靠着捡煤渣,打零工一边还债,一边艰难度日。
余泽忠的一生是短暂的,可他的一生又是何其伟大!他无愧于军人这两个字,也无愧于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 可我们却有愧于他,假如从来一次,于泽忠还会选择的人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