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陆地神盾625:「无人机杀手」,俄美都不是对手

2024-06-19军事

前言

随着智能化战争的发展,一个国家如果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那说明这个国家已经无敌了。

而制空权的获得,首先要有超强的 防空系统。

特别是对于神出鬼没的无人机,更要有精准的敏锐跟打击能力。

而中国的 625防空炮 应运而生,且被国际赞誉为陆地神盾、」无人机杀手「,就连俄美这样的军事强国都不是对手。

无人机的前世今生

无人机 作为一种全新的飞行器,其历史并不算太久远。

但就在短短几十年间,它已经悄然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战争方式。

最早的无人机其实是在二战时期问世的,当时是被用作靶机训练。

那会儿的无人机相当简陋,只是一架固定翼小型飞机上装了遥控装置。

但随着无线电和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也逐渐「长大」了。

到了20世纪60年代, 无人机首次被用于现代战争。

在那场影响深远的越南战争中,美军便大量使用遥控侦察机执行战场侦查任务,为地面部队的行动提供关键情报支持。

相较有人驾驶的侦察机,无人侦察机无疑拥有更多的优势: 更高的生存能力,也不必为飞行员的生命安全操心。

这一点对于执行那些高风险侦察任务来说,实在是天生的利器。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导航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的性能和应用范围都在不断扩大。

如今的无人机不仅有多种机型可供选择,包括固定翼、旋翼和垂直起降等,而且可以执行多种任务,除了侦察外还可用于打击、电子战、通讯中继等。

武装无人机的出现,更是彻底改变了战争形态。

以往战斗机飞行员需要亲自进入敌方防空范围内,接受各种来自地面的防空火力威胁。

而现在,操控员只需坐在遥控室里,就能指挥武装无人机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这种 「无去无回」 的打击模式,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生命风险。

不过,无人机的用途绝不只局限于军事领域。

如今民用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电力线路巡检、建筑工程测绘到专业摄影摄像,再到农林渔业植保作业等,处处可见无人机的身影。

由于体型小巧、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优点,无人机正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新宠」。

然而,就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无人机的发展道路也并不一帆风顺,它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隐患。

比如消费级无人机作为「新型空中交通工具」其使用规则界限并不明确,极易滥用;而且无人机也有可能被人为操控后导致安全事故等。

可以说,无人机无疑是当今科技前沿的一大创新成果,但它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新情况和新课题。

625系统 —「陆地神盾」

对于那些肆意侵扰的无人机,中国军队可没有坐视不理。

早在2016年,一种神秘的新式地面武器就已在中缅边境亮相,并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引起广泛关注。

那就是被亲切称为 「陆地神盾」 的625防空炮系统。

一看外形,就知道它来头不小——6门25毫米火神加特林机炮并联而成,无疑是一门彪悍的「杀手锏」。

其实,625并非国产新型号,而是源自前苏联时期的一款地面防空装备。

不过,在中国军工人员的改进手中,这款「老朋友」却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经过国产化改造,625不仅在口径、射速、供弹量等方面有了大幅提升,而且还被赋予了全新的反无人机作战能力。

在配备有射控雷达、红外热成像搜索仪等先进设备的加持下,625系统可以快速捕获和跟踪低慢小空中目标,并予以精确打击。

不仅如此,作为首款专门应对无人机威胁的国产防空装备,625的智能化程度也令人咂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使其能对已锁定目标自行评估威胁等级,并根据不同情况自主选择最佳攻击手段。

凭借出众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625系统可谓反无人机领域开了先河。

正如专家所言,「625就是一款为杀死无人机而生的'怪兽'级利器」。

2017年10月,625首次在国内某城市进行了全系统联调联试。

随着一声令下,6门机炮陡然上膛,射速高达5400发/分钟的火力在瞬息万变。

尽管训练只是实弹打靶,但眼见那排排「钢铁臂膀」有力摆动,射出的炮弹在空中形成一道密集的火线,任何飞行目标一旦被它锁定,活路就只有投降了。

究其根源,625防空炮之所以能有如此出色的实力,与其「家世」的渊源分不开。

这款神器的前身,其实就是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中国军队立下赫赫战功的六五式高射机枪。

当年,这种枪就被誉为「陆军飞机的噩梦」。

从朝鲜战场到跨越70年后的现代化战场,625系统堪称是那支「飞机杀手」的一代「传人」。

只不过如今,它的「猎物种类」变成了更加多样化的无人机目标而已。

面对突飞猛进的无人机技术发展,中国军工人员提前做好了应对准备,凭借智能化的思路和理念赋予「陆地神盾」以全新的战斗力。

可以说,625就是中国军队对抗新型空中威胁的有力回应。

那625跟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又如何呢?

625 vs 国外同类产品

无人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让中国感到了来自空中的新威胁,同样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高度重视。

为了遏制无人机的肆虐,各大国都在积极部署针对性的防御装备,而在这一领域中,美国和俄罗斯可谓是领衔者。

美军的「反无人机大杀器」便是著名的斯崔克,其主要由一台雷达和两挺20毫米机炮组成。

不过,究其本源,它其实就是改装自陆军的通用型防空火炮。

通过增加反无人机模块,它被赋予了可同时跟踪和打击多个目标的作战能力。

2016年的「环太军演」中,美军就曾现场展示过斯崔克的过人实力。

在某次联合演练场景里,一队小型和微型无人机被安排来「扰乱」炮兵阵地。

不料,那炮手们只是简单操作了几下,铺天盖地的火力就从四面八方砸了过来。

转眼间,一架架无人机便被打的粉身碎骨,无处遁形。

「快、准、狠」 的火力压制,是斯崔克系统最大的看家本领。

不过,它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靶标捕获能力略显单薄、射程有限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战场适应性。

与美国的相比,俄罗斯的柳叶刀防空炮更像是一款「全能型」选手。

这种装备不仅继承了前苏时代钻地弹系统的坚实底子,同时也融合了当今先进的雷达、电子对抗和制导技术。

凭借精确的目标识别和智能跟踪能力,柳叶刀可对各种类型的空中目标展开精确打击,无人机自然也就囊中之物。

与往常的绝杀不同,这款系统还具备对目标实施硬杀与软杀的双重选择——通过微波武器或运用电子压制等非致命手段,对敌方无人机进行「点杀」。

遥控无人机一旦被「;柳叶刀系统捕获并锁定,就再也无法摆脱命运的羁绊了。

有俄媒曾预言,「在遭'柳叶刀'打击后,那些强大的无人机也将会蒙受难以想象的下场,可能根本无法重现原貌。」

面对来自美俄的「压力」,中国推出625也可谓是应势而生。

作为亚洲第一款专打无人机的智能化防空装备,625挺进了这一新领域的最前沿。

在对比中,不难发现625并不像「柳叶刀」那般智能化程度极高,也缺少多样的打击模式,但在火力密集方面却又高踞美国之上。

专家称,如果同时面对多个威胁源,625将游刃有余,完全可以同时接管锁定和摧毁众多飞行目标。

「摆平」无人机这张王牌,足以令625在与欧美同类产品的较量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工程技术的层面来说,625之所以能有如此出色表现,得益于我军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的工艺革新和创新运用:

比如无源相控阵雷达技术的应用,不仅使625系统可瞬间监控四周300度范围内的所有空中动静,而且能精确描绘陆空目标战场部署态势。

此外,基于人工智能及安防视觉技术赋予的智能感知和实时评估功能,也使得625具有了主动出击的能力;再有核心射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

种种新技术在625系统中的高度融合,无疑将令那些肆无忌惮的无人机陷入「六面楚歌」的被动局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