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罗斯公开了一个战场指挥视频,在这段视频里面清晰地展现了俄罗斯人目前是怎么在乌克兰前线和乌军交手的。
视频中,俄罗斯的一个疑似是营级的指挥部,通过无人机对一辆坦克和两辆装满了步兵的步战车组成的一个合成排进行指挥。主要目标是让这些装甲单位,从前线出发携带士兵通过数千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掩护他们躲过乌军的地雷,炮击,然后抵达和乌克兰的交火线附近,把步兵藏在这里。
在整个行动中,俄军使用一个旅级别的情报支援能力和战场前线炮火支援能力,掩护这个合成排进行机动。尽可能帮助他们跨过无人区,进入到交火线隐藏起来。
这种作战方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主力部队可以在进攻之前绕过危险的无人区,缩短进攻开始后,军队进攻的距离。
伴随着战争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呈现出了一种一战plus的状态。交战双方的无人区由于精确打击手段和远程打击手段效率的提升,其面积已经提升到了以千为单位。
大规模单位是不可能跨越无人区的,小规模单位在各种精确打击火力的攻击之下也显得非常脆弱,所以俄罗斯人搞出来了这种通过装甲单位掩护军队跨越无人区藏到接触线,然后等总攻开始后暴起发难的战术。
而这个战术非常成功,我们可以看看最近俄罗斯和乌克兰给出的战线地图,俄罗斯方面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军队蚂蚁搬家式的转移之后,首次发起了一轮大规模进攻,这轮进攻已经成功打穿乌克兰军队的防线,部分军队深入到了其防线的腹地,给乌军的整体调度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可以说俄罗斯人在两年的战争中找到了一条适应目前俄罗斯军备水准的信息化战斗模式。
事实上俄罗斯人搞出来的这个新战术,你要是说完全是他们首次开发的,倒也不尽然。这种通过掩护,把军队化整为零绕过敌人火力覆盖的无人区,直接进入和敌人的交战线的战术,当年我国志愿军在朝鲜和美国人作战的时候也使用过。
最典型的就是在上甘岭战役期间,我国使用坑道的方式,绕过美国人通过炮击和空袭制造的火力无人区,把军队化整为零藏到和美军的交火线上和美国人进行作战。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美军的空中和火力优势。
毕竟当时那个年代美国人是没有钻地弹的,没有办法直接消灭掉我军挖掘的通往交火线的坑道。如果不打坑道,直接绕过坑道攻击我军后方,那么就会受到前后夹击。如果直接和坑道死磕,那么我军就能通过坑道掩护,源源不断将军队送到前线和美军进行战斗。当然这只是我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使用的战术之一。
这种战术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种可以对步兵进行保护的力量,将军队分散送到敌人面前,绕过火力压制区和敌人进行贴身肉搏,瓦解敌人的火力和空中优势。这种保护性的力量可以是坑道,也可以是坦克和装甲车。总之一句话,不能让士兵在进攻的时候用肉身去扛炮弹和导弹。这个战术的出现,可以说是对坦克无用论或者是装甲无用论最好的讽刺。
当然,这一战术并不是没有反制的措施。同时该战术也有继续改进的空间。
首先我们说反制措施,最好的反制措施就是使用大量的弹药对移动中的小队进行攻击。受限于目前俄罗斯指挥链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不如我军和美军。所以想要执行这种小规模合成化作战,需要一个营,甚至是一个旅级别的指挥资源和情报资源进行掩护。那么防卫方如果可以调动旅级别的炮兵对其进行覆盖打击,自然也就能化解这一战术。不好意思目前我国最不缺的就是炮弹,我们和乌克兰那种炮弹得数着打的国家不一样。
而这也引申出了改进空间。如果一支军队的无人机数量足够多,指挥链足够先进,信息化技术足够高,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一个营可以同时指挥几个甚至是多个同样级别的小型作战,也就是说从单线程变成多线程,让多支军队同时渗透到两军的兵线交锋的位置。这样就能让敌人的火力变得手忙脚乱。
俄罗斯人能打到今天,他们的工业实力和动员能力确实占据了不少的功劳,但是在战术上面他们也是在不断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