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人造山工程:靠什么防御钢铁洪流!

2024-04-03军事

俯瞰我国北方地区,绿色区域是海拔不低的一众山脉,黄色区域是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沙漠。如果北方的机械化集团军自北向南推进,最有可能的线路将有两条。西侧可沿黑河流域一带逼进酒泉,后续沿河西走廊一线往纵深发展。东侧则可沿二连浩特、乌兰察布、张家口一线直逼燕山山脉,在突破燕山一带防御之后直抵北京。

但机械化集团军要想突破燕山防线其实并不容易,暂且不说崇山峻岭的地形,京师周边最关键的位置自然也是防御最强的区域。而恰恰西侧进攻集群拥有更大的战术灵活性,一旦装甲洪流进入河西走廊,整个华夏大地将陷入很大的战略被动局面。但西侧进攻线路也存在其致命弱点。

我们来看地图,在酒泉北侧至中国蒙古国边境一线,不是茫茫戈壁就是浩瀚沙海,这里是不折不扣的生命禁区,数百公里范围内没有水源补给,可想而知这里是极其不利于行军交战的。因为一个坦克乘员组一天的耗水量,包括车辆冷却用水、人饮用水大概在300公斤左右。

以1943年苏联机械化集团军的编制来算,204辆坦克、246门迫击炮,总计15000人的队伍,一天的耗水量靠运输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更何况不止一天。但恰好就在酒泉额济纳旗一线,有一条名气很大,流量却很小的河,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弱水就在这里,地理上我们称其为黑河流域。这也正是人造山工程集中在这一线的根本原因。

控制水源、打击补给线,这才是阻击的最好办法。这是一个名为五号山的人造山工程,它由山体、人工岛和人工河三部分组成。山体正面宽度400米,纵深200米;人工岛正面宽度650米,纵深520米。50米宽的人工河仅在南面留有一个通道出口。

在山体的南侧还有很多残存的军事设施,这很可能是炮兵阵地和营防。因为这里位于北方直射火力的射击死角,而取射火力要想打到这一位置又会将自己暴露在我方军队的火力射程中。

在主体工程的四周有大量的坑道、堑壕、交通壕等野战工事,这明显是一套典型的堡垒型配置。

按上世纪70年代战术武器的性能来说,当时的火炮射程普遍在22公里。可以看到5号山的射击火力已经可以和另外三个人造山形成相互覆盖,敌军面对的将是交叉火力,而交叉火力最强的地方恰恰就是黑河上方。

有人会说机械化集团军可以一脚油门拼死冲过去,确实装甲部队想要绕过这些人造山是很容易的,但紧随其后的后勤补给线是无法绕开的。拉高视角,在北部人造山工程片区的南侧百公里处还钉着一个人造山,它的用处是极其微妙的。

敌军的装甲集群在面临一天斜行量的水、油、弹药消耗干净的时候正好抵达这个人造山。刚刚绕过去的那些人造山片区控制了敌军补给线,拼死一脚油门冲过来的部队又刚好资源消耗到极限,这时只需要我方一个反冲击,敌方将造成极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同时一次性完成对我方人造山工程内部守备部队的资源补给,这就是人造山工程位置布局的精华所在。

其实敌军还有可能在东北方向发展另一个进攻集群,沿松嫩平原向我纵深发展,直逼山海关。但辽西走廊相对狭窄,横向宽度最窄处仅8公里,根本不利于敌军装甲集群的进攻。只要我军找到阻击的关键点位,依托周边地形进行火力覆盖,敌军要想突破辽西走廊的防御是极其困难的。

因为缺少完整的数据,大致梳理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修建的人造山防御工事分布图。从图中看除了黑河流域,其实燕山以南的北京和天津地区也有修建,这也许是为了抵御沿海而来的进攻。人造山工程是点防御的经典手法,是先辈们的英明决策。

人造山的背后是5000年的华夏文明,这里有强汉、有盛唐、有父老乡亲,有五千年的诗文不绝和心中的大好河山。星球科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