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俄国战败,日本想要赔偿,沙皇:一个字不赔,不同意接着打。

2024-03-16军事

鲁迅 在【藤野先生】里提到过,他在日本留学期间,课堂里曾放映了一部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片中,一名中国人替俄国人当间谍,之后被日本军枪毙了,一群麻木的中国人全程围观,无动于衷。

看罢后,课堂上的日本学生纷纷鼓掌欢呼万岁,唯独鲁迅沉默着,眉头拧成了一把锁。 中国人的病不在于躯体,在在于精神 。从此弃医从文。

事件的背景就是发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 一场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战争。

战争结果,沙俄惨败,日本惨胜,清朝中立。

日本人一看,发财的机会来了。

甲午战争军费花了两亿日元,清政府赔偿了四亿日元。参照既往的成功经验,这次打仗花了15亿日元,那么沙俄应该赔偿我多少呢?怎么也得30亿吧。

沙皇一听: 我要是有30亿的军费,我会停战?一个字不赔,不同意就继续打。

日本人发现老毛子不按剧本来啊,不过也实在打不动了,同意停战。

日俄战争起因

日本自明治维新改革成功后,迅速走向了军国主义扩张道路。并提出了征服世界的三部曲:「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1891年3月,俄国为了控制远东地区而宣布修筑西伯利亚铁路,日本朝野受到极大震动,认为日本的利益线受到威胁。因此,日本要想控制朝鲜及满蒙,实现其大陆政策之目的,就必须打败俄国这个竞争对手。

日本携甲午战争胜利之威,迫使清政府接受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的举动,同样深深刺痛了俄国。日本不仅迫使清政府承认了日本对朝鲜的单独控制权,而且迫使清政府割让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大片领土。沙俄早已把中国东北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马关条约】的内容一传出,俄国就迫不及待地建议法、德联合干涉。

日本无力对付三国干涉,决定放弃辽东半岛,并于1895年11月8日与中国签订中日【辽南条约】,中国以加付3000万两库平银赎回辽东半岛。 俄国不仅协助清政府赎回辽东,而且以年息4厘贷款1亿两,以助清政府偿还对日赔款。

当时日俄战争对日本方面来讲他的诉求是什么?就是中国东北利益的再分配,因为当时日俄两国虽然在东北的冲突和矛盾不可调和,但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矛盾,因为当时欧洲列强明暗的操作和斡旋,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独占东北的利益,又不能独占,现有的矛盾又不可调和,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打一架,再在中国的东北里画一个圈明确各自的利益范围。

英日同盟

在1902年1月30日,日本与当时的世界老大英国签订了英日同盟。

由于距离遥远,即使有盟约,英国也不太可能远赴重洋派兵直接支援日本,但即便如此,作为世界老大的英国同样可以以其国际影响力在各个方面上帮助日本,后来的事实也证明, 在日本最终战胜俄国这件事上,英国人是帮了大忙的。

前面利益丰厚,身后又有大哥撑腰,日本终于于1904年二月正式对沙俄用兵。

双方实力对比

日本尽管国力蒸蒸日上,但是毕竟底子太薄;

沙俄尽管日趋腐朽,但老底还比较厚。

就实力来看,日本仍然明显弱于沙俄。

对比一下日俄双方的力量:1904年,沙俄陆军:常备军总兵力约105万,但是其中将90%的兵力部署在西部地区,在远东只有正规陆军部队9.8万余人(148门炮、8挺机枪);

海军:拥有200余艘战舰,其中太平洋分舰队拥有60余艘作战舰艇(19.2万多吨)。

相比于俄国,日本实力弱小的多,陆军:总兵力约37.5万人(1140门炮),其中25万人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机枪147挺;海

军:战舰约80艘(26万多吨)。

当时的沙俄是把欧洲战略作为重点,所以在远东地区能够调动的兵力反而不及日本。

所以,对于日本来说,集中优势兵力干掉沙俄在远东地区的军队不是不可能,这仗有的打;而对于沙俄来说,只要远东的俄军能够坚守到欧洲的援兵过来,俄国必胜无疑。

双方都有一较高下之心,那么两国离开战也就不远了。

战争过程

旅顺是俄国在远东攫取的仅有的不冻港,是太平洋分舰队的主要基地。 日本必须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干掉沙俄太平洋舰队和陆上俄军(主要是中国境内的俄军)。

而对于俄军来说, 战争越拖越有利 ,所以他们的战术就是, 太平洋舰队尽量不离开旅顺港,以旅顺港上的岸上火力为依托不断消耗日本海军实力。

1904年3月上任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马卡洛夫很好的利用了俄军的优势,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不再一味躲在港中避战,而是时不时出港攻击日本海军,而当日本海军准备后撤摆开阵势与俄军决战时,俄军又撤回港内,俄军舰队始终不离开岸上炮火的覆盖范围。

这种战术让日军打又不能打,追又不能追,十分的被动。

1904年4月,日第1军由朝鲜半岛,渡鸭绿江,攻击驻扎于中国东北的沙俄陆军,俄军不敌,撤往辽阳方向;同时,日第2军, 由辽东半岛登陆,并迅速占领大连、金州等地。

于是,日军先攻占瓦房店地区以切断旅顺俄军与外围联系,俄军一败涂地,只能龟缩于旅顺要塞之中,旅顺要塞在开战前就经过加固,守军有4万人,炮646门,机枪62挺,7月底,日军以6万兵力包围旅顺,并配有火炮400门(其中攻城炮198门),机枪72挺。

双方围绕旅顺展开激烈争夺,日军指挥官乃木希典以「肉弹」战术(不计代价,拿人往里填)强攻旅顺,最终使战局逐渐转向对于日军有利(但并未彻底拿下旅顺)。

俄太平洋舰队见事情不妙决定脱离旅顺,撤往海参崴,俄军此举意在保存实力,想待俄波罗的海舰队赶到时,两舰队合兵一处击溃日本联合舰队。

但逃跑的俄太平洋舰队没跑多远就被日海军追上,俄军仓皇应战,损失惨重。 其舰船要么被击沉,要么逃往中立国被缴械,要么再次逃回旅顺。

陆战方面,日军于辽阳,沙河地区与俄军激战,战局逐渐走向胶着,旅顺方面,日本加紧对于旅顺的攻势,10月30日,日军占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203高地,并在此高地上架炮炸毁了太平洋舰队逃回旅顺的所有舰船。

自此, 俄太平洋舰队全军覆没,日军最终于1905年初迫使要塞内俄军投降,日俄战争的制海权已经掌握在日军手中。

太平洋第2分舰队

日俄战争初期,沙皇政府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后来加上黑海舰队)抽调舰船,编组「太平洋第2分舰队」,开往远东增援。这支混合舰队拥有各型主要战舰38艘,辅助舰船约20艘,下编两个大队(后来又增加1个大队),由罗日杰斯特温斯基海军中将统一指挥。

由波罗的海出发,绕过非洲好望角前往中国,途经北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海,行程18000海里(约3万公里),前往远东作战。

而后参与对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作战, 这支准备并不充分的舰队自起航那一刻起便命运多舛。

1905年5月,疲惫不堪的波罗的海舰队终于抵达作战海域,他们原计划先赴海参崴休整后再出战,但日本怎么可能给他们这个机会,早于对马海峡等待俄军。

两军交手前,日本联合舰队长东乡平八郎海军告诉日军 "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诸位尤须奋发努力。" 双方随后交战,交战结果不言而喻,日方以仅损失三艘鱼雷艇彻底击溃了俄波罗的海舰队。
海上作战,俄军已经完败。

东乡平八郎

清政府的态度


日俄战争之前,清政府就评估过两国的危险性,结果是,俄国更危险,所以,清政府的战略是支持日本打败俄国。

但是,由于俄国实在太过凶残,清政府又不敢与俄国人撕破脸,所以,清政府一直在名义上一直处于中立国状态。

但暗地里,清政府其实小动作不断,在整场战争中, 都在暗中加派人手,帮助日本人提供情报,提供补给,救治日本伤兵,甚至破坏俄军设施。

在整场战争中,为日俄两国充当间谍的中国人不计其数。就连日后的北洋军阀头目吴佩孚都曾经在此为日本人提供情报(吴佩孚被俄军抓住判处死刑,在行刑途中跳车逃生)。


此战令日本巩固了对朝鲜半岛的绝对控制,同时,又攫取了中国辽宁、吉林地区的大量利益,尤其是在旅顺港驻军的特权。这一战,令日本跻身世界列强行列。


该说说大清国了,清国当时的感受跟我们今天可不一样,不但没有感到耻辱,反而看到了希望: 黄种人是可以打败白种人 。于是,大清国开始全面学习日本,准备立宪, 但大清国不知道,他的命比沙皇还要短。

或许有人就此认为日俄战争与中国关系不大,实际上如果没有这场战争,那么富饶的东北大地很有可能成为俄罗斯的关东州;日本人拼死作战打碎了俄国人的东北迷梦,但清政府的全力抵制,又让日本收起了对这片土地的贪欲;不过日俄战争绝不是日本和俄国你争我夺,清朝隔岸观火的三国演义,更是一场让列强都卷入其中的世界大战。

停战谈判

日俄战争以后,在美国等国的撮合下,双方在【朴茨茅斯条约】上签字。俄国全权代表谢尔盖·维特伯爵得到尼古拉二世的指示:「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同意任何形式的赔偿,也不会给一寸俄罗斯土地 」。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全部权益,旅顺口和大连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罗斯转让的都是别人的土地和权益,库页岛原本是中国的转让给日本一半,钱呢一分不给。 尼古拉二世拒绝赔款,日本不服的话可以重新再战。

日本举国之力打败沙俄,却一分钱没有得到,看看大清朝可是两亿两,这差别也太大了吧。1905年9月5日,【朴茨茅斯和约】签署的当天,失望的日本民众聚集在东京日比谷公园召开国民大会,反对【朴茨茅斯和约】,民众猛烈袭击了公园附近的内相官邸,发生的烧、打事件,这就是日比谷烧打事件。

甲午战争日本赢得了两亿两,为什么日俄战争却一分钱也拿不到?

答案很简单,实力决定一切。大清朝腐败透顶,无心再战一心求和,割地赔款在所不惜。沙俄根本没把日本放在眼里,战略重点是欧洲。日本已经精疲力尽,沙俄的陆军主力还没有动用。日本没有实力让沙俄赔钱,再打下去日本根本耗不起。俄国被欧洲人称为「蒸汽压路机」 ,庞大的俄国军队让人恐惧。就连著名的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在战后撰写的【总体战】中都评价如果俄国第一时间把主力对付德国,那么德国根本撑不住第一年。

第0次世界大战

日俄战争的结果正式显现出20世纪的政治与战争的数项特点,许多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创新都首次用于日俄战争,如速射炮、机枪和射击准度更高的卡宾枪都在日俄战争中首次被大规模使用。日俄战争也是东亚三十多年来第一次涉及两个现代化国家武力之间的大规模冲突。它因此被一些人称作「第零次世界大战」。

日本在日俄战争的胜利,对当时国内的知识分子产生了非常大的震动,掀起一股向日本学习留学日本的潮流。孙中山、梁启超、蒋介石、汪精卫、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王国维等等,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人物在日本聚集。

作家周作人在【留学的回忆】说:「现在中国青年大抵都已不知道了,就是日本人恐怕也未尝切实知道,那时日本曾给予我们多大的影响,这共有两件事,一是明治维新,一是日俄战争。当时中国知识阶级最深切地感到本国的危机,第一忧患的是如何救国,可以免于西洋各国的侵略,所以见了日本维新的成功,发现了变法自强的道路,非常兴奋,见了对俄的胜利,又增加了不少勇气,觉得抵御西洋,保全东亚,不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坚决抵抗,迁都再战,日本无论如何也无法从中国抢走2亿两白银。腐败透顶的政府缺乏孤注一掷的勇气,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