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美军战机女飞行员金贝丽,退伍来中国求职养家,如今怎样了?

2024-02-06军事

| L先生

编辑 |笑史云烟

前言

你知道我国 第1个美籍女飞行员 是谁吗?

她为什么在美国不好好当飞行员,会来到中国担任非中国籍的飞行员呢?

如今怎样了?

从小的梦想

金贝丽在俄克拉荷马州的一个幸福富裕家庭中出生并长大,享受着舒适无忧的童年。

但是,她内心一直怀揣着飞翔的梦想,尽管家境优越, 但金贝丽始终坚定地渴望着冒险、勇敢地翱翔于浩瀚无垠的蔚蓝天空中。

随着年龄的增长,金贝丽如愿地进入了大学,在那里,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追寻着她的伟大梦想。

她遇到了霍华德,一位曾在二战期间加入著名的飞虎队的老师, 霍华德的航空事业经历深深地影响了金贝丽。

大学园区周围的飞行基地为她提供了接触飞机并学习航空知识的机会,使她的流浪天堂之梦更加具体地成型。

金贝丽毕业后追随着她的梦想, 勇闯美国空军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她通过自己在航空系统工作的亲友们的帮助,经历了一系列严格的考核,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加入了美国空军运输机大队, 驾驶巨大的C130运输机。

但是,金贝丽很快发现军队生活并非如她所想象的那般轻松自在。

就在一次任务中, 金贝丽的飞机遇到了意外。

电闪雷鸣,导致一道闪电直接命中了她的飞机,损毁了一个引擎, 面对这前所未有的危机, 金贝丽一度担心和害怕。

但她迅速调整了情绪,并凭借学到的应急技能降低了飞机的高度和调整了飞行角度, 最终带领飞机安全返回基地。

这次经历使金贝丽变得更加坚韧和勇敢,她展示出了更大的自信和从容,在接下来的任务中得到了显著提升。

她的飞行技巧更加娴熟,终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飞行员。

但金贝丽并未满足于现状, 她不断追求更高更大的目标。

来中国求职养家

金贝丽在部队表现出色,迅速崭露头角,并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认可。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 金贝丽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道路 ,她不再满足于只是在战场上翱翔,在战斗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她渴求稳定和平静的生活,决定追求职业转变, 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贝丽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 她曾在美国的达美航空公司担任机长, 并享受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而金融危机的到来改变了一切,达美航空不得不与西北航空合并,导致金贝丽失去了工作。

在她迫不得已寻找新的机会时, 金贝丽的转机来了 ,她曾经通过华人社区认识了中国,并与中国朋友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同时,她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入了解使她对中国工作的机会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金贝丽的一个同学告诉她中国云南昆明的一家航空公司正在招聘飞行员, 金贝丽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往中国, 开始她在新的国家和文化中追求梦想的旅程。

尽管金贝丽的美国国籍让那家航空公司对雇佣她存在疑虑,但她坚信自己的能力会得到认可。

她经受住了公司对她的考察,证明自己值得信任和尊重, 并最终获得了那家航空公司的录用。

在中国工作期间,金贝丽面临了许多挑战,包括语言和文化差异。

但她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赢得了同事们的认可和领导的赞赏。

她积极学习和融入新的环境,慢慢适应了中国的工作文化,她的努力和才干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 赢得了多次晋升的机会。

如今现状

从金贝丽初次踏上中国土地,她就为这个神秘而古老的国度所倾倒,一开始,她被各地美食所吸引,然后又被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所吸引。

值得一提的是,当金贝丽来到中国的时候, 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随着荣耀和成就的增加,金贝丽也面临来自社会的质疑和怀疑,人们怀疑她之前可能是参与过海湾战争的美国士兵,现在以外籍身份来中国可能是为了收集机密情报。

面对这些指责和猜测,金贝丽没有逐一回应,而是选择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专注工作的同时,金贝丽积极地学习和体验中国文化, 尽力融入这个国家的生活方式。

她不仅准确完美地完成了飞行任务, 还受到邀请,担任飞行员培训班的讲师,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飞行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她是「卧底」的传言逐渐消散,毕竟, 真正的卧底不会选择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异国的航空事业中。

但是,金贝丽心中依然有一点遗憾,由于之前的军职经历, 她至今没有能获得中国国籍的资格。

尽管如此,她仍然表达了希望能够继续留在中国,为航空事业贡献力量的意愿。

即使面对许多挑战和困难,金贝丽始终保持乐观的态度,她坚信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坚持,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实现自己的梦想。

美国总裁辞职来华当老师

潘维廉, 一个出生于密西西比州传统白人家庭的美国人 ,他的父亲是一位参加过二战和朝鲜战争的军人。

尽管潘维廉在学校成绩优异,但他并未选择继续深造,而是加入了美国空军。

1976年,他被派往台湾服役, 这是他的首次海外之旅, 也是他与中国结缘的开始。

在台湾期间,潘维廉对中国的印象起初并不美好,但逐渐地, 他对这个神秘的国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78年,他收到一张来自中国大陆的宣传单,这激发了他想要亲自去看看的愿望。

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复杂, 这使得他的愿望难以实现。

役回国后,潘维廉遵循原定计划继续学业,并在毕业后顺利进入华尔街工作。

凭借出色的能力,他很快崭露头角, 年仅三十岁就成为了一家金融公司的总裁, 管理着庞大的资产。

尽管事业成功,但他心中始终无法忘怀那个令他向往的中国。

潘维廉的父亲对中国持有强烈的负面看法, 这种观点源于他在战场上的经历。

但是, 潘维廉并不认同父亲的观点 ,他决定亲自去中国一探究竟。

1988年,他独自一人来到了福建厦门,这是他在台湾服役时距离最近的地方,也 是他对中国产生好奇的地方。

在厦门,潘维廉发现这里的城市建设和商品种类虽不及美国, 但人们朴实善良,远非美国媒体报道的那样险恶。

这段经历让他认识到,大多数美国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是错误的, 这个国家需要被重新审视。

回到美国后,潘维廉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辞去公司总裁的职位,带着家人搬到中国定居。

这一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和朋友的劝阻,但潘维廉决心已定。

幸运的是,他的妻子非常支持他,于是他们全家一起搬到了厦门。

在厦门大学任教的潘维廉,对工作认真负责, 积极备课并创新教学方法。

他的课堂幽默风趣,深受学生喜爱,常常座无虚席,除了教学工作,他还努力学习汉语,与当地人交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

他将这些见闻写信寄回家中, 希望能帮助家人改变对中国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