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天下 > 军事

国民党徐埠会战大事记(11月4日-5日):临时抱佛脚的下下之策

2024-06-24军事

1948年11月4日,一架飞机降落在徐州机场,军乐声里,徐州「剿总」迎来了南京来的贵宾,参谋总长顾祝同和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这一天,他们并没有做什么具体的部署,而是集中或分散会晤了徐州「剿总」军以上指挥官。晚上,刘峙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会。

他们要干什么,单纯的为前方的将领鼓劲打气吗?不是,他们要搞「七分政治、三分军事」,让各们将领表态,并以「谦虚」的态度,听取他们的意见。而他们重点谈论的,除了军事之外,更多的是「人事」,比如黄百韬和邱清泉的个人恩怨官司,第16兵团司令和第99军军长胡长青之间的矛盾,邱清泉想代理前进指挥部主任,李弥因第39军不能及时归建,想再扩建一个军,等等。当然,还让刘汝明、冯治安发表「拥蒋」声明,大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意。

这一天,刘峙下达了一个命令,让孙元良的第16兵团离开商丘,向涡阳、蒙城方向开进,而第99军胡长青部与兵团部脱离,南撤蚌埠。解放军地方部队,也开始沿津浦路对第16兵团进行尾击,迟滞其行动。

11月5日,顾祝同、郭汝瑰抛出了蒋介石拟定的作战方案,即徐蚌会战计划。参加会议的有刘峙、邱清泉、黄百韬、李弥、孙元良、李树正等人。据孙良诚的部下回忆,此次会议没有让他和冯治安、刘汝明参加,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第107军划归黄百韬指挥。各部军长,有的回前线,有的在等候他们各自的长官。

国民党徐蚌会战的大体部署是:命令第2兵团集结于碣山、黄口、永城地域;第7兵团撤退至运河西岸、徐州间地域;第13兵团集结于泗县、灵璧间地域;第16兵团集结于蒙城附近地域;放弃海州;第44军受黄百韬指挥向徐州转移;第100军仍归第7兵团建制;第四绥靖区集结于蚌埠附近地域。唯一没有动弹的是第三绥靖区冯治安部。

这样一个作战计划,否定了杜聿明的「佯攻济宁、收复济南」主动进攻计划,也否定了主动撤退蚌埠,防守淮河一线的计划。而是把各大兵团,摆放于津浦路两侧,被动挨打的作战计划。

当杜聿明得知此作战方案后,痛心疾首地说道:「自徐州到蚌埠间二百多公里的铁路两侧,摆了数十万大军,既弃置徐州既设永久工事而不守,又将各兵团摆于铁路两侧毫无既设阵地的一条长形地带,形成鼠头蛇尾、到处挨打的态势。据我了解,古今中外的战史中还找不到这样一种集中会战的战略先例。在蒋介石集团中集合何应钦、顾祝同等军事首脑和萧毅肃、郭汝瑰等主管作战的高级幕僚,竟然在‘守江必守淮’的方针下,拟出了这样一个出奇的方案!」

就是这样一个变由沿陇海跑横向部署、调整为沿津浦路纵向部署的、被动挨打的方案,国民党集团仍然没有负责任地实施下去,也就失去了他们撤退蚌埠的机会。

这一天,顾祝同、郭汝瑰飞南京,向蒋汇报。刘峙及回到前线的众将领,等候蒋介石最后决心。同时,刘峙电告海州唐经理,随李延年部撤退。当晚,李延年、王泽浚、李以劻接刘峙电话,放弃海州、连云港,第9绥靖区撤退徐州,第44军划归第7兵团,第100军撤回,归隶第7兵团。

如此被动挨打的下下之策,亦没有很好地组织实施。解放军方面,11月1日,中央军委已经决定实施「淮海战役」,华野、中野各部,正在积极调整部署。当日晚,三野大军已经南下,直指郯城、费县,地方部队袭扰第16兵团各部的零星战斗一直没有停止。陈毅、邓小平率领的中野一部,已经向米文和第181师实施包围,中野已经开始组织实施攻取宿县、断敌退路作战。淮海战役拉开序幕。

寒风之中,黄百韬的吉普车在向新安镇方向急驶着,他对坐在自己身旁的第25军军长陈士章说了两个字:「晚了。」